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业生态学:1农业生态学绪论

21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79725918
  • 上传时间:2024-08-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96MB
  • / 2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农业生态学教学目标掌握有关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有关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了解各种生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吸收各国探讨通过了解各种生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吸收各国探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经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经验了解中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严峻生态问题,对相应的了解中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严峻生态问题,对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解决途径进行探讨。总的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总的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岗位中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学学 习习 方方 法法1.1.认真听课认真听课2.2.广泛阅读广泛阅读3.3.仔细观察仔细观察4.4.用心感悟用心感悟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曹凑贵,展茗,曹凑贵,展茗,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李李博博主主编编生生态态学学“21世世纪纪课课程程教教材材”,北北京京:高高等等教教育育出出版版社社,2001。郑师章等郑师章等

      2、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祝廷成、钟章成,祝廷成、钟章成,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何方何方应用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周鸿周鸿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孙儒泳孙儒泳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蔡晓明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骆世明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CoxGW.,AtkinsMD.AgriculturalEcology.W.H.Freeman,1979.SanFranciscoOdumEP.HundamentalsofEcology,5thEdition.Philadelphia:Saunders.1989Ricklefs,RobertE.Ecology,4thedition.W.H.Freeman&company.1

      3、999Smith,RobortLeo.ElementsofEcology,4thedition.AddisonWesley,1998ManuelC.Molles,Jr.:Ecology:ConceptsandApplications,TheMcGray-HillCompanies,Inc.1999.Dodson,Stanley(ed).Ecol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Gotelli,NicholasJ.APrimerofEcology,2thEdition.SinauerAssociation,1998PrinciplesofTerrestrialEcosystemEcology.ByTerryChapin国内生态学期刊国内生态学期刊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农业环境与发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生态环境环境科学水土保持通报Ecology/ Ecosystems / Agricultural systems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

      4、gy/ Biogeo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 Animal behaviour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Journal of Hyd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economics/ Applied Soil Ecolog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Ecology letters/ global change biology /science / nature国外生态学期刊国外生态学期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http:/英国长期生态研究网http:/ilternet.edu国际生态网http:/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网http:/生态

      5、学国家精品课程http:/ http:/ http:/ http:/ 生态网站生态网站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成绩:成绩: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 15 2.课程报告(论文)课程报告(论文) 25 3.考试考试 60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1.生物质能源的发

      6、展现状与展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2.我国耕地流转对策与措施我国耕地流转对策与措施3.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作用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作用4.我国县域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我国县域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5.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治理对策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与治理对策 6.中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变化与对策中国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变化与对策7.转基因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8.生物多样性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9.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与措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与措施10.生态补偿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补偿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11.我国农业秸秆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我国农业秸秆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12.我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发展之路13.保障我国农民增收,环境友好的对策与措施保障我国农民增收,环境友好的对策与措施报告内容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相关对策(文献)团队总结报告要求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能说明问题;每个报告时间不超过7分钟;时间安排:第7周周二课。小组共同提交1份多

      7、媒体报告,每位同学各提交1份文档。论文格式要求标题标题姓名;学号,班级姓名;学号,班级摘要摘要关键词关键词引言引言正文正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教学安排教学安排绪论绪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各论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各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结构现代农业报告现代农业报告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第一节 生态学生态问题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生态学知识体系生态学的学科体系生态学研究方法生态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研究展望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任务与内容农业生态学作用与地位一、生态问题五大危机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P”危机PopulationPovertyPollution全球十大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3.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处理问题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5.水土流失问题水

      8、土流失问题6.旱灾和水灾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8.WTO与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我国十大环境问题1.人口问题1492年年 2.5亿亿1650年年 5亿亿1850年年 10亿亿1930年年 20亿亿1960年年 30亿亿1975年年 40亿亿1988年年 50亿亿1998年年 60亿亿2000年年 62亿亿2010年年 69亿亿(1)人口激增人口激增(2)人口暴聚人口暴聚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比例:18001800年:年:3% 3% 19201920年:年:14%14%19501950:42.2%42.2%20072007年:年:50%50%20302030年,年,60%60%20502050年:年:70%70%100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1800年伦敦年伦敦1 1座,座,18501850年有年有3 3座,座,19001900年有年有1616座,座,19501950年增加到年增加到115115座,座,19801980年增加到年增加到234234

