
高中生物周练一
1页1、写出图1中甲、乙、丙、丁的名称。甲组织液 乙血浆 丙淋巴液 丁组织细胞2、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是什么?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细胞外液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成分。3、 激素、神经递质、无机盐、受体、脂肪酸、麦芽糖。这些物质哪些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受体、麦芽糖4、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正常的pH为7.35-7.45,人体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5、O2在血浆、组织液、肌肉细胞内的浓度进行排序;CO2在血浆、组织液、肌肉细胞内浓度进行排序。O2:血浆大于组织液大于肌肉细胞内 CO2:肌肉细胞内大于组织液大于血浆6、 所有的感觉都不是反射;所有效应器产生的效应都不是反射。这两句话对吗?说明理由。第一句话正确,第二句话不正确。因为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经历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个结构,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第二句话中如果效应器产生的效应经过完整反射弧就是反射,否则不是反射。7、 髓鞘是神经元的结构吗?说明理由。不是,髓鞘是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8、ac段发生Na+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9、写出运输方式:K+进细胞主动运输; Na+-K+泵 主动运输; 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胞吐;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扩散。10、 什么是效应器?兴奋传导方向和膜哪里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和膜内电流方向一致11、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是否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都需要12、 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Na+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如果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Cl-内流,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从而产生抑制效应。13、 外界溶液中Na+浓度越高,动作电位的峰值怎么变化?外界溶液中K+浓度越高,静息电位怎么变化?动作电位峰值升高;静息电位没有原来负(静息电位绝对值在减少)
《高中生物周练一》由会员苏一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周练一》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