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PPT讲解ppt课件
111页1、文选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左丘明1壹、关于春秋和春秋左氏传1、关于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后代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有时也可引申出一种文笔,即“春秋笔法”,即直陈事实的写法。 2 2春秋形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3 3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
2、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4 4对春秋能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的有三部书,这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儒家把春秋看作重要的经典,而把解释经义的文字称做“传”。因此就把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为春秋的三传。 2、关于春秋左氏传5 5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6 6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时间上跟春秋略有出入),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7 7左传一书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一,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史料。第二,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和处理复杂材料的能力,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生动的历史画面。作者还擅长于写战争,把纷繁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左传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很好。这些使我们看到远在古代汉语就是
3、非常富有表现力的。8 8“经”(春秋)与“传”(左传)原来是分开的,不编在一起的。西晋时的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和左传按年插编在一起,从此,左传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9 9贰:文选分析一、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1、解题。郑伯克段于鄢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克,攻克。1010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11112、重点词语分析、重点词语分析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请京,主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谓之”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谓之”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称说,这么认为。唐孔颖达对这句话注释是:“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墙。雉,丈量城墙的单位。古城墙以长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百雉,即周长三百丈的墙。121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先王,周代开国的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度,规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指大的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国,国都,不要理解为国家。参,同“三”。这里用为动词,指在计算的时候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参国之一”指三分国都有其一,即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1313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是周王,周王在各地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有分封,形成等级。在那个重等级的社会里,都城大小也是有等级差异的。周王的国都最大,合九里,即540雉。周的都邑,大的定制是“参国之一”,即180雉;中,“五之一”即108雉;小,“九之一”,即60雉。1414郑属伯爵,国都规定为300雉,其境内的大都、中都、小都按上述比例递减,即100雉(大都)、60雉(中都)、30雉(小都)。现在京的城墙超过100雉,按