      9、座,座,20002000年达到年达到470470座。座。目前,全世界超过目前,全世界超过500500万人口的城市有万人口的城市有6060座,座,超过超过1000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万人口的城市有2525座。座。我我国国第第五五次次人人口口普普查查显显示示,居居住住在在城城镇镇的的占占总总人人口口的的36.0936.09, , 20052005年年全全国国城城市市人人口口只只占占总总人人口口的的43%43%,20102010年年全全国国城城市市人人口口只只占占总总人人口口的的46.6%46.6%。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年份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65(%)中位年龄(岁)65(%)中位年龄(岁)65(%)中位年龄(岁)19505.123.57.928.63.921.219605.322.78.629.63.920.119705.421.69.930.53.819.019805.922.611.731.94.220.019906.224.312.534.34.422.020006.826.314.137.25.024.120107.328.115.339.65.626.020208.830.

      10、218.241.57.028.5203010.932.421.342.89.230.9204013.134.423.043.211.733.3205014.736.223.742.913.435.4(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4)人体退化)人体退化人体退化:即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也有人称为“人体退化病”。人体退化的原因:现代人生活在一个人造的舒适环境中,从服装到空调再到风暴预警系统,人类得到保护。而这种保护则使人类进化的环境压力减小了。现代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大消弱,肢体在不断退

      11、化。技术和医学朝着遗传基因的缺陷发展,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废止了。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一些疾病电视病、空调病、风扇病、电脑病、以及电磁干扰、核辐射、化学污染等。仅就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含磷洗涤废水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其副作用十分明显。由于高磷洗衣粉的直接、间接刺激,手掌灼烧、疼痛、脱皮、起泡、发痒、裂口成为皮肤科的多发病,并成为接触性皮炎、婴儿尿布疹、掌跖角皮症等常见病的刺激源。(5)人体素质有待提高()人体素质有待提高(诚信诚信)2.粮食短缺粮食短缺未来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未来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2010年,总需求量年,总需求量 5.4-5.8亿亿吨,需比目前吨,需比目前4.3亿吨提高亿吨提高20%以上以上2020年,总需求量年,总需求量6.5-7.0亿亿吨,要在吨,要在2010年(年(5.4亿)基亿)基础上再次增长础上再次增长20%以上以上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20072007年年7 7月月1616日,日,在北京启动在北京启动“十一十一五五”国家粮食丰产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专项科技工程重大专项q主攻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主攻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q立足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三

      12、大平原立足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三大平原q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三条路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三条路线并举,线并举,q立足近期、突出中长,坚持三步走立足近期、突出中长,坚持三步走 “粮丰工程粮丰工程”的设计及实施的设计及实施3 3大稻区,大稻区,4 4大模式大模式鄂北保护性鄂北保护性栽培模式栽培模式超高产栽超高产栽培模式培模式轻简化栽轻简化栽培模式培模式优质无公害优质无公害栽培模式栽培模式超高产栽超高产栽培模式培模式轻简化栽轻简化栽培模式培模式3.能能源源短短缺缺能源奴隶能源奴隶洗刷、代步、扇风、洗刷、代步、扇风、锤背、做饭、锤背、做饭、目前一个普通市民的平均能源消目前一个普通市民的平均能源消耗相当于耗相当于40个奴隶的工作量个奴隶的工作量能源危机能源危机(1)生物资源生物资源4.资源破坏资源破坏(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水资源水资源(3)水资源水资源水荒(4)森林资源)森林资源5.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酸雨破坏建酸雨破坏建筑物筑物酸雨酸雨酸雨危害农作物酸雨危害农作物酸雨危害森林酸雨危害森林人类还剩下多少时间?二

