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技术应用指南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PE 膜13.2 模具(PE 膜)成型粗糙面23.3 混凝土结合面24 材料25 结构设计25.1 模具(PE 膜)成型粗糙面规格25.2 模具(PE 膜)成型凹凸粗糙面 PE 膜选用及设计方法36 生产工艺46.1 生产流程46.2 构件质量控制要求67 施工77.1 竖向构件底面灌浆施工要求77.2 外观质量构件侧面封模要求9III引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特点,结构中施工存在大量的结合面,且结合面往往处于结构受力较大或较复杂的部位,因此结合面的性能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预制构件表面处理对结合面的性能存在很大影响,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化处理方法主要有露骨料、拉毛、凿毛、印花处理等。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技术应用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技术相关的术语和符号,材料,结构设计,生产
2、工艺,施工。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模具(PE膜)成型凹凸粗糙面的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及施工验收。注: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GJ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 JG/T 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DB11/100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B11/T968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PE 膜采用 PE 材料制作的具有规则凹凸形状的硬质塑料制品,用于衬在模板内侧,在预制构件表面形成粗糙面。a)示意 1b)示意 211图 1 PE 膜成品示意图3.2 模具(PE 膜)成型粗糙面采用 PE 材料衬在模具板内侧,在预制构件表面形成的粗糙面。3.3 混凝土结合面预制构件与现场浇筑混凝土之间、灌浆或者坐浆之间的结合面。4 材料4.1 成型预制构件结合粗糙面的 PE 膜要求a) 用于成型预制构件结合粗糙面的 PE 膜需环保,其有害成份含量应符合国
3、家相关标准要求;b) PE 膜厚度不得小于 0.3mm,拉伸强度不得低于 40MPa。4.2 PE 膜粗糙面的预制构件混凝土材料要求a) 石子采用 5mm20mm 连续级配;b) 砂子取二区中砂;c) 坍落度值控制在 160mm220mm。4.3 PE 膜粗糙面的预制构件接缝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采用 PE 膜粗糙面的预制构件接缝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有关规定。r 结构设计r.1 模具(PE 膜)成型粗糙面规格r.1.1 模具(PE 膜)成型凹凸粗糙面的 PE 膜可采用以下两种规格:a) 规格1:粗糙面上凸起键块近似为正六棱柱体,棱柱体底面正六边形内切圆直径为14mm,凸起高度为5mm;凸起键块在结合面上呈梅花状分布,键块间距为6mm。(a)示意图 1(b)示意图 2图 2 规格 1 PE 膜示意图b) 规格 2:构造形式与规格 1 相似,凸起键块底面正六边形内切圆直径为 24mm,凸起高度为 8mm,键块间距为 12mm。(a)示意图 1(b)示意图 2图 3 规格 2 PE 膜示意图注 1:键槽总底面积占整个粗糙面面积应为
4、40%50%。注 2:粗糙面表面宜设置小凸起,可增加界面粗糙度。r.2 模具(PE 膜)成型凹凸粗糙面 PE 膜选用及设计方法r.2.1 当设计要求在预制构件表面设置粗糙面时,不同类型预制构件结合面宜采用的粗糙面类型如下表4.0.2所示。表 1 不同预制构件推荐采用粗糙面规格构件类型部位宜采用的粗糙面规格预制剪力墙侧面规格 2底面及顶面规格 1、规格 2叠合板预制底板侧面规格 1线支承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面规格 2r.2.2 采用模具(PE膜)成型凹凸粗糙面时,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中的规定。r.2.3 模具(PE膜)成型凹凸粗糙面宜布满整个结合面,不应小于结合面面积的80%。6 生产工艺6.1 生产流程6.1.1 模具表面清理使用灰刀、砂纸清理打磨混凝土模具结合面,清除混凝土残渣,擦拭模具结合面的水渍、油渍。使模具工作面清洁、干净、平整。具体示意如图 4。图 4 模具表面清理示意图6.1.2 PE膜裁剪根据预制构件设计粗糙面尺寸要求及PE 模面幅,使用美工刀、剪刀等裁剪PE 模。裁剪伸出钢筋槽口,裁剪预留预埋件安装固定孔等。具体示意如
5、图 5。图 r PE 膜裁剪示意图6.1.3 PE膜粘贴根据裁剪尺寸,定位 PE 膜固定位置,保证与模具边框及开孔位置正确,使用双面泡沫胶条粘接固定PE 膜。具体示意如图 6。PE 膜粘贴稳固后用毛刷涂刷水性脱模剂,水性脱模剂为水溶性的,对构件后期表面结合无影响。图 6 PE 膜粘贴示意图6.1.4 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模具安装定位后,按设计要求铺设受力钢筋、箍筋、分布筋,并安装绑扎固定,同时安装预留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前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同时检查PE 膜是否粘接牢固,位置准确。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构件。具体示意如图 7。