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2022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全析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解三、学情分析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五、大单元目标叙写六、大单元教学重点七、大单元教学难点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九、学业评价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十二、单元学历案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应用长度单位,特别是解决生活中与长度相关的问题。(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由多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第1小节: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通过比较不同人使用不同“身体尺”测量
2、同一物体得到的不同结果,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厘米和米打下基础。第2小节:认识厘米教学内容: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实物比较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用厘米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第3小节:认识米教学内容: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米的概念,掌握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第4小节:线段教学内容:介绍线段的概念,学会识别线段,并用尺子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画线段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第5小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三)单元内容整合本单元的内容围绕“长度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从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出发,逐步引入厘米和米这两个具体的长度单位,并通
3、过实际操作和情境应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整合单元内容时,应注重以下几点:循序渐进: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如测量物体长度、画线段等,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情境应用: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解(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观察并理解现实世界中的长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长度现象,如课桌的长、书本的宽、铅笔的长等,感受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物体长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需要统一长度单位来进行准确的测量和交流。发现并提出与长度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观察长度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与长度相关的问题,如“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来测量更合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测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形成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理解它们在实际
4、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培养他们的量感和空间观念。(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运用逻辑推理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长度单位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过程中,通过推理和归纳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如通过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长度来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和测量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与长度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术语引导学生准确使用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术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术语的使用方法和场合。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表达长度关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如“=”、“”等)和图形(如线段图)来表达长度之间的关系和比较结果。通
5、过绘制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清晰阐述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与长度相关的问题时,清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长度现象。三、学情分析(一)已知内容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基本的图形认知。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排序,以及初步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二年级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奠定了基础。特别地,在长度单位方面,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对“长”和“短”有了直观的感知,但尚未形成统一的长度单位概念。他们可能知道“手掌宽”、“一拃长”等非标准化的测量方式,但尚未理解为什么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精确测量。(二)新知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体会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介绍厘米和米这两个基本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
6、系(1米=100厘米)。用厘米和米测量: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线段的认识: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能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估计与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估计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和空间感知能力。这些新知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参与实践活动。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特点:直观感知能力强: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感受“长”和“短”。抽象思维初步发展:学生开始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规律,但在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逻辑推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动手操作兴趣高: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如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等。估测能力有待提升:学生虽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但估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仍需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四)学习障碍突破策
7、略针对二年级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可以采取以下突破策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测量工具,如用纸条制作简易尺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直观演示与讲解,突破理解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和测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注重估测与测量的结合,提高测量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估计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测量准确性和空间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估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逐步提高学生的估测水平。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
8、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加强练习与反馈,巩固所学知识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操作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突破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应用能力。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本单元的大主题设计为“探索长度世界:度量与比较”。围绕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培养度量意识和比较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大单元目标叙写(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识别长度现象: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出与长度相关的现象,如物体的尺寸、距离等,并意识到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度量。感知长度单位: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学生能够感知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存在及其应用场景,如厘米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米用
9、于测量较长的物体。比较长度差异: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差异,初步形成长度比较的概念。(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抽象长度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学生能够抽象出长度的概念,理解长度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延展程度,是可以用数值来度量的属性。推理长度关系: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长度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未知的长度信息,如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推断出物体某一部分的长度。解决长度问题:面对与长度相关的问题,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等。(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描述长度特征:学生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如“这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交流长度信息:在与他人交流时,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与长度相关的信息,包括长度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等。表达长度关系: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如“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六、大单元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两个基本的长度单位,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包括如何对准刻度、如何读数等。培养度量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学生养成用长度单位来描述和比较物体长度的习惯,培养度量意识。七、大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由于长度单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刻度尺未对准、读数不准确等。需要加强对测量方法的指导和练习,提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下册《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和整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全析》由会员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下册《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和整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全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