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 家庭教育案例1500(三)

4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2756684
  • 上传时间:2023-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6.93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 家庭教育案例1500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 家庭教育案例1500在多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而亲子冲突又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1 在多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而亲子冲突又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专家表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冲突的形成密切相关,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类型有宽容型的管教方式,这样的方式会容易使子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专制型的管教方式则会令子女易形成逆反型个性或者退缩型个性,等等。该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亲子冲突?有什么技巧能更好地防止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据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周云飞博士介绍,亲子冲突常表现为焦虑、抑郁,暴力、离家出走、性行为紊乱、酗酒吸毒及违法行为,其频率、强度与年龄呈倒U型曲线发展,其中青少年是最易出现亲子冲突的年龄阶段。如果亲子冲突处理不当,会使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使子女容易形成逆反型、退缩型或矛盾型个性。按照亲子冲突造成的子

      2、女个性特点,主要分为自我中心型、逆反型、退缩型和矛盾型四种个性。 【自我中心型 旁人眼中的自私者 案例:13岁的小王自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只要有条件,父母就会满足她提出的所有要求。小王上初中后,父母发现她越来越蛮不讲理,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埋怨父母没有事事满足自己、时时关心自己,而且也从来不去体验父母的心情。在旁人的眼里她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要求别人去满足她。最近因为父母限制她的上网时间,小王离家出走,被家人寻回后前来接受心理治疗。 分析:小王的父母属于宽容型管教方式:他们对小王的行为没有刻意去制订规范,对于小王的欲望和要求都是无条件地都给予满足。这种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的管教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个性,如此一来,子女不需要也不太容易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体贴父母的感受。 应对:周云飞认为,独生子女多受父母的溺爱,子女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因为她把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无意识地移植到和别人的交往上,其人际关系会非常糟糕。故父母要为小王制订合理规范,对于不合理要求不予满足,并向小王解释理由。同时培养其延迟满足和补偿的心理能力。 【逆反型 和父母对着干 案例:15岁的小吴

      3、有一个军人父亲,自小其父按照军队的那一套来管教自己,如不听话父亲就打骂他。小吴对外人常说其父是暴君,事事和父亲对着干,故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小吴心里不服也从不向父亲解释,原因是说了也没用,宁愿呆在学校也不情愿回家。身材逐渐高大的小吴到后来干脆和父亲对打,母亲忧心忡忡地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分析:小吴的父母属于专制型父母管教方式:一切活动由小吴的父亲决定、判定对错、惩罚,而不必向小吴解释,小吴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父亲。为了独立和摆脱这种窒息感,小吴使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反抗父亲,以逃离父亲的控制并与父亲疏远获得自由,即所谓的逆反心理。 应对:周云飞建议,家长要正确看待的一点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是子女形成独立性所必需的。亲子观念的差异多由双方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鼓励小吴及其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要求对方一定要接受和改变。故除了极少数重要的事情外,父母要学会尊重子女的想法,不要害怕子女会犯错误,要让小吴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在挫折中不断获得成长。 另一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期孩子逐渐想脱离父母的保护,希望自己去做事情,但一旦遭遇困难,又要父母帮忙,否则不知所措。故父

      4、母表面上让孩子独立自主,不要太干涉,但发现孩子需要帮助时,能及时伸手,给予协助与支持。 【退缩型 没有主见 案例:父母对16岁的小张有很高的期待,并过度地关注及付出,母亲事无巨细地替小张安排和代劳。小张小时候,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也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开始时,小张有时会反对或耍点小任性,母亲就不停唠叨,直到小张听话为止。12岁后小张基本上什么都会听父母的,父母开始很满意,觉得孩子听话省心。但小张稍大后总向母亲咨询后才能对一些问题做出决定,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自感无法依靠自己来判断或完成一件事,非常自卑,前来咨询。 分析:周云飞分析称,当父母管教严厉到一定程度时,子女感觉到自己无论什么样的逆反行为都无法获得自由和空间时,此时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感,表现为退缩和服从行为,此过程称为叛逆无助感模式。叛逆阶段多表现焦虑,无助感阶段则多为抑郁。小张开始时反对,表现一定的叛逆行为。但父母的力量过于强大,最终形成退缩型个性。 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容易形成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心理,长大后这种行为模式就会移植到社会去,形成对权威的强烈恐惧,易形成社交恐惧。依赖性性格及自卑情绪亦较多见。 应对:父母不