图 7 钢筋绑扎示意图6.1.r脱模按照拆模顺序拆卸模具,尽量保证 PE 膜与模具一同脱模,尽量使 PE 膜可重复使用。从而减少 PE膜安装工时,节约PE 膜用量。具体示意如图 8。图 8 脱模示意图6.1.6PE膜清除部分粘接于混凝土结合面的 PE 膜,脱膜后采用钳子或其他工具拆除。并检查混凝土粗糙面质量。具体示意如图 9。图 9 PE 膜清除示意图6.2 构件质量控制要求6.2.1 质量控制措施在模具(PE 膜)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6、措施如下:a) 粘贴PE膜前,需保证模具表面干净、干燥、平整,混凝土残渣需清理干净,重复使用的PE膜需清理残留在PE膜上的混凝土块及其他残留物。b) 使用的双面泡沫胶条粘贴PE膜过程中,泡沫胶条粘贴的间距应保证后期PE膜在使用过程中不应脱落和位移,且密封性好,不应使模具面与PE膜之间进浆,导致后期PE膜拆除困难。c) 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定位牢固可靠,钢筋笼安装过程中,不应破坏已安装固定的PE膜钢筋伸出位置槽口应做好堵浆处理,防止该位置进浆、漏浆。d)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所有PE膜是否固定到位,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e)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PE膜是否位移。若有,应及时调整PE膜位置。f) 预制构件脱模时,应将PE膜清除干净,预制构件粗糙面的外观质量应符合本指南第5.2.2条要求。6.2.2 模具(PE 膜)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外观质量模具(PE 膜)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外观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 粗糙面上,合格凸点的数量占总数量不少于80%。其中,合格凸点是指凸起的棱台形状完整、高度不小于设计高度的90%;有明显破损、残缺、高度达不到要求的均为不合格凸点
7、。b) 检查方法:在构件表面选择3处代表性的部位观察、量测;每处观察的面积不小于100cm2,3处均合格即为构件合格,3处区域都应避开灌浆套筒、纵向钢筋伸出、边缘构件箍筋伸出等位置,建议距离以上位置50mm以上。c) 检查数量:所有全数检查,并形成记录。6.2.3 外观质量不合格构件的处理措施对于 PE 膜成型预制构件粗糙面外观质量不合格的构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在粗糙面不合格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 6mm。6.2.4 PE 膜的重复使用及其回收再利用PE 膜的重复使用及其回收再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 PE膜生产过程中如出现部分损坏(检验标准参照本指南第6.2.2条),可将其裁剪掉,其余部分仍可使用,且在新旧PE膜拼接处需搭接重叠一列凸点以上长度。b) 损坏废旧的PE膜不得随意丢弃,需采用专用容器集中收集,以便供PE膜生产厂家或有资质的废旧物资公司回收利用。7 施工7.1 竖向构件底面灌浆施工要求7.1.1 拼缝的灌浆作业及施工质量验收当竖向预制构件底面采用模具(PE 膜)成型凹凸粗糙面且拼缝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拼缝的灌浆作业及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
8、浆连接技术规程JGJ 355 的要求。下文中给出的灌浆操作流程供施工单位参考。7.1.2 灌浆工艺流程7.1.2.1 分仓应符合下列规定,具体示意如图 10。a) 分仓应在吊装前进行,相隔时间不宜大于 15min;b) 建议每隔 1.5m 分一个仓,根据现场或工艺的实际情况可延长; c)竖向钢筋与分仓隔墙的距离需40mm;d)分仓隔墙用封堵料分隔。图 10 分仓示意图注:分仓隔墙,宽20mm;分仓后应在构件相对位置作出分仓标记,记录分仓时间便于指导灌浆。7.1.2.2 封缝应符合下列规定:a) 对构件接缝的外边缘应采用专用封缝料封墙;b) 使用专用封缝料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加水搅拌均匀;c) 缝堵时用专用钢板抹子,填抹大约 1.5cm2cm 深(确保不堵套筒孔)一段抹完向后移动,进行下一段填抹统一构件或同一仓。7.1.2.3 灌浆套筒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灌浆前应检查预留灌浆孔是否被杂物堵塞,如有杂物需及时清理; b)用鼓风机注入空气,检查灌浆孔是否畅通。7.1.2.4 封堵、灌浆、排浆孔、巡视构件接缝处无漏浆:接头灌浆时,灌浆速率宜控制在 1L/min2.6L/min,待接头上方的排浆孔流出浆料后,及时用专用橡胶塞封堵。灌浆泵(枪)口撤离灌浆孔时,也应立即封堵。通过水平缝连通腔一次向构件的多个接头灌浆时,应按浆料排出先后依次封堵灌浆排浆孔,封堵时灌浆泵(枪)一直保持灌浆压力,直至所有灌排浆孔出浆并封堵牢固后再停止灌浆。如有漏浆须立即补灌损失的浆料。在灌浆完成、浆料凝前,应巡视检查已灌浆的接头,如有漏浆及时处理。具体示意如图 11。(a)灌浆示意图(b)封堵示意图图 11 灌浆及封堵示意图7.1.2.r接头充盈度检验灌浆料凝固后,取下灌排浆孔封堵胶塞,检查孔内凝固的灌浆料上表面应高于排浆孔下缘 5mm以上,如图 12。图 12 接头充盈度检验示意图7.1.2.6 灌浆施工记录灌浆完成后,填写灌浆作业记录表。发现问题的补救处理也要做相应记录。7.1.2.7 灌浆后节点保护灌浆接头在灌浆完成后,应避免扰动接头,待灌浆
《2025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技术应用指南》由会员职**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模具成型预制构件凹凸粗糙面技术应用指南》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