      13、生态学概念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oikos+logos (住所住所) (学科学科)Oekologie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住所的学科住所的学科谁住?谁住?生物生物住哪里?住哪里?环境环境怎么住?怎么住?关系关系1.1.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生态学的经典定义“ECO”家庭家庭家庭管理家庭管理家务习性家务习性生活地生活地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经济经济生物经济学生物经济学自然经济学自然经济学. .生态学词根的含义及关系生态学词根的含义及关系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结构、生命延续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结构、生命延续时间、分布和其他生物关系之影响时间、分布和其他生物关系之影响 (E.Warming) 。生态学是研究生活中的植物在与其结合的特定外界环生态学是研究生活中的植物在与其结合的特定外界环境条件紧密相互作用中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特点。境条件紧密相互作用中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特点。植物社会学植物社会学 ( Plant Society ) 。“研究动物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研究动物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

      14、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研究有机体的生活要求和家务习性的科学研究有机体的生活要求和家务习性的科学 。3.3.不同的生态学定义不同的生态学定义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物生物”、居住地居住地“环境环境”以及两者以及两者“关系关系”的内容有所不同的内容有所不同。(1)生生物物范范畴畴不不同同:包包括括有有机机体体、生生物物个个体体、生生物物群群体体及及生生物物群群落落;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2)环环境境范范畴畴不不同同:包包括括无无机机环环境境、有有机机环环境境、小小生生境境、大大环环境境及及整整个个环环境境系系统统;有有物物理理环环境境要要素素、化化学学环环境境要要素素、生生物环境要素乃至社会环境要素。物环境要素乃至社会环境要素。(3)关关系系内内容容不不同同:包包括括环环境境因因子子对对生生物物生生长长、发发育育,生生存存、发发展展的的影影响响;生生物物对对环环境境的的适适应应、改改造造;以以及及生生物物(包包括括人类)处理自身利益与自然关系的人类)

      15、处理自身利益与自然关系的“经济经济”策略策略. .不同生态学定义的差异不同生态学定义的差异一方面生物既受惠于环境又受制于环境:一方面生物既受惠于环境又受制于环境: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取得它所需的物质取得它所需的物质(如:植物吸收光、如:植物吸收光、CO2、H2O等进等进行光合作用,建造自己的身体。动物也从环境中取食行光合作用,建造自己的身体。动物也从环境中取食);同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发;同时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育产生影响(如:环境的季节变化,限制植物无限生长如:环境的季节变化,限制植物无限生长而使之成为季节生长。还有灾害、瘟疫、天敌等对生物而使之成为季节生长。还有灾害、瘟疫、天敌等对生物生存发育以限制作用生存发育以限制作用)。另一方面环境既影响生物、又被生物改造:另一方面环境既影响生物、又被生物改造: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环境、改造环境,环境、改造环境,(如:森林能涵养水分、防风、固沙、如:森林能涵养水分、防风、固沙、调节空气湿度等局部环境气候;土壤的形成中生物的成调节空气湿度等局部环境气候;土壤的形成中生物的成土作

      16、用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块岩石没有生物是不可能土作用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块岩石没有生物是不可能形成土壤的形成土壤的)。. .生物与环境的一般关系生物与环境的一般关系Gaia假说假说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这个行星的生命总体主动调节的。地球的大气化学成分、温度和氧化状态受天文的、生物的或其他干扰而发生变化,产生偏离。但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和代谢,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以及排泄、分解等作用对此作出反应,从而缓和地球表面这些变化。 自从36亿年前地球上有生命以来, 太阳的发热能力已经增强了25%,然而地球却保持了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增减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发干涸或全部冻结成冰。但地质历史记录却证明,地球上尽管发生过3次大冰期和大冰期内的暖热期交替变化,地表的平均温度变化仅在10上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地球是活着的地球是活着的! !盖亚假说把共同进化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认为盖亚假说把共同进化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和其物质环境地球上的生命和其物质环境, 包括大气、海洋和地表包括大气、海洋和地表岩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进化。

      17、它把地球看作岩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进化。它把地球看作一个生理的系统,拉伍洛克甚至直接把盖亚假说称一个生理的系统,拉伍洛克甚至直接把盖亚假说称为为地球生理学地球生理学。盖亚假说的核心思想是:盖亚假说的核心思想是: 地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地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 盖娅是一位古希腊女盖娅是一位古希腊女神的名字,她是地球女神神的名字,她是地球女神(地球母亲),拉伍洛克(地球母亲),拉伍洛克把地球是一个超级有机体把地球是一个超级有机体用用“盖亚盖亚”来命名。来命名。生命的目的问题生命的目的问题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它是一个能进行自我调节的负反馈系统,其目标就是体内平衡的状态,即各种生物及其环境和睦的平衡状态,从而使生命在全球范围内健康成长。人类只有与盖亚和睦相处,致力于她的健康,欣赏她的美丽和报答她的恩惠,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普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普6 6.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生命体系生物学蛋糕生物学蛋糕7.7.生态学的地位生态学的地位8.8.生态学研究的四个水平生态学研究的四个水平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Anecology)种群生

