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2024 年)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2024 年)目 录一、数字技术适老化概述1(一)数字技术适老化的定义1(二)数字技术适老化的意义3二、数字技术适老化越来越成为全球社会进步的必需5(一)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的主要模式5(二)发达国家和地区:“适老化”向“无龄感”转变8(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弥合“接入鸿沟”13三、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的进展14(一)制度建设持续深化14(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16(三)供给质量不断提升18(四)适老服务显著升级19(五)产业生态持续优化22四、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建议24(一)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25(二)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建议29附录: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改造水平评测34图 目 录图 1 主要国家老龄化进程与互联网发展历程交汇情况7图 2 数字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架构17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2024 年)一、数字技术适老化概述“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我国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
2、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既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也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挡在了互联网之外,不仅无法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面临“数字鸿沟”问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如何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平等地享受各种信息服务,成为社会性话题。(一)数字技术适老化的定义“数字技术适老化”是“适老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适老化”又称“老年友好”,源自英文“age-friendly”一词,强调城市建设、社会文化、健康、社会环境与服务等方面的设计需要从老年人“弱势”出发,照顾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早期阶段,适老化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多数聚焦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等适老化环境设计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适老化已不仅仅局限于住房、交通等领域。数字时代,老年人是明显的“弱势群体”,解37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已成为适老化最重要内容之一,数字技术适老化应运而生。与数字技术适老化相关
3、的概念还有数字鸿沟和信息无障碍。数字鸿沟又被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是指在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会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贫富两极分化。信息无障碍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数字技术适老化是信息无障碍的重要组成内容,信息无障碍的重点受益群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和偏远地区居民等三大类,而数字技术适老化仅关注老年人这一重点人群。基于对数字技术适老化相关概念与数字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本蓝皮书认为,数字技术适老化是通过创新、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对产品、服务、环境等进行改造和赋能,让老年人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及养老等问题。数字技术适老化概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平等;二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老年人,助力老年人在解决生活、健康及养老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障碍。(二)数
4、字技术适老化的意义发展数字技术适老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大多数人已经享受到数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但是部分老年人在用网过程中仍存在“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助力数字技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老年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了时代要求,彰显党心民意,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数字技术适老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答题”。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必须服务老龄事业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服务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以数字化技术推动我国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5、道路。发展数字技术适老化是建设普惠便捷数字社会的必然选择。当前,数字技术已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数字技术适老化助力促进数字社会人人共建、数字生活人人共享,有利于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解决老年人群体获取基本公共服务不便捷等难题,从而使老年人更平等包容地享受数字服务;有利于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防范养老诈骗、参与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高社会运行安全感和宜居度;有利于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帮助老年人更快掌握数字社会生活技能,构建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发展数字技术适老化是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引擎作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适老化既能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又能进一步激发老年群体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促进银发消费,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适老化能够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门槛,消除数字
6、“消费壁垒”,让老年人想消费、会消费、敢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适老化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激发老年人新型消费需求,促进供需对接,将消极的人口结构转变导向为新产品、服务所带来的积极市场机会,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二、数字技术适老化越来越成为全球社会进步的必需(一)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一。自上世纪中叶起,全球人口规模持续增长,2023 年全球人口突破 80 亿,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与此同时,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亦不断加大,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2001 年,全球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7%,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 21 世纪以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显著,截至 2023 年底,全球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上升至 10%1。然而,不同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与速度不尽相同。欧洲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北美洲紧随其后。近十年,欧美发达国家老龄化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2023 年美国和英国的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17.6%、19.5%,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非洲的老龄化程度全球最低,
7、甚至出现了轻微下降趋势。亚洲情况则有所不同,亚洲国家相较于欧美国家较晚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欧美国家。例如,日本在 197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从老龄化社会向中度老龄化社会过渡仅用了 24 年,而美国和英国分别用了 72 年和 46 年。2023 年,日本的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30.1%,进入超老龄社会,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1 国际上通常用老年人口比重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老年人口比重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高。 一般把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10%,或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人口)的标准。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的融合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不断引发变革、创造新机遇。自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起,历经 30 年的研究和发展,积蓄了互联网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90 年代互联网开始大规模扩展到全球网络,形成现代互联网。以 10 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年代划分,现代互联网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 Web1.0(20世纪 90 年代)、Web2.0(21 世纪 00 年代)、移
8、动互联(21 世纪 10 年代)以及智能物联(21 世纪 20 年代)四个阶段。互联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深刻改变了亿万用户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与经济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提供了新动能,加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是促进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由于各国老龄化进程与互联网发展历程交汇情况不同,在面对老年人应用数字技术困难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目前,各国数字技术适老化的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图 1 主要国家老龄化进程与互联网发展历程交汇情况第一种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间晚于进入老龄化时间,数字产品服务老年人已成为常态,主要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发达国家人口结构变化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也相对较早。英国早在 1929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就达到了 7%,进入老龄化社会;美国于 1942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即使是日本,也在 1970 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开始快速发展时,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普遍有了几十年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适老意识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当数字技术快
9、速发展时,相关的产品服务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提倡“无龄感”,强调老年人享有参与数字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第二种是互联网与老龄化同步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主要以中国为代表。互联网是个一直在快速发展演变的复杂综合体,互联网在发展初期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口占比低,且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较为漫长,因此互联网在早期发展阶段的主要目标用户是青年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叠加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攀升,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市场主体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等,以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保障互联网高效发展同时,推动数字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人群。第三种是互联网快速发展时还未进入老龄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主要以卢旺达等欠发达国家为代表。欠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2023 年低收入国家的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3.2%,离人口老龄化还有一段距离。这些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和居民没有普及互联网,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困难这一问题对国家的发展影响甚微。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重点地区互联网接入问题是当下最重要的。(二)发达国家和地区:“适老化”向“无龄感”转变1. 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完善。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有关立法部门便开始对老年人无障碍信息交流等权益进行立法保护与实施。通信法案等法规要求美国电信企业提供普遍服务,并为老年群体提供同等的电信服务。2003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通信法,对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和服务收费等各个方面如何规范用以满足老年人的正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需要做了详细而充分的论述。日本的障碍者基本法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化和公共领域
《2025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由会员职**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