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公开课《图像的色彩调节》参考教案.doc
6页1、任教教师 XXX 任教科目 信息技术 任教班级 初二17 授课日期 2017.11 课题:色彩的填充和变换教学目标:1. 知识(1) 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2) 学会利用“颜色替换”命令更换选区图像的颜色。(3) 了解“色阶”和“曲线”工具的构成及其用法。2. 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这些工具对图像进行简单修饰和调整。3. 情感(1) 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完成创新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独立操作能力。课时:3课时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2) 能够应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亮度/对比度”与“饱和度/色相”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3) 了解色阶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1)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相和色阶、曲线的概念。(2) 了解色阶和曲线工具中各种参数的意义与使用方法。(3) 利用曲线工具对图像进行精确调整。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教学准备:1.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环境,PS软件等。2. 资源准备:相关的图像素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内容、新要求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学习了利用“亮度/对比度”和“色相/饱和度”等方法对图像进行调整,改善了图像的显示效果。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整幅图像进行调整。若要精确调整图像中的部分像素,又该如何操作呢?列举生活中应用到“色阶”和“曲线”的例子,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引课,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或许注意到,洗相馆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利用PS中的一种类似直方图的条形工具,或是用方格内的曲线来调整图像,非常方便、快捷。那么,这些工具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内容:“色阶”和“曲线”工具。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传授新知活动探究:“色阶”的含义及使用方法。(1)任务探索究打开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像,利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色阶”对话框中直方形下方“黑色”、“灰色”和“白色”滑块,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改变“输入色阶”中代表“黑色”、“灰色”和“白色”的值,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改变“输出色阶”中代表“黑色”和“白色”的值,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2)归纳总结。色阶:它是一个直方图,用于调整灰
3、度或彩色图像的亮度。水平X轴方向代表绝对亮度范围,从0至255,竖直Y轴方向代表相同亮度值下像素的数量。通过改变对话框中“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的值,可改变图像中的“黑色”、“灰色”和“白色”的值,从而改变图像各部分亮度及其影响的范围。(3)讨论交流:如何调节“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的值,有何规律和效果?(4)预设答案。若“输入色阶”下方白色滑块往左拉动,直方图上方“输入色阶”中第3项的数值减少,图像变亮,即从当前位置到255这一段图像的亮度值都被合并提升到255,形成一种高光区域合并暗调区域的亮度值。若灰色滑块往暗区域移动,表示中间调偏向高光区域更多一些,图像变亮;若灰色滑块往高亮区域移动,表示中间调偏向暗调区域更多一些,图像变暗了。“输出色阶”用于控制图像中最高和最低亮度的数值。若将“输出色阶”下方白色箭头向左移(减少),表示图像中最亮像素的值减少,图像变暗;若将黑色箭头向左移(增加),表示图像中最暗像素的值增加,图像变亮。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认识什么是“色阶”。通过调节滑块,调节“输入色阶”、“输出色阶”的值,调整图像的亮度。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加深“色阶”的概念。小组讨论,
《闽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公开课《图像的色彩调节》参考教案.doc》由会员汽***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公开课《图像的色彩调节》参考教案.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