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桂林山水
4页1、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桂林山水学科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顺序分为三大版块。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以一“甲”字高度概括桂林山水的奇丽为天下之最;第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先描绘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再展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风姿;第4自然段则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结,概括全文,呼应开头。全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进行阅读的典型例子;而其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特别是抓住桂林山水鲜明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是学生读中学写的最佳范例。二、学生特征分析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
2、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三、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诱发美同学们,在
3、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欣赏桂林山水图片)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图片欣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美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1.自由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三、探究课文,品味美(一)读中感受美1.感受“水”美(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
《课题名称:桂林山水》由会员逸向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桂林山水》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