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学习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页1、合作学习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工智能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小学课堂中可以广泛应用,逐渐成为现在很多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课堂实况阐述了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环节发挥的功能,体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重要性。【关键词】合作学习;人工智能;信息素养;应用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开展,合作学习已深入每一门学科的课堂。而在当下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人工智能教学中,合作学习几乎每节课都会被教师应用,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好、更显著。知识导入时合作,探讨知识、提高兴趣往往在课堂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提出疑问是教师选择较多的导入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思考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自主尝试小组研讨核心问题,然后集体展开讨论,直击本节课问题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阶段性的成就感,从而更有兴趣学习接下来的内容1。此外,学生在学习新课或刚接触到
2、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不仅有疑问,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如同“寻宝”的过程,才是学生喜欢的方式。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内容新授时合作,深入探究、培养能力在进行“基于AI姿态识别的机器人互动游戏”课例活动时,新授“姿态识别”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小组成员共同编写程序,感受机器人是通过识别人体的18个关键点来判断学生的动作从而做出相应动作的。首先,讲授的知识点本身就是有趣的,学生都乐于探究,可大多数学生更多只注重结果机器人能跟着学生做同样的动作,却忽略如何到达“目的地”。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探讨如何实现目标效果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产生灵感、活跃思维。通过合作讨论,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在这个过程中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并不断产生新的理解,思路也会不断明确,能够辩证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点。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而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2。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
3、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事实表明,通过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将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找到了让机器人跟着人体动作动起来的方法,并且有一半学生能举一反三。比如教师讲授的是让机器人跟着学生举起左手,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让机器人实现当它看到人类举起左手时能够说出“举左手”并做出相应动作的方法之后,能够快速提出问题:是不是也能让机器人跟着人类做出其他动作。于是笔者让学生继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如何让机器人跟着人类做出其他动作。笔者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研讨,通过合作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这也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形式。如何与同學沟通以更有效、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如何与同学达成一致的目标,都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学会的。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感受这个过程的同时各方面能
《合作学习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终***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