      18、态学种群生态学(Synecology)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三. 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1.生态学的知识积累及萌芽时期生态学的知识积累及萌芽时期 (1866年年) 2.生态学的创立及发展时期生态学的创立及发展时期 (1866年年19世纪末世纪末)3.生态学的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生态学的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 (20世纪初世纪初30年代年代)4.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 (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60年代年代) 5.人类生态学时期人类生态学时期 (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采采樵樵渔渔猎猎1.1.生态学的知识积累及萌芽时期生态学的知识积累及萌芽时期( (18661866年年) ) 农耕农耕中国:中国: 公元前公元前1200年年 尔雅尔雅 公元前公元前200年年 管子管子“地员篇地员篇” 公元前公元前100年前后确立年前后确立24节气、节气、禽经禽经欧洲:欧洲: Aristotle(384-322,BC) Theophrastus(370-285,BC)(DeHistoriaPlanta

      19、rum)生态学知识记载生态学知识记载古籍古籍管子管子地员篇地员篇(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0年以前年以前)曾详细曾详细记载了江淮平原上沼泽植物沿水分梯度的带状分布与记载了江淮平原上沼泽植物沿水分梯度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环境的生态关系水文土质环境的生态关系 E.Haeckel(1834-1891)C.Darwin(1840-1882)2.2.生态学的创立及发展时期生态学的创立及发展时期(1866(18661919世纪末世纪末) ) 生态适应与生态适应与进化进化CGCao生态适应生态适应林蛙塘蛙 R Boyle 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始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始 Reaumur 研究积温与昆虫发育生理的先驱研究积温与昆虫发育生理的先驱AldeCandolle 现代积温理论现代积温理论 c L Willdenow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外貌外貌”等概念,等概念,AHumboldt 并指出并指出“等温线等温线 T.Malthus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Haeckel 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C.Darwin 物种起源物种起源 E Warming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A FW Schi

      20、mper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 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有关生态学的研究人口的指数增长人口的指数增长粮食的直线增长粮食的直线增长作为环境因子的粮食赶不上人口作为环境因子的粮食赶不上人口(生物种群生物种群)的增长的增长Malthus 1803年发表的年发表的人口论人口论:18951895年年 E.WarmingE.Warming植物分布学植物分布学18981898年年 SchimperSchimper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 植物生态学的诞生植物生态学的诞生19131913年年 AdamsAdams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指南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指南19271927年年 EltomEltom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的诞生动物生态学的诞生3.3.生态学的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生态学的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20(20世纪初世纪初5050年代年代) )生态学的第一次飞跃生态学的第一次飞跃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的辉煌时期。 生态学研究渗透到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形成了植物生态学

      21、研究渗透到生物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生理生态学、形态生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遗传学、生理生态学、形态生态学等分支学科,促进生态学从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态学等分支学科,促进生态学从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心和学术团体,使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心和学术团体,使生态学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生态学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学派分化学派分化形成了形成了4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北欧学派:北欧学派:有瑞典乌普萨拉有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大学的R.Sernauder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法瑞学派:法瑞学派:代表人物为代表人物为J.Braun-Blanquet.把植物群落生态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为学称为“植物社会学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1953年后,年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

      22、欧学派或大陆学派。英美学派:英美学派:代表人为代表人为F.E.Clements和和A.G.Tansley,以研,以研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究植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前苏联学派: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和植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和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4.4.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20(20世纪世纪30306060年代年代) )1935年,坦斯利(A.G.Tansley)首先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1942年,前苏联苏卡切夫院士提出类似的名词“生物地理群落”(Geobiocenoce)。1942年,林德曼(R.L.Lindeman)提出“十分之一”定律。生态学的第二次飞跃生态学的第二次飞跃1935年,坦斯利(A.G.Tansley)首先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广泛开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成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生态学的第三次飞跃生态学的第三次飞跃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形成了海洋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湖泊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农田生态学、草原生态学、

