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故都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
8页1、故都的秋一、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散文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鉴赏能力。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8月创作于北平的一篇散文。它是现代美文的典型。作者在对北平的秋平民化、诗化地描绘中,寄寓着眷恋故都的情愫,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本文状物写景之细腻,情感表达之深切都显得功力非凡,值得细细品读。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升入高中,阅读的基本能力已经形成,但受积累、思维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品味文本、剖析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的能力不够。然而思维活跃,敢于表达,因此在探究讨论时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缘景明情,知人论世,在思考品读景物、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深入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获得品读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有效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领会文章描写的具体景物的意蕴;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提升学生欣赏名家散文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2、过程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知体悟,体味故都秋景;字斟句酌,深入探究,理解作者心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
2、目标:理解郁达夫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北平倾情眷恋中融入沧桑苦闷的复杂心境。四、教学重点品读鉴赏郁达夫笔下故都秋景的特点,品味郁达夫蕴含在特殊景物中的秋日情怀。五、教学难点品读文中带有主观情感的词句,感受郁达夫的内心深处的故都情结。六、课 型新授课七、课 时共一课时八、教学方法教法:陶冶交流法,探讨谈话法。学法: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学习法,角色驱动学习法。九、教具PPT课件(插入剪辑视频与背景音乐),电子白板十、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时 间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分钟20分钟13分钟2分钟7分钟分享小诗,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缘景明情:品读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景思考质疑,字斟句酌: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升华浓缩,化文为诗布置课后练笔 乡思长安踏着异地古街的青石板,跫音如柝,将我对长安城的思恋,娓娓诉说。余晖荡漾,多少人伫立在钟鼓楼上,任清声激荡,倾听历史的沧桑。落日楼头,大雁塔旁,谁又静静地吹奏羽衣霓裳,重温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唐。人生路上,我们总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在自己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涌起对一段旧时光,一个老地方的怀想。上世纪30年代,郁达夫就是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北平,特别的时间秋
3、季,写下了一篇特别的散文故都的秋,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景,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一)过程引入:1、先欣赏一段故都的秋中写秋槐的电视散文。2、电视散文可以通过声、画、文的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3、假如你是电视散文故都的秋节目的编导,你将如何组合画面素材、把握诵读的语调、情调?结合文本说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二)教师角色与任务:1、引导者:在学生选取景物营构画面时,借助相关景物选择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体味这些景物的特征,渲染的氛围,构成的意境,蕴含的情感。2、评价者:对学生的画面营构,音乐风格选择,诵读的语速、语调、情感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3、示范者:在引导评价学生品读文本、诵读语段的过程中,可以做示范性地解读和诵读,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郁达夫的秋日情怀。(三)教师预设问题例举:1、大家联想一下,一个大都市,著名的、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太多了,郁达夫为什么选择在皇城人海中租个破屋,不出门,坐在破院中,泡着浓茶,独自欣赏故都秋景?2、郁达夫说自己喜欢怎样的牵牛花?(蓝色白色,还最好要秋草陪衬,而且是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故都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cn****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故都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