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P61高等教育是是一种建立在充分的普通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2、学分制:P156: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或方法)。学分制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学生在校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修满该专业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毕业时间因此可以提前,也可以推迟。3、教育目的:P99即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指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一般由两个方面构成:规定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以及人的社会价值。4、高等教育结构优化:P90即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化,它取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5、师生关系:P131: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产生的关系。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53: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固然受社会政治经济运动规律的制约,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活动,又具有自身运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独特轨迹,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7、课程:P138是学校为使
2、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8、课堂教学:P194即班级授课制,指把学生按一定的年龄、程度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表,按计划对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9、类型结构:P73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10、终身教育P12:,是使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根据需要继续接受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人保罗郎格郎,正规学校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终点,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受教育的需要,必须靠不断地加强与扩大非正规的教育。11、研讨法P187:是一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无法解决的问题。12、院校科类结构P72: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学科门类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13、活动课程P146:又称经难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作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织。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4、高校基本职能P22: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教育、科研、与服务三大基本职能。(不知如何描述)15、高校社会服务P
3、222:是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16、过程评估P244:(形成性评估)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或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的是了解动态过程中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或方案不断完善,以达到预期目的。17、选修课P140: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而设计的可供学生自己选择修习的课程。一般分成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二、 判断并简述理由1、 柏拉图创办了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错,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柏林大学。2、 启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错,启发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造成学生自觉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3、 高等教育能够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错,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4、 教科书就是通常说的教材。错,教科书通称课本,而教材泛指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材料,其中包括教科书。5、 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最典型的集权制。错,日本是混合制教
4、育管理体制。6、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错,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是15-20%的人能接受大学教育。7、 合理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构成比例。错,合理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8、 高校社会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扩大社会影响,创造经济效益。错,高校社会服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9、 高考中学生上线与否即是相对评估。错,高考中学生上线与否是绝对评估10、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指导教学即是启发性教学。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指导教学即是发展性教学。11、 我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堂是北京大学。错:京师大学堂是我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水平。错,指教师应具有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13、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发展阶段。处于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14、 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15、 最早的一批大学起源于古希腊。错,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16、 职业技术学院是低水平
5、院校,研究型大学是高水平院校。17、高校教师职业兼具多种职业角色,但不包括管理者角色。高校教师职业兼具多种职业角色,其中也是管理者。18、隐性课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错,隐性课程包括心理文化、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它的基本职能是从事教学、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属性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教育对象是已经受过普遍教育的学生它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基础,组织自己活动的领域,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领域的活动方式明显不同2、 大学教师的劳动特点。答:P118(1)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2)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3) 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4) 劳动形式的个体自主性与群体合作性;(5) 劳动成果的集体与滞后性。3、 高校科学研究的原则。答:P207(1)科研与教学、生产相统一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3)计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原则;(4)远近结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原则;4、 高校教学评估如何评判试卷质量的高低?答:
6、P267(1) 难度分析:一般应控制在0.40.7之间;(2) 区分度分析,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3) 信度分析,测出的学生成绩是可信的;(4) 效度分析,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结果相符合的程度.5、 理想的大学教师的素质。答;P121理想的大学教师的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限定:1、政治思想素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养: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雄厚的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养: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和各种影响的能力、多讯道貌岸然的知识信息传送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5、身心素养: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6、 高等学校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答:P163(1) 更加注重重培养学生的素质;(2)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要处理好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的关系;(4) 要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5) 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7、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式。
7、答:P283(1) 共建,实现“条”与“块”的有机结合;(2) 合并,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高等院校组建成一所院校;(3) 合作办学,两所高校之间采取各种合作途径共同发展;(4) 协作办学,指企业、科研机构参与高等学校的办学和管理;(5) 划转,指中央部门所属院校转给地方政府管理。8、 简述大学生的本质属性。答:P127(1) 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 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3) 大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人;(4) 大学生是个整体的人。9、 简述高校隐性课程的构建方式。答:P159(1) 心理文化,指学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等;(2) 制度与非制度文化,指学校、班级中的传统、舆论、仪式与规章制度等;(3) 物质文化,指学校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建筑、校舍的大小、校园和教室的空间安排。10、 简述我国高校类型结构调整的途径。答:P93(1) 首先,建设好一批综合大学,兴办大批富有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2) 其次,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院校;(3) 最后,进一步调整院校的隶属关系。11、 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答:P50高等教育为政治服务,表现在以下几方
8、面:(1) 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使受教育者达到政治社会化。(2) 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直接为巩固政治制度服务;(3) 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教育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2、 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答:P101(1) 它的基本职能是从事教学、开展研究、提供服务;(2) 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3) 它的基本属性是在充分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4) 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受过普通教育的青年学生;(5) 它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基础,组织自己活动的领域,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领域的活动方式明显不同。13、 简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答:P51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另一方面,教育是传递、储存、创造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14、 简述课程的涵义。P138课程是学校为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它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体现。15、 简述高校科研的特点。P204(1) 综合性(2) 基础性(3) 多元性(4) 学术思想活跃,人才集中,研究后备力
9、量充足;(5) 高校科研机构分布广,并且其科研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试论述高校有效开展社会服务的策略。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可以有如下几种:(1) 开放图书馆、实验室;(2) 鼓励教师从事第二职业;(3) 这社会提供咨询;(4) 举办培训班,教师应聘授课;(5) 开展函授教学、委托代培工作(6) 创办科技产业与经济实体;(7) 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2、 高校教学有什么特点?如何遵循大学教学规律开展高校教学工作?P168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教学环境都与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大学教学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1) 专业理论性(2) “导”“放”统一性(3) 与科研结合性(4) 实践性教学规律是指组成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之间有着本身具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存在。由于这些规律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做到:(1) 以传授科学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 教与学辩证统一,重心由教转向学(3) 教学内容由间接知识向直接知识转化(4)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规律。3、结合实际论述为什么高校要加强科学研究?应如何改革高校科研现状?答:P199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8) 科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2014》由会员工****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2014》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