      23、森林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自动记录仪器在野外工作中的应用、系统分析以及现代化计算方法,为生态系统的研究创造了条件。5.5.人类生态学时期人类生态学时期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 )生态学冲出了学术园地,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入社会实践及经济建设领域;生态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提倡全民生态意识,报刊、杂志上讨论生态学的事例与日俱增;对生态学有兴趣的不仅有生物学家、生态学家、还有农学家、经济学家、地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及政治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研究领域日益扩大,不再限于生物学,而且渗透到地学、经济学以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建筑等各个部门,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渗透到社会科学,成为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从而使生态学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人类生态的重大计划人类生态的重大计划1964年实行“国际生物学计划”(IBP)1970年“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6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1992年21世纪议程“国际生物学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IBP)IBP是联合国

      24、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64年组织的一项全球范围的生态学研究计划,目的是通过世界科学家的努力和协作,去认识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过程,IBP下设七个组:(1)陆地群落生物生产力组;(2)生物生产过程组;(3)陆地群落自然保护组;(4)海洋群落生物生产力组;(5)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组;(6)人类适应组;(7)生物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组。人与生物圈的主要研究项目人与生物圈的主要研究项目(1)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对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2)不同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法对温带和地中海森林景观的生态影响。(3)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放牧地(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牧场)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灌溉的效果。(5)人类活动对湖泊、沼泽、河流、三角洲、海湾、沿海地带的价值和资源的影响。(6)人类活动对山地和冻土带生态系统的影响。(7)岛屿生态系统的生态学与合理利用。(8)对自然区域和自然区域内遗传物质的保护。(9)对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虫害管理以及肥力利用的生态学评价。(10)大型工程对人及其环境的影响。(11)以能源利用

      25、为重点的城市生态系统问题。(12)环境变化和人类人口的适应,人口统计与遗传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13)环境质量的认识。(14)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圈的影响。二十一世纪议程是将环境、经济和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单一政策框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载有2500余项各种各样的行动建议,包括如何减少浪费和消费型态、扶贫、保护大气、海洋和生活多样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详细提议。二十一世纪议程二十一世纪议程四.生态学知识体系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3.生态学方法论生态学方法论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自然文化自然文化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 科学文化科学文化生态保护:生态保护:积极主动地进行积极主动地进行生态保护,并致生态保护,并致力于行动。力于行动。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宣传宣传)生态服装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加工链中不存在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的

      26、物质;不能含有穿着使用过程中可能分解而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中间体物质;服装使用后处理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衣衣)生态棉生态保暖内衣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食食)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美护肤品生态美护肤品(用用)生态公寓生态公寓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生态城生态城生态住宅生态住宅(住住)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生态安全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生态安全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标志、品牌、商标标志、品牌、商标)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网络网络)生态旅游生态旅游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行行)生态设计生态设计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 (漫画)漫画)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生态适应、协同进化生态适应、协同进化生物分布生物分布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生态位原理最小种群原理最小种群原理种群动态及调节种群动态及调节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边缘效应边缘效应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能量流动能量流动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

      27、理信息流动信息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污染形成及控制污染形成及控制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3.生态方法论生态方法论层次观:层次观:整体观:整体观:系统观:系统观:综合观:综合观:进化观:进化观:生态学研究不同层次生命体系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每一层次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特征,高级层次的结构和功能是低级层次分工协作而来的。低级层次的结构功能必须在高层次中体现。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中某一要素受多种要素作用,他本身也作用于多种要素,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还形成关系链、关系网:砍树工业施肥生活交通变暖变冷作物海平面病虫害气候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分工协作,构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分割。作物秸杆饲料燃料肥料作物秸杆饲料燃料肥料N、有机物质、热量能量P、K、微量元素沼气池沼碴整体与部分作用的差异人居问题光照(物理)通风(物理)采暖(物理)纳祥(宗教)小气候(气象)植被、绿化(生物)取水、排水、排污(工程)结构、面积、设计(数学、物理)材料(化学)生活(经济)1.生态文化生态文化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3.生态方法论生