      5、要把子女当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要给子女必要的心理空间,子女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学会对自己负责,包容子女独立的尝试。同时对退缩型个性要鼓励和表扬其自主决定的行为,让其了解到只要自己通过特定的某些方式(如努力)就会达到想要的结果,让其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结果其实自己是可以控制和可以预见的,那么无助感就会慢慢消退。 【矛盾型 易患忧郁症 案例:小李今年15岁,3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离婚后整天喝酒,稍不如意就打骂小李。加之其父对前妻的埋怨,对小李的生活和学习不理不问。小李从小就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但敢怒不敢言。后来因患抑郁症前来治疗。 分析:周云飞认为,亲子关系中,叛逆和无助感均伴随着对自己父母的敌意产生,如果对父母敌意和愤怒情感处理不当,会使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血缘的爱,同时又对父母十分的不满,形成矛盾型个性。此时当子女去爱自己的父母时,因为有恨而爱不起来;当子女去恨自己的父母时,因为有爱而内疚,此时对父母的愤怒情绪无法对外(父母)宣泄,而对内转移,形成对自己的敌意,产生抑郁。 应对:过多的惩罚易形成对父母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童年时矛盾的

      6、情感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故通常用空椅技术处理和宣泄对父母愤怒情绪,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对父母的爱,此时敌对的亲子关系自然改善,抑郁症状随之消失。 空椅技术是处理愤怒情绪至关重要的环节。搬来了一张空椅子放在小李的对面,告诉他明天你回到家,看见父亲就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想对他说什么吗?鼓励小李将自己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怒表达出来。此时小李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衡。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2 在当下,都在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究竟什么才是适宜的爱?如何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在琐碎的大小事件中,给孩子刚刚好的爱? 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出30多个家庭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和点评都值得你细读,涉及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理解、沟通、尊重、榜样、立规矩、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爱的本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鲜活的生活场景和点评相信会带给你更多的思考。 家长们千万不要错过哦,耐心力气品读吧! • 目 录• 案例1:被强迫的交往 案例2: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 案例3: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 案例4:蜗牛带我去散步 案例5:还给孩子一个快

      7、乐的童年 案例6: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 案例7: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案例8:打碎的是碗还是心? 案例9:填鸭弥补不了爱的空白 案例10:我要画不一样的牛 案例11: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 案例12: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案例13:孩子,你可以说不 案例14: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案例15: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案例16:你能行!和你不会! 案例17:童言童语 案例18:锁住的爱 案例19:探索的路上不设障碍 案例20:在尊重和爱的世界里尽情涂鸦 案例21:在爱的目光中远航 案例22: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 案例23:糖果的冷静太空 案例24:妈妈也会疼 案例25:明镜 案例26:当孩子输不起时 案例27:对抗粗口记 案例28:爱的惊醒 案例29:爱说我不会的孩子 案例30:对孩子不当的购物要求说不 案例31:孩子摔倒之后 案例32: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案例1:被强迫的交往 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

      8、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专家点评: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案例2: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 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

      9、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与我分享。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 专家点评: 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作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这份单纯和美好,而不是为了好玩或者表示亲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对待孩子看似搞笑的无意之举,背后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不尊重。爱孩子,就请将他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案例3: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老师,今天你们学习了7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学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今天教她认识钟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认识,我还拍了一个视频,您看看她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视频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劲地哭泣。联想到平时,这个小女孩在班里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老师,这个太难了,我不想参加。我终于明白,生活在这样急迫、焦虑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能自信起来吗? 专家点评: 赶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标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让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风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则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给孩子充分的时

      《精选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 家庭教育案例1500(三)》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3篇 家庭教育案例1500(三)》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