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30页
  • 卖家[上传人]:职**
  • 文档编号:597862217
  • 上传时间:2025-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48.11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目 录一、以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2(一)无线技术持续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2(二)无线产业加速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2(三)无线赋能不断深化催生新质生产力3(四)无线治理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3二、无线经济发展关键指标分析4(一)经济规模:无线经济稳步增长,规模达 7.1 万亿元4(二)频率资源:支撑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7(三)基础设施:无线基础设施覆盖不断扩展9(四)连接数量:快速增长促进无线经济新质发展10(五)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较为理,积极拓展新领域10(六)无线产品:出货量规模稳步增长,新产品层出不穷13三、无线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4(一)无线技术创新发展探索新方向14(二)无线赋能不断拓展支撑新领域19(三)无线电管理迈入新征程23四、无线经济发展展望26(一)无线经济持续保持增长韧性,新赛道加快延伸26(二)频谱资源支撑保障更加有力,要素价值日益显现26(三)无线产业内生动力持续孕育,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7(四)无线赋能数实融不断加速,支撑新型工业化27图 目 录图 1 “无线之树”示意图1图 2 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及增速4图 3

      2、我国无线经济占 GDP 比重5图 4 我国无线经济内部结构6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无线经济是以无线电频谱作为先导性基础资源、以无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无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与治理模式的新形态。无线经济形成以无线产业、无线赋能以及无线治理为内涵,以无线电管理为无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无线技术演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无线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其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图 1 “无线之树”示意图26一、以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全球无线技术正进入加速创新的爆发期,无线经济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优化治理的助推器,凭借其高创新、高效率、强渗透、拉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既是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也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一) 无线技术持续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各类无线技术加速创

      3、新推动产业创新,正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移动通信技术向 5G-A/6G 演进,持续引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通信等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与地面网络协同构建泛在的信息基础网络。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向“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融感知、计算、通信等多种设备和技术,实现未来智慧交通。Wi-Fi、星闪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向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低功耗方向发展,以满足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多样化的短距离通信需求。(二) 无线产业加速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无线优势产业不断巩固提升,我国移动通信、消费电子等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智能手机等无线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正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新质生产力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全球无线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超前布局未来通信、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三) 无线赋能不断深化催生新质生产力无线赋能农业、工业、制造业不断深入,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推进

      4、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5G 商用五年来,5G 行业应用已融入 80 个国民经济大类,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已实现规模复制1。另一方面,无线技术不断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技术壁垒,使产业融成为趋势。依托无线技术实现跨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了不同领域的技术深度融,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融和协同发展。(四) 无线治理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无线电频谱资源是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无线电管理部门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构建集力开发、高效利用、全面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频谱治理体系,科学管理频谱资源,筑牢电磁空间安全屏障,充分发挥频谱资源要素作用,进一步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二、无线经济发展关键指标分析无线经济以庞大的规模、丰富的频谱资源、快速增长的无线连接数、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无线产品,共同绘制出一幅繁荣发展的壮丽图景。无线经济关键发展指标不仅是衡量无线经济现状的标尺,更是预示其未来趋势的风向标。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应用的持续深化,无线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其边界,成为

      5、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一) 经济规模:无线经济稳步增长,规模达7.1 万亿元无线经济增长有力。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无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产业赋能向纵深推进,无线治理有力有效。2023 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达到7.1 万亿元,无线经济持续做大,增长 7.7%,高于同期名义GDP 增速约 2.5 个百分点,无线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蓄势赋能。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2 我国无线经济规模及增速无线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稳中有进。无线经济占 GDP 比重逐年提升,2019 年至 2023 年我国无线经济占GDP 比重由 4.9%提升至 5.7%,无线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聚,助推经济稳舵前行。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3 我国无线经济占 GDP 比重2023 年,我国无线产业规模达到 3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7.2%,占无线经济比重为42%。无线赋能规模为4.1 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无线经济比重为 58%。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4 我国无线经济内部结构无线产业是支撑无线经济发展的稳定器。2023