      28、态方法论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充实、充实、拓展拓展活学、活学、活用活用理解、理解、应用应用五五. . 生态学的学科体系生态学的学科体系生态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生态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生态学(Anecology);种群生态学(Synecol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区域生态学(Regional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Ecology)。 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普通生态学(GeneralEcology)、动物生态学(Zoo-Ecology)、植物生态学(PlantEcol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Ecology);还有更具体的生物类群,如昆虫生态学(InsectEcology)、鱼类生态学(FishEcology)、鸟类生态学(BirdEcology)、兽类生态学等(BeastEcology);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 按生物栖息场所划分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Eco

      29、logy), 包括: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 、草原生态学(steppe ecology)、沙漠生态学(desert ecology)等;水域生态学(AquaticEcology), 包括:海洋生态学(MarineEcology)、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Ecology);更具体的划分有: 热带生态学(TropicEcology)、湿地生态学(MashyEcology)、山地生态学(MountainyEcology)等。 按生态学与其它科学的交叉划分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Ecology)、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Ecology)、能量生态学(EnergyEcology)、物理生态学(PhysicalEcology)、地理生态学(GeographicEcology)等。 按应用领域划分农田生态学(FarmlandEcology)、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渔业生态学(FisheryEcology)、家畜生态学(Livesto

      30、ckEcology)、森林生态学(ForestEcology)、草地生态学(GrasslandEcology)、污染生态学(PollutionEcology)、自然资源生态学(EcologyofNaturalResources)城市生态学(UrbanEcology)、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Economics)、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Ecology)、生态工程学(EngineeringEcology)、景观生态学(LandscopeEcology)、人类生态学(HumanEcology)、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Ethics)等。按研究方法划分野外生态学 (FieldEcology)实验生态学 (ExperimentalEcology)理论生态学 (TheoreticalEcology) 六.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 模拟实验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野外与现场调查:野外与现场调查:在调查中除了要应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手段外,时常需要现代化的调查工具,如调查船、飞机甚至人造卫星等,采用先进技术和仪

      31、器,如示踪元素、无线电追踪、遥感、遥测等。CGCaoChinaFLUX的的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 Nash 的农业生态系统室的农业生态系统室 Metcalf的实验微生态系统的实验微生态系统 模拟实验生物圈2号生物圈2号外景生物圈2号内景GIS处理输出的包头市处理输出的包头市SO2分布图分布图CGCao鼎湖山自然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航空像片图区航空像片图CGCao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态定位站分布图生态定位站分布图CGCaoCGCaoCGCao开垦处女地运动1.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七、生态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寂静的春天RachelCarson林业“以需定产”以粮以粮为纲为纲提高粮提高粮食产量食产量扩大粮扩大粮食面积食面积开垦开垦草场草场毁林毁林开荒开荒围湖围湖造田造田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单产下单产下降,粮降,粮食减产食减产粮食不粮食不能完成能完成任务任务“以粮为纲”CGCao“以粮为纲”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酝酿与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酝酿与形成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为可

      32、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共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这次大会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与发展的密不可分。3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概念的补充:既满足一地区人们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人们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4.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生态:恰当的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持

      33、续的资源利用和能源供给,使资源的开发不大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与核心思想核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核心思想: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经济持续社会持续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图解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图解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控生态恢复全球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清洁生产与环保产业持续农业发展持续能源与交通发展人口与教育消费与社会服务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环境持续6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可持续性:要和谐发展,环境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共同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公正性:代内、代际公正,和环境公正。7.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中国地少物薄,基本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先天条件脆弱。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还有很大增长;东西部地区差异大。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34、更要防止生态破坏,特别强调保护耕地、林地和草原,防止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预防自然灾害。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八、生态学研究展望从野外转向室内从定性走向定量研究重点从个体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斗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从理论走向应用往更加宏观的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的变化及关系中国生态学研究展望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调演变,以及社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调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持续发展的学科。一、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三、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内容四、农业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五、农业生态学展望1.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农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农业生态学萌芽阶段生态学萌芽阶段1920年得到公认使农业生

