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5页1、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日期:_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作业人员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带电作业、带电安装、带电检查、带电修理、带电处理故障等。二、停电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忘停电、停错电, 忘记验电、没放电等;三、未执行停、送电制度, 总开关断开后无专人看管, 未上锁, 未挂标志牌, 不认真执行“谁停电, 谁
2、送电”的制度, 结果造成误送电。四、保护功能失效或没有保护, 有保护甩掉不用, 接触网断线, 接地电阻大, 检漏保护装置出故障等, 或操作人员在未利用绝缘工具的情况下, 人身触及已经破皮漏电的导线或由于漏电而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上。导线漏电的原因:一是有不合格的接头;二是导线被砸、埋、挤压受损;三是导线受潮绝缘降低。 五、触及已停电但未放电的高压电缆。 防止人身触电的预防措施: 一、 防止人身触及或接近带电导体。二、 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导体安装在一定高度。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 自轨面算起不得小于下列规定:在行人的巷道内、车场内及人行道同运输巷道交叉的地方为2m;在不行人的巷道内为19m;在井底车场内, 从井底到乘车场为22m;在地面或工业广场内, 不同其它道路交叉的地方, 不小于2.2m。三、 对导电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 必须围以遮栏, 防止人员靠近, 同时, 在遮栏门上装设开门即停电的闭锁开关。确保工作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室时, 电气设备电源断开。四、 井下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和电缆接头全部封闭在外壳内部, 即制成封闭型, 并在操作手柄与盖子之间设有机械闭锁装型, 以保证不合上盖子, 便不能接通电源;合上电源后, 便不能打开盖子。 五、 各变配电所(硐室)的入口处或门口, 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六、 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 入口处和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标志牌。七、 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 远距离控制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八、 采取技术措施, 防止人身触电。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中, 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九、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提高安全素质, 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项制度, 杜绝违章操作。如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停送电制度、倒闸操作制度等。 第 2 页/共 2页
《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由会员工****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