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物。 ( )2. 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物。 ( )3. 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物。 ( )4.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 )5. 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 ( )6.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 )7.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3天 用量。 ( )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 安全、有效 、经济 的原则。 ( )9. 麻醉药品门诊每张处方片剂、酊剂、糖浆剂不得超过5日常用量 ( )10.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 ( )11. 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 ( )12. 药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事件由于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而不需上报 ( )13. 药品不良反应不可以越级报告 ( )14. 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 )15. 药品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不可以上报 ( )16. 药品
2、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 )17.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 )18.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 )19.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 )20.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 )21. 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 )22.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 )23.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 )24. 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患者的特异性体质。 ( )25.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应在术前24小时。 ( )26.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
3、菌药物。 ( )27.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 )28. 限定日剂量适用于所有人群的药物利用研究。 ( )29. 细胞毒药物属于高危药品。 ( )30. 医师处方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可以判定为用药不适宜。 ( )31.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 )32. 药品不良事件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 )33. 用药错误发生的环节主要包括医师环节、护士环节及药师环节。 ( )34. 根据国家药品召回制度,我国召回的药品可分3级,其中第三级是最严重的,使用该药品可能引起严重健康危害。 ( )35. 临床试验用药品需使用临床试验专用处方。 ( )36.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标准规定成分不符的属于劣药。 ( )37. 对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情况的处方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 )38.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除特殊管理药品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 )39. 某门诊患者肺部炎症,无痰伴剧烈咳嗽,医生为其开具可待因片
4、,按照处方管理办法,门诊最多可开3天量;另一门诊肺癌患者开具硫酸吗啡缓释片,门诊最多可开7天量。 ( )40.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应“四查十对”。 ( )41.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 )42. 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将剩余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销毁处理。 ( )43. 麻醉处方留存两年备查。 ( )44. 年鉴、指南属于三次文献。 ( )45. 对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均需报告。 ( )46.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1天用量 ( )47.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 )48. 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 )49. 住院(病房)药品调剂室对注射剂按日剂量配发,对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调剂配发。 ( )50. 药学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查处方,查配伍禁忌,查药品,
5、查用药合理性,做到“三查七对” ( )51. 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配,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可以调发代用药品。 ( )52. 对大处方,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有权拒绝调配。 ( )53. 为考虑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只限3日内有效,过期须医师更改日期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 )54. 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作用过强所致,与剂量相关,可预测,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 )55. 在急性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轻、中度疼痛,也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急性疼痛,但不能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急性疼痛。 ( )56. 处方药、非处方药可以采用有奖销售或礼品促销等手段,但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的形式。 ( )57. 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的不良反应越少的药就越好。 ( )58. 羚羊角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中药材品种 ( )59. 扩大适应症用药肯定不规范,风险非常大。 ( )60. 药品说明书是有法律效力的。 ( )6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 )62. 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确保中药注射剂生产质量;应加强中药注射剂销售管理,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召回售出药品。 ( )63.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列入供应目录。 ( )6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与干预。( )65. 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与记录。 ( )66.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调剂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处方或者用药医嘱,经适宜性审核后调剂配发药品。发出药品时应当告知患者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
《第二届药师技能大赛题库药事管理理论判断题.docx》由会员枫**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药师技能大赛题库药事管理理论判断题.docx》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