      35、态学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学科分发,1929年正式设立了农业生态学课程。G.Azzi(1952)研究的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环境、气候、土壤对农作物遗传、发育、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科学。基本上属于个体生态学范畴在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领导开展了系统的水稻光温生态研究。1964年起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开展的全球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中,大量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及物质平衡。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阶段 日本小田桂三郎1972年出版农田生态学1974年国际科学期刊Agroecosystems创刊,后来该刊物改名为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1979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G.W.Cox和M.D.Akins合作编写了农业生态学世界粮食生产系统的分析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展阶段1976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环境专题讨论会后,M.J

      36、.福里赛尔主编出版了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矿质循环为名的论文集在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贝克里分校的M.A.Altieri写了一本教材,题目为农业生态学替代农业的科学基础。这本教材明确提出农业生态学是在农业生态系统概念支持下,用生态学整体观研究农业的学科。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展阶段1980年前后,我国沈阳农学院的沈亨理教授已经在全国讲学,提倡用系统观分析和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全国第一次全国农业生态学教学研讨会在198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E.P.Odum的生态系统生态学被系统介绍给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栽培和耕作学的人员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展阶段1983年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农业生态教学研讨会上,不但邀请了美国农业生态学专家讲学,介绍了生态系统分析方法,还交流了多个大学编写的农业生态学内部教材在这些基础上,吴志强(1986)编写出版了农业生态学基础,骆世明、陈聿华、严斧(1987

      37、)出版农业生态学专著。提出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及方法,把农业生物及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学科”2.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现代农业生态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展阶段在八十年代以钟功甫(1987)为首的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和以冯耀宗(1982)为代表的橡胶和茶叶间作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我国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农业生态学研究。我国生态学学会于1979年成立,首任理事长马世骏先生十分重视生态学工程原理在农业的应用,不但多次参加全国生态农业会议,还主编出版了专著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1987)卞有生院士主持的北京留民营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就是其中一个曾经有较广泛影响的生态农业试点。3.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的阶段的阶段 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深刻影响到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可持续农业系统国际研讨会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的De

      38、nBosch召开世界农业与环境会议,会后发表了“DenBosch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宣言”3.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的阶段的阶段美国M.A.Altieri(1995)出版的书农业生态学: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中定义农业生态学是“为高生产力、保护资源、文化敏感、社会公正、经济赢利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研究、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生态学原理的学科”美国加州大学的StephenR.Gliessman(1997)在他出版的农业生态学:可持续农业的生态学过程中定义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概念和原则,设计和管理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的学科我国也相继出版大量有关教材和专著3.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生态学研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究领域拓展和生态农业实践系统展开的阶段的阶段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在农业的应用开始活跃在1993年农业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等7个部委共同组成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系统安排了51个生态农业县试点工作,在1999年通过验收。1990年农业部的

      39、绿色食品工作借助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拉开了发展的序幕。这对后来的健康食品(包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发展有重要的影响4.进入进入21世纪,农业生态学深入研世纪,农业生态学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新阶段究和广泛应用的新阶段 基础研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更加全面揭示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实质关系应用基础: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相关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拓深技术体系:在生态恢复、生态农业建设、健康食品生产的实践中农业生态学原理在模式选用、品种筛选、养分供应、病虫防治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断充实农业生态学近年发展的背景农业生态学近年发展的背景中国在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过程特别需要农业生态学,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长江洪水黄河断流南海赤潮北京风沙西北退耕生态农业安全食品加入WTO节水农业GMO安全人多地少生活质量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农业生态系统(态系统(agroecosystem)。农业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

      40、,在一定边界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功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农业生态系统的中心 农业生态系统已被理解为农区以农业生态系统已被理解为农区以种植业为种植业为中心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作物、果蔬和家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作物、果蔬和家畜家禽以及池塘的水产养殖类,也包括农区的畜家禽以及池塘的水产养殖类,也包括农区的防护林、经济林(茶树、橡胶、板栗等)。它防护林、经济林(茶树、橡胶、板栗等)。它们是在人的选择培育和经营管理下,与当地气们是在人的选择培育和经营管理下,与当地气候、土地等环境条件之间取得相互适应的已被候、土地等环境条件之间取得相互适应的已被驯化了的农业生物类群。驯化了的农业生物类群。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农业生态学把研究对象看作是农业生态学把研究对象看作是系统系统,其研,其研究重点不是着重于系统的组成成分,而是究重点不是着重于系统的组成成分,而是诸多诸多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