5、大都算,也超过了定制,所以说“今京不度,非制也”。不度,不按法度办。非制,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君将不堪,您郑君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的冲击。意思是说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1515为之所为之所 “之”、“所”两个词都是“为”的宾语。用现代汉语来表示时,要将间接宾语提前:给共叔段安排一个地方。无使滋蔓无使滋蔓 “无”通“毋”。在古汉语中通假字比较多,实词中有通假字,虚词中也有通假宇。虚词的意义比较虚,通假字在辨认时难度更大些。 蔓,难图也蔓,难图也 若使野草滋蔓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单词句以上是主从复句,“蔓”,从句,表示假设,“难图也”,主句表结果。“蔓”字用逗点隔开,不能连下读。1616况君之宠弟乎况君之宠弟乎 乎,疑问语气词,在要求回答的句子里译作“吗”,在不要求回答的反问句里要译成“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子己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子己 贰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另属于某,就叫贰。西鄙、北鄙本属于郑庄公,现叔段令其臣属于己,那么一地有二主,要两边交纳贡赋。对新臣后的就是贰。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6、,则请除之。 这是两个表假设的偏正复句。前一个复句,是非真实的,实际上不存在这种可能,目的在引出下一个复句。要注意两个复句在内容上的不同。1717无庸无庸 “庸”通“用”,“庸”的这种通用一般出现在否定式,如“不庸”、“勿庸”等。 将自及将自及 “及”这个动词,在左传里宾语常省去不说,而“及”的对象一般指不好的,如“祸”、“难”等。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周公弗从,故及”。杜预的注释,:“及于难也。”可矣可矣 “矣”是表示新情况的语气词,说明变化:以前还不行,现在行了。1818不义不暱,厚将崩。不义不暱,厚将崩。 这是一个条件复句,“不义不暱”是条件从句,“厚将崩”后一个主句表示推出的结果。而两个分句属两个紧缩句,在紧缩句里又存在条件关系:“不义”是条件,“不暱”是结果;“厚”是条件,“崩”是结果。左传的作者很善于组织句子,象这样一层套一层的条件关系,逻辑性强,很适合用来表示对未来形势发展的预料和判断。191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人将启之 具卒乘,备够战斗人员。卒,步兵。乘,兵车,这里指车兵。五句话,前三句讲战争的准备就绪,后两句
7、讲对庄公的攻击将采取特殊的方式:外部偷袭,内部接应。两句均有一个“将”字,与前三句对照,时间的界限十分清楚。“将袭郑”后应该用逗号,这样句子间层次关系才更清楚。2020遂寘姜氏于城颖遂寘姜氏于城颖 遂,连词。表示事情前后的连接性。而誓之曰而誓之曰 之,代词,指姜氏。不及泉黄,无相见也不及泉黄,无相见也 及,本义指赶上、追上。这里指“到”。2121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管理边界的官。古代的官吏名称有的前用一个字表示工作的性质,后边再加一个“人”字,如鼓人、庖人、牛人、舍人、仓人、缝人、染入、酒人等。“封”这个字,原表示在边地树立界桩,从“寸”,寸表示手,左边从两土,表示垒土为界。由此引申指边界。封人,便是管理这种工作的官吏。未尝君之羹未尝君之羹 羹,带汁的肉;不要理解为汤。上面讲“食舍肉”,这里说“未尝君之羹”,可见肉、羹所指相同。2222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你有给母亲的敬奉,唯独我没有!“有”动词,直接宾语是“遗”。遗本是一个动词,这里作名词,指敬奉的东西、敬奉的义务。“母”,间接宾语,向谁敬奉。繄,语气词,表示“惟有”的意思。“无”后没有宾语,这一
8、句话意思就不明确,是没有可敬奉的东西,还是没有可敬奉的人?因此引起颍考叔下面的发问。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外、泄二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是不押韵的,但在古代均属月部,韵部是相同的。23233、翻译、翻译两个同学一组,轮渡口头翻译全文,指出对方在翻译中的问题。24244、作业1、指出下列粗体字的词义。(1)初初,郑武公娶于申。 (2)亟亟请于武公。 (3)都城城过百雉,国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参国之一。 (4)姜氏何厌厌之有。(5)多行不义,必自毙毙。 (6)夫人将启启之,(7)大叔完聚完聚将袭袭郑公伐诸伐诸鄢。(8)欲与大叔,臣请请事之;若弗与,则请请除之。2、指出本课带双宾语的句子。 3、就本课第二、第五两段,任选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525二、齐桓公伐楚齐桓公伐楚 26261、解题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本文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
9、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27272、重点词语分析四年春四年春 指鲁僖公四年的春季。左传是鲁国的史书,它叙事均按鲁国国君在位的年分来记年。 蔡溃,遂伐楚蔡溃,遂伐楚 伐,进攻。起兵的一方往往提出某种理由,进军时有钟鼓,表示公开讨伐。上句对蔡,用“侵”字,“侵”是不宣而战,偷偷地进攻。以上几句包含好几层意思,说明齐桓公伐楚的时间,军队配置,进攻的特点。 2828楚子:指楚成王。与:介词,跟,和。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2929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唯,句首语气词。是,代词,作主语,指齐楚两国的距离(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是谓语,这个谓语又是一个递系结构(又称兼语式): “风”是动词,指马牛等牲畜在发情期雌雄相诱,到处奔跑。“马牛”是“风”的宾语,又是“不相及”这个状中结构的主语。“也”,煞尾语气词,表示肯定的意味。全句的意思是说;两国相距之远,即使马牛发情到处乱跑,也跑不到对方的边境。表示两地一北一南,互不沾边。3030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没有料到你们进入我国的领土。不直接说对方进犯是无
