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强化 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
11页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强化一基础填空一)、碳循环1.碳循环(1)过程:下图表示碳循环的大致过程,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在生态系统中,代表的成分是,代表的成分是,碳在与之间以形式沿传递。(2)碳循环形式及特点: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具有的特点。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因此又叫。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1)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这些生物的数量是极其繁多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2)土壤中的微生物能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由于各地等因素不同,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的时间的。一般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落叶分解需要1至数月时间。2案例设计1: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实验设计:准备好2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高度约为10cm,一个贴上实验组的标签,一个贴上对照组的标签。对实验组进行处理,方法是用塑料袋罩住玻璃容器上方,将其放人60恒温箱中1h。对照组的土壤。灭
2、菌1h后将其取出。取落叶12片,分成2份,要求大小分配平均。然后,分别用纱布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为cm。将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的环境内,1个月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结果及结论分析:若在相同时间内,则说明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2案例设计2:实验假设: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制备土壤浸出液。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人。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在A1、BI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观察试管中溶液的,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及结论分析:若A1、B1,A2,B2,则说明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能量的,都离不开物质的等过程。(2)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流动。(3)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之间循环往返。答案一)、碳循环1.(1)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有机物 食物链(2)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二氧化碳 全球性2.(1)C、H、O、N、P、S 从无
3、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全球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1)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 分解者(2)分解为无机物 气候与环境 也是不同2(2)灭菌 不做处理(自然状态)5相同 对照组的落叶与实验组的落叶腐烂程度(3)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或“对照组落叶腐烂程度大于实验组”)3(2)等量 30mL蒸馏水颜色变化(3)不变蓝 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 合成和分解(2)载体 食物链和食物网(3)动力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二长句填空1. 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生态系统碳循环指的是。(P101“教材”改编)2.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这是因为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而。(P101“教材”)3. 碳在自然界以形式存在。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绘制出碳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过程(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P100“思考与讨论”)4. 分析教材“图5-11碳循环模式图”会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强化 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由会员ni****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强化 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