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外肉牛产业研究第13章德国

31页
  • 卖家[上传人]:德鲁****堂
  • 文档编号:595202837
  • 上传时间:2024-10-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9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13章 德国一、摘要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畜产品生产仅次于法国,位居欧盟第二位,农产品出口位居欧盟前列,特别是农业机械出口在欧洲居于首位。作为欧盟重要的成员国,德国畜牧业在欧盟与有重要地位,牛奶产量和猪肉产量居欧盟首位,牛肉产量仅次于法国,位于欧盟第二位。德国畜牧业发展特色之一是肉类公司的技术和卫生标准最为突出。德国畜产品生产和加工非常严格地按照欧盟卫生条例和其他大量的质量保证体系执行。规范的兽医监督生产,从动物营养供应、福利状况到出口包装,保证了整个供应链的高质量。企业实体是德国农业产业第二大特征。在德国有近30万个农业企业从事农业食品行业,大多数都是独资企业,这意味着农民单独或与家人一起经营企业。德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农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但是,平均每个劳动力可以养活约125人;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主要用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德国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加工企业,实现了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德国的农民收入高,德国的农业发

      2、展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畜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户农民人均年收入6.3万德国马克。二、肉牛产业基本情况(一)资源状况和肉牛产业发展概况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国家,总人口8200多万人,农业人口18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1/5。其中,1564岁劳动力4025万人,农业劳动力94万人,农场27.54万户。德国有16个州,国土面积约35.7万km2,农业用地约为19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80%以上的土地用于农业和林业,农产品主要包括牛奶、猪肉、牛肉、禽肉、马铃薯、卷心菜和甜菜,在一些地区,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产品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德国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农户不断减少,而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从德国农场资源拥有量看,2016年德国拥有耕地的农场数量20.58万个,比2010年22.93万个有所减少;畜牧业养殖户数量也显著减少,由21.61万户减少到18.4万户。可耕地也由2010年的1184.6万hm2减少到1176.3万hm2。从拥有永久草地农场数量上看,也略有减少,由23.94万户减少到22.63万户。但是,从草地面积看略有增加,由465.47万hm2

      3、增加到469.45万hm2。从资源情况看,略有变化,但是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见表3-1-1。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2014年德国国内畜牧业消耗饲料1.428亿t,其中,国内生产1.26亿t,达到总消耗量的88.2%,进口0.168亿t,占总消耗量的11.8%。饲料中奶牛消耗占38.2%,肉牛消耗占25.9%,小牛消耗占11.4%,肥猪消耗占13.1%,禽类消耗约占9.2%,羊和马消耗约占2.2%。畜牧用饲料共需要使用土地1210万hm2,其中940万hm2为国内土地,270万hm2来自国外土地。牲畜种类的土地使用情况与饲料消费量情况相似。在总占用土地中,肉牛产业占了近1/6.加上小牛占用土地份额,共占用了约1/3的土地。由于饲料作物与能源作物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并且为了保障蔬菜作物基本的土地需求,导致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竞争激烈。德国土地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总体来看,德国草畜资源比较丰富。德国肉牛养殖资源情况与欧盟其他国家情况类似,但是,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草地资源极大丰富的国家不同,德国饲草资源投入相对属于中小发展模式。根据德国统计数据库(Agribench-mark

      4、)的典型养殖户数据,从2014年肉牛养殖户每头牛草地投入面积情况可以看出,肉牛草地投入面积头均在0.560.8m2,见图3-1-1。德国的资金和技术雄厚,但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形成了资金和技术为一体的畜牧业发展模式,自然资源投入相对较小。历史上,草原覆盖了德国相当大面积的土地。随着土地利用竞争的加剧,一些农地被转用于其他用途或被遗弃,它们的农业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今天,在难以集约化生产的地区,畜牧生产仍然是以传统农业形式进行的。与此同时,开发草原的畜牧生产系统也面临挑战,需要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牛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二)肉牛养殖业发展情况1.德国肉牛存出栏量变化德国肉牛养殖量占世界比重不大,相当于中国的1/10。但是,在欧盟,德国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肉牛主产区。德国历史上养牛业以奶用为主,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重视肉牛生产,20世纪80年代成为重要的牛肉输出国(桑国俊,2012)。从肉牛存栏量上看,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肉牛业由于受到疯牛病等疫病的影响以及养殖户减少等原因,出现了萎缩,如表3-1-2所示。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肉牛存栏量约2000万头,以后持续减少,2

      5、005年后降至约1300万头,此后维持在1200万1300万头。从肉牛存栏结构上看,24月龄及以上的活牛约占总量50%,存栏570万580万头;12月龄及以上的牛存栏约300万头;12月龄以下的牛存栏约380万头。从母牛的存栏量看,也呈现了显著下降趋势,由约670万头下降到500万头以下。其中,奶牛存栏量占母牛总存栏绝大比例,达到85%以上,而其他母牛存栏不足15%,见表3-1-2。从肉牛出栏情况看,德国肉牛出栏与存栏情况相似,也呈现下降趋势。根据FAO数据显示,德国肉牛出栏量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达760多万头,下降到近年来的360万头左右。从具体品种上看,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德国肉牛的出栏量稳定在360万380万头,在屠宰场屠宰的肉牛基本维持在348万374.4万头,如表3-1-3所示,成年牛的屠宰量为311.5万339.9万头,小牛屠宰量为34.5万40.4万头。另外,德国母牛每年屠宰量为120万135万头,其中,小母牛屠宰量约在50万头。2.肉牛产品历年变化随着肉牛出栏最的下降,牛肉产量也呈现显著的下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0多万t下降到近年来的约1