10、理的,而说自己没有料到你们会这样做,是一种委婉的表示方法,而话意里暗含着对方这么做是不正确的。 3131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海,今黄海和渤海。河,黄河。穆陵,齐地名,即今山东临朐县南穆陵关。无棣,齐北部边邑,在今山东无棣县北。这几句话用来夸耀齐疆域之大。有的学者认为这里讲的是指齐可征伐的范围,穆陵指今湖北麻城的穆陵关,属楚地。无棣指今河北卢龙县。以上讲齐有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下面就历数楚的以上讲齐有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下面就历数楚的过错。过错。323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人是徵 包茅,包扎好的青茅,古人用它来缩酒。缩酒,一指用包茅虑酒去滓,一指在祭祀时将包茅立在地上,把酒浇在上边,酒一滴滴渗入地下,意味着神饮了酒,酒糟留在茅中。在当时祭祀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楚国影响了周王的祭祀,所以管仲将“包茅不入”列为楚国第一条罪状。 3333 昭王南征而不彼,寡人是问昭王南征而不彼,寡人是问 周昭王是周成王的孙子、康王的儿子,曾南巡江汉,人民为反对他,故意把一只用胶粘结的
11、船给他渡汉水,行至江心,船破沉没,人马全淹死。这是一件丢人的事,而且距齐桓公伐楚时已二三百年了,属历史的陈年老帐。齐桓公提出这个问题完全是为自己伐楚找借口。 3434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復,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君其问诸水滨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指昭王南征而不復这件事。水滨,水边。“贡之不入”、“昭王之不復”都是由主谓结构加“之”形成的偏正结构,作主语。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或用来表必要性,或用来表示可能性。这里属前者,可译作“还是”。 师进,次子陉师进,次子陉 齐进一步向楚施加军事压力,联军向前推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35353、翻译第一段两个同学一组,轮渡口头翻译全文,指出对方在翻译中的问题。请学生代表口头翻译。3636第一段参考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 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
12、,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3737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38384、自学第二段指导:1、这一段与上段在时间上隔了多久?楚国派出的使臣是谁?齐国出场的是谁?2、齐楚双方有两段对话,每段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最后提“屈完及诸侯盟”?它与本篇哪个地方是前后照应的。4,词汇方面要注意的地方:动词:如陈、徼、绥、盟、御。名词:不糓、社稷、方城、汉水,池,城。注意“池”城”二字古今义的不同。3939敬词和谦词:“惠”是一个敬词,凡对方的行为有涉于自己的都可以在动词前加“惠”,实意是:您这样做对我是一种恩惠。作为敬词,意思虚化了,是表尊敬的意思。如请别人收下所送的书等,可说惠存。请对方来自己这里,可说惠临。等等。“辱”,谦词,实意是说你对我这么做,使您蒙受了耻辱。作为
13、谦词,就是表示承蒙的意思,如“辱承指教”、“辱蒙允诺”等。40405、语法注意“不糓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种宾语提前的句式,了解“是”的作用。(参看教科书上册“古代汉语常识”宾语用代词复指部分。4141第二段参考译文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 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4242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 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4343链接古代汉语的语序44444545三、鞌之战鞌之战1、战争背景4646左传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军救援
14、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叔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叔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晋军在莘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鞌地之战”。4747莘和鞌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莘和鞌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战斗进行的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
15、吃早饭。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晋主将郤克受伤,部下解张勉其忍耐伤痛。齐非常激烈,晋主将郤克受伤,部下解张勉其忍耐伤痛。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48482、文章基本结构本篇分三个自然段:本篇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齐晋两国军
16、队交锋,齐侯很骄傲,齐军第一段讲齐晋两国军队交锋,齐侯很骄傲,齐军攻势很猛,晋军主帅郤克负伤,但郤克仍负伤指攻势很猛,晋军主帅郤克负伤,但郤克仍负伤指挥,郤克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战车冲在前挥,郤克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战车冲在前面,晋师跟随而上,齐军溃败。面,晋师跟随而上,齐军溃败。第二段追叙晋大夫韩厥在战争中的一个细节。第二段追叙晋大夫韩厥在战争中的一个细节。第三段讲齐侯险些被晋俘获,是他的车右逢丑父第三段讲齐侯险些被晋俘获,是他的车右逢丑父设计让他逃走的。设计让他逃走的。 49493、学习提示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战争的政治和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战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揭示得不够,经济因素揭示得不够,至于韩厥做梦,梦见他父亲的告诫,居然在战争中得到验证,那是不可信的。 本篇文字简练,但有些地方失之过简,句本篇文字简练,但有些地方失之过简,句与句之间文意跳动过大,与句之间文意跳动过大,衔接性不够,加上出场的人物比较多,头绪较繁,给阅读带来困难。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的。50504、重点词语第一段师陈于鞌师陈于鞌 “师陈于鞌”是指晋齐之师。“陳”就是“阵”字,在近年出土的西汉竹