      41、系,把每一种成分作为因素,从,把每一种成分作为因素,从物质、能量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耦合、物质、能量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耦合、转化、反馈等,或者说,系统的约束与行为过转化、反馈等,或者说,系统的约束与行为过程才是研究的重点。程才是研究的重点。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过程、技术过程与经济生态过程、技术过程与经济过程过程也是三个系统,即农业生产的也是三个系统,即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认识到农业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包含三个系统,并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中心,产包含三个系统,并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中心,把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把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统一研究,是农业科学在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体系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以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等三个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的农业生态系统统等三个系统组

      42、合而成的复合的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农业生态学,其任务不仅是阐述为研究对象的农业生态学,其任务不仅是阐述农业原理,而且要面对现实,提出协调各种关农业原理,而且要面对现实,提出协调各种关系和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各种可行方案。系和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各种可行方案。三、农业生态学的任务与内容三、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四、农业生态学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地位农业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地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遇到大量个体生态、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遇到大量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学问题。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生态学问题。 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还是开展生态工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还是开展生态工程、生态设计、生态经济的最合适舞台之一。程、生态设计、生态经济的最合适舞台之一。四、农业生态学

      43、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学与传统农业科学农业生态学与传统农业科学 农业生态学从生态系统的层次弥补了传统农农业生态学从生态系统的层次弥补了传统农业学科的不足,在整体和相互作用方面揭示出业学科的不足,在整体和相互作用方面揭示出由多种农业生物与多种生态环境因子构成的农由多种农业生物与多种生态环境因子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规律,研究其结构、功能、调节、业生态系统的规律,研究其结构、功能、调节、控制,做到既见控制,做到既见“树木树木”,又见,又见“森林森林”。四、农业生态学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为农业生态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而农业为农业生态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而农业生态学揭示的规律又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揭示的规律又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与科学基础。提供重要的启示与科学基础。四、农业生态学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学与中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学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以农业生态系统为核心的稳定学科体系。核心

      44、的稳定学科体系。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有确定的实践依托。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有确定的实践依托。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产生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农业生态学在中国已经产生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五、农业生态学展望1.我国生态农业研究和国外类似研究相比还缺乏从旧农业模式向新农业模式转变的规律探讨,如从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换。我们也缺乏对不同农业模式的长期对比研究和对失败模式的调查。目前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绿化恢复的长期效果值得追踪研究;2.农业的景观水平开展有关结构变化研究以外,农业景观水平上的能流、物流研究值得加强;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研究也不多;3.化学生态学向农业的渗透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将在揭示和利用生物间相互关系,建立合理生物群体结构,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农业生态学展望4.农业生物多样性规律的揭示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仅考虑不同的作物构成的多样性和品种生态型的多样性,还应当注意利用菌根、钾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蚯蚓、青蛙等动物、杂草、覆盖作物等植物的多样性;5.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问题和检测问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值得注意的基础研究和实践需求,目

      45、前我国有关研究还不足;五、农业生态学展望6.健康食品生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生态学指导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标准值得重视。在农业污染的生态学研究中,有关富集植物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低吸收作物品种也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发掘;7.我国的农业生态学有关计算机系统分析和相应软件的自主创新性、系统集成度、稳定性和广适性方面还和国际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应当可以集中在一些方面取得突破五、农业生态学展望8.农业生态学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学科的交叉应当加强,这是解决我国生态农业的企业化问题、政府经济政策问题、相关立法问题和社会接受程度问题等的必要途径。总之,农业生态学将继续揭示农业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将继续探讨巧妙利用这些生态关系的区域布局、景观设计、系统模式和技术体系五、农业生态学展望本章重点本章重点1、生态学的基本涵义;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涵义;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首次提出者。的首次提出者。2、五大生态危机、五大生态危机。3、谈谈中国生态学研究发展之路。、谈谈中国生态学研究发展之路。4、生态文化的理解和应用。、生态文化的理解和应用。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学观点的认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学观点的认识。

      《农业生态学:1农业生态学绪论》由会员汽***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1农业生态学绪论》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