      6、20万t。其中,“小牛肉”是屠宰低于12月龄的生只(犊牛和小牛),“牛肉”是屠宰成年牛产肉量。牛肉主要是由专门的牛种生产,但也有的来自奶牛。奶公犊牛大部分用于牛肉牛产,但增长的潜力不是。从肉牛屠宰情况看,肉牛总的产肉水平维持在约115万t。其中,小牛产肉量在5万6万t,成年牛的产肉量维持约110万t。从屠宰的母牛的产肉量看,维持在35万-40万t,而其中的小母牛屠宰的产肉最约15万t。3.养殖区域与规模结构从地区分布上看,德国肉牛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Bayern、Niedersachsen,Baden-Wurttemberg、Nordrhein-Westfalen和Schieswig-Hoistein五个地区。根据德国肉牛养殖各州数据显示,2013年这五个地区的养殖场养殖肉牛数量分别为325.39万头、257.26万头、98.51万头、137.81万头和111.96万头,合计930.93万头,占总养殖量的75.2%;2016年五个地区养殖数量分别为317.87万头、263.25万头、99.18万头、144.15万头、110.36万头.五个地区的合计养殖量为934.81万头,占总养殖户的7

      7、4.9%,肉牛养殖数量比较集中。从德国肉牛养殖规模上看,总体属于偏向中小型规模。如表3-1-4所示,养殖量以50头及以上的规模农场为主.50头及以上农场养殖牛数量达到1107万头,占总养殖数量的88.8%,其中,100头及以上的达到65%,而19头养殖户仅提供1.2%的肉牛,10-19头养殖规模农户仅提供了2.1%的肉牛,50头以下养殖场仅提供了11.2%左右的肉牛。这一结果表明德国肉牛养殖不论从区域上还是从养殖规模上都比较集中。4.初级畜产品价格及其变化情况近年来,德国牛肉价格变动分为两个阶段,呈现了先增后降趋势。从2010-2013年,欧盟牛肉价格指数上涨了16%。2014年开始下降速度较慢(-0.9%)。然而,在2010-2015年,牛肉价格指数上涨了9.1%。2000年以来,德国与欧洲国家牛肉价格增长趋势总体相同,都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尤其是德国牛肉产品的价格增长幅度较大,比20世纪90年代末提高了1倍多。牛肉产品价格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消费的增长与供给减少导致的整体价格增长:其次是成本增加,以及国际牛肉价格增长对肉牛产品价格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从近年来德国牛肉与犊牛价格看,仍然与欧

      8、盟主要生产国的牛肉与犊牛价格变动趋势基本相同,呈现了明显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受牛疫病、消费量下降及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5.养殖成本与效益德国的畜牧业经营模式有中、小型或大型,目前都向规模化发展。尽管德国饲养户数逐年减少,但由于每户饲养头数逐年增加,因此,德国的畜牧业仍稳步发展。采用AursBenchmark 数据库资料对典型农户均生养殖成本和效益分析结果,德国肉牛养殖户收入基本为均生养殖收人,德国民生养殖收入中补贴所占比重较大,收益较高。其中,样本编号为DE-1400(年出栏445头,头均占地面积0.61hm2)、DE-1100(年出栏429头,头均占地面积0.56hm2)及DE-100(年出栏34头,头均占地面积0.80hm2所获补贴分别为115.2万美元.53.18万美元和24.95万美元。采用的该数据库包含的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的37个肉牛养殖户的典型样本,从养殖收入看,德国DE-1400和DE-1100养殖户收入最高,分别为45.17万美元和152.78万美元。从成本上看,不同养殖户的成本投入结构差别较大,德国农户养殖中直接成

      9、本所占比重较大,当总成本的30%-40%,间接成本占10%-30%,雇佣劳动力占10%-20%,折旧占10%30%.租金和利息约占10%。其中,表3-15中,经营规模为DE-100的养殖户主要靠家庭投入为主,直接成本和折旧较高,分别占了42.64%和31.15%。6.主要养殖企业、协会组织概况和地位2016年,德国肉牛养殖经营企业主要以200头以下规模为主。其中,1-9头、1019头、2049头、5099头和100-199头养殖场分别为3.52万户、1.84万户、2.99万户、2.53万户和2.24万户,合计13.12万户,分别占总数量的23.9%、12.5%、20.3%、17.2%和15.2%,合计占总数的89.1%,而20头以下占总数量的36%,199头以上的占总数量的10.5%。德国肉牛养殖企业总体以5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为主,500头及以上的大规模养殖企业低于总数量的2%,见表3-1-6。畜牧养殖协会、联盟、合作社等组织,是独立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德国的农业属于高度组织化的产业之一,在农业内部,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种植业、林业和渔业。德国是世界上合作社发源地之一,早在1867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合作社法,后来又经多次修改完善。农业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的经济性组织,现已遍布农村,全方位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网。2015年德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金融、农资供应、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设有的“德国农民协会”,下没有300多个地区性的组织,90%以上的农民都求属于该协会,协会向农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从提供信息到维护农民的权益等无所不包。日前。为了形成规模优势,保障合作社利益,走上联合发展之路,德国大部分合作社都加入了地区性、专业性或全国性合作社联盟。合作社联盟以经济利益联结,以为基层合作社服务为目的,在互通情报、控制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养殖生产力概况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养殖生产力不同。根据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养殖规模100-499头肉牛养殖场劳动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而10头以

      《国外肉牛产业研究第13章德国》由会员德鲁****堂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肉牛产业研究第13章德国》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收藏店铺
    相关文档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