      6、年,无线产业总体保持稳定较快发展。从规模上看,2023 年,无线产业规模近 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2%,高于GDP 增速约 2 个百分点;无线产业占 GDP 比重为 2.4%,略高于 2022 年比重。从结构上看,无线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齐头并进,2023 年无线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 1.7 万亿元,占无线产业比重为 56%;无线相关服务业规模 1.3 万亿元,占无线产业比重为 44%。2023 年,我国实现 5G 定制化基站、5G 轻量化技术实现商用部署;发布“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服务,在全球首次实现大众消费类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通信服务。从各省发展来看,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位列无线产业总量第一梯队,北京、广东、上海位列无线产业占GDP 比重第一梯队。无线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进上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无线赋能数字化转型促进质的有效提升。2023 年,无线赋能总体发展以进促稳。从规模上看,2023 年,无线赋能规模 4.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2%,高于GDP 增速约 4 个百分点;无线赋能占GDP比重为 3.3%,近年来无线赋能占比

      7、稳定提升。以 5G 技术为例,5G应用与重点行业深度融,融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文旅、教育等 20 余个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融入 80 个国民经济大类, 5G 应用案例数累计超 10 万个,5G 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 7000 万个,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 1.5 万个。在采矿、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5G 行业虚拟专网 3.1 万个2。无线赋能对无线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稳固。从各省发展来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无线赋能总量第一梯队,广东、重庆、上海位列无线赋能占GDP比重第一梯队,无线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的效果逐步显现。(二) 频率资源:支撑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是国家基础性、稀缺性的战略资源,以频率资源为载体的 43 种无线电业务推动移动通信、卫星产业、移动互联网等无线产业蓬勃发展,支撑无线技术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我国积极规划并配置了丰富的频率资源,为推进无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公众移动通信频率方面,截至 2024 年 9 月,我国共为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1269MHz 频谱,许可 1109MHz 频谱,其中 8

      8、14MHz频率配置给了第五代移动通信。2023 年 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同意将现网用于 2G/3G/4G 系统的 800MHz 频段频率重耕用于 5G 系统,低频段重耕举措有利于提升 5G 对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质量,加大 5G 优质频谱资源供给保障力度3。许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基站频率共享方式在2.1GHz 频段加快 5G 共建共享;为四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关频率办理为期十年的延续使用许可,持续保障5G 等公众移动通信频率资源。在专网业务频率方面,我国配置了超过 94MHz 专网频段和微功率短距离频率。根据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 年版),在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 409-450MHz 频段规划用于公众对讲机、工业用无线遥控设备(仅限在工业厂房或建筑物内使用)以及电子吊秤无线传输专用设备等业务。223MHz-235MHz 频段无线数传,应用于电力、电气、油田、煤矿、水文、气象、城市安防、野外监控等。1447-1467MHz 频段用于公安、政务等, 1785-1805MHz 频段用于石油、交通等行业。

      9、5905-5925MHz 频段用于 LTE-V2X 技术的车联网。在卫星(空间)业务频率方面,目前有 UHF(300MHz-1GHz)、 L(1-2GHz)、S(2-4GHz)、C(4-8GHz)、X(8-12GHz)、Ku(12-18GHz)、 K(18-26.5GHz)、Ka(26.5-40GHz)、Q(30-50GHz)、V(50-75GHz)等多个频段频率资源。支撑了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球提供了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各类空间应用。(三) 基础设施:无线基础设施覆盖不断扩展基础设施作为无线经济大动脉,是优化资源配置、畅通全国市场、拉动地区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无线技术不断进步,无线基础设施始终采取“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于无线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方面,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我国已建成移动基站 1262.5 万个,其中 5G 基站总数达 414.1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76.54 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32.8%,占比较上年末提高 3.7 个百分点,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均已实现 5G 网络覆盖,为推动无线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专网方面,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已建成 5G 行业虚拟专网 3.16 万个,5G 已覆盖 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 74 个,行业渗透率超 76,无线技术已实现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持续赋能。车联网建设方面,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国部署车联网路侧通信单元超 8500 套,全国已有 30 余个城市和高速公路路段启动车联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路侧通信

      《2024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由会员职**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