17、简孙膑兵法“阵”还写作“陈”,可见“阵”是个后起字。陈于鞌,就是说在鞌这个地方两军摆开了阵势。51515252余病矣余病矣 病,伤势很重。病与疾,在指身体患病时,病较疾严重。病的使用范围较宽,凡极度劳累、伤势重都可称做病。郤克讲这句话表示自己难以再坚持。矣,表示新情况的语气词;“鼓音未绝”,但自己已经负重伤了。史记齐世家说:“克欲还入壁”,意思是说郤克这时想退回自己的阵地,可参考。 5353余折以御,左轮朱殷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折,折断;将箭折断。“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折断箭以便继续驾车。箭带在手上肘上,驾车碍事,所以张侯采取这个办法。殷(yan1),红中带黑的颜色。古代车战,尊者居车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但君主或主帅所在的战车,御者居左,君主或主帅居中。郤克是主帅,张侯居左驾车。鲜血滴在车轮上,所以说“左轮朱殷”。苟有险苟有险 苟,如果。险,不平坦的难通过的地势。 5454子岂识之子岂识之 识,知道。虽同在一车,主将竟没有注意车右下去推车,足见战争激烈的程度,也说明主将受伤重然仍专心击鼓。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镇守,坐镇。集,完成。集事,使事业完成,事业
18、成功。是说车中有三个人,假令二人战死,仅留一人坐镇,也有获胜的希望。意思说三人关系到全局胜负,除战死外决不能因其他原因离开岗位。5555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若之何,奈何,如何,表示反诘。败,毁掉。其,语气词,表示可能的意思。在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则意在否定,有否定词则意在肯定。“如何能因负伤而使晋君的事业毁掉?”意思是不能,不能这么做。下文又从正面申说了这一点。5656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及,到(什么地步)。勉:努力,为尽最大的努力。擐甲执兵: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指到前线作战。固即死也:本就准备牺牲啊。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虽负伤而一息尚存,您就应为晋君的事业尽最大的努力。齐师败绩齐师败绩 败绩,军队溃败,失去建制行列。败绩本指车子翻倒,部件摔散。 5757逐之,三周华不注逐之,三周华不注 之,代词,指齐军。周,用为动词,指围绕。华不注,水经注济水注:“华不注山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孤峰突起,周围地势平坦,战马可绕行驰骋。“三”言其多,非实指。58585959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写了这
19、次战役的主体部分。作这一段写了这次战役的主体部分。作者对战斗的过程采用粗线勾勒的办法,除中间一长段对话外,叙述战斗的不过几句话。对郤克与张侯等的对话,尤其是张侯讲的,采用细线精描。粗细咸宜,相得益彰。基基调是三个字快、勇,韧调是三个字快、勇,韧。 6060第二段故中御而从齐侯故中御而从齐侯 韩厥次日代御者立中央。从,跟从,这 里指跟踪追击。射其御者,君子也射其御者,君子也 这是邴夏讲的话。邴夏是齐侯的车右,他的话是对齐侯说的。邴夏看到韩厥仪态象个君子,不象一般的御者。“君子也”的主语承前句省略。6161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射其左,越於车下,射其右,毙於车中 越,坠落。齐侯在答话后向韩厥车子左右连射两箭,均射中。綦毋张丧车綦毋张丧车 丧(sang4),丢失。从韩厥曰:从韩厥曰:“请寓乘。请寓乘。” 跟随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车。寓:寄。凡临时性的依托别人(别处)称“寄”,称“寓”。 626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 三句话两个主语都省略未说。从左右,指綦毋张上车想从左右入位,以便立于车左、车右(此时位置均空着)。皆肘之,指韩厥都先后用肘推之使退,而
20、让他立在车后。韩厥执辔紧迫齐侯,舍手而用肘推綦毋张,足见情势之急。韩厥俛定其右韩厥俛定其右 俛,即“俯”字。古人站立驾车,为使负伤的车右不致摔下,韩厥俯下身躯,将他扶定一处。 6363第二段小结这一段写晋军追击中的两个片断,从一个这一段写晋军追击中的两个片断,从一个侧面反映战斗的情况。侧面反映战斗的情况。韩厥的梦验,自然不能看成神灵护佑,除去这迷信的外幕,可说明他对战斗考虑很多,他不受老规矩限制,易位而居车中。相比之下,齐侯讲的“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把严酷战争当作儿戏一般,还自认为懂理守则,太迂阔了。 64646565第三段丑父寝於(车孱)中,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丑父寝於(车孱)中,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产能推车而及伤而匿之,故不产能推车而及 前四句是补叙战斗发生前的事:逢丑父寝于(车孱)车,用胳膊打蛇而被咬伤,他隐瞒了这件事。隐瞒的原因可能怕当不了车右。前一“之”字,指蛇,后一“之”字指被蛇咬伤这件事。为什么要补叙这件事?是为了说明“不能推车而及”的原因。及,赶上,这里指被赶上。这五句话在意义上的关系:前四句是连贯关系的联合复句,第四句与第五句构成主从复句, 前一
《左传-PPT讲解ppt课件》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传-PPT讲解ppt课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