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的水。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热爱儿童。”有人曾问全国优秀班主任,辽宁省劳动模范曹铁云老师:啥样的学生到你手里都好,你有什么绝招?他回答说:我32年来教育学生的经验就是一个字: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我们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一、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1、爱是学生的需要在我们面前摆着一份国外的心理学曾做过的实验,他们把初生不久的小猴从母猴身边拿走,代之以两个假母猴,一只是用金属做成的“有奶“的母猴,一只则是用绒布做成的”无奶“的母猴。小猴可以在金属母猴那里吃到奶,可以在绒布母猴那里得到温暖和爱抚,结果表明,小猴总是长时间的依附在绒布母猴的怀抱里,特别是在恐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只是吃奶时,才接近金属母猴。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动物尚且需要温暖、
2、抚爱,人呢,特别是作为身心都处在发展变化中,尚未成熟的学生,则更需要温暖,需要爱。爱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抑郁、苦闷,神经质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这种爱的需要无疑会更迫切、更强烈、更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满足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发育成长,上学后,他们每天有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使他们自然而然的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学校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一种依恋感,上学和读书会被看作是一件乐事,在集体中生活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总之,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身心能够发展的外在因素。师爱还是一种社会爱,它体现在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热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中,所以学生从教师的爱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既得不到家
3、长的体贴关怀,又得不到教师的慈爱、同学们的友谊,那么,他们只能到社会上寻求“爱”,寻求感情寄托,结果往往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分不清是非,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将要毁坏学生。因此,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2、爱是教育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的确,教育不是一种说教,也不是教师把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搬到学生头脑中的简单过程。它是师生情感相互影响和双向交流的过程。从现象上看,教师施教、学生受教。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制约着教育过程,它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对学生诚挚的爱,它是沟通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思想教育、教学要获得成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这就提醒教师,必须要以一颗爱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3、爱是培养学生具有该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最终要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他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情感来对待祖国、人民、
4、集体、同志,这对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正确的态度、高尚的情感不是自发产生的,它要*爱来培养和陶冶。其中师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窗口,一本活的教科书,正确的态度、高尚的情感在这里萌发、培养,最终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教师爱学生,就使学生在爱他的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友爱、善良和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的感情,进而逐步形成了对人与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和观念。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没有爱和陶冶,就不可能有高尚的情感的萌发。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经过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将以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这一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与教师是否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热爱学生,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以及能否升入重点中学、大学,还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学生,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知道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审美
5、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实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真正做到生动活泼的学习,主动积极的发展自己。同时,当前,还特别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乐观向上的、幸福愉快的生活,这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2、把爱的种子撒向学生教师不能只从个人利益、个人需要考虑爱生问题,而要从全体学生的利益出发,正如教育学家所说:“教师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这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因此,学生们呼吁教师,不要偏爱,要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爱学生的重要标志。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准确判断出教师是否真心付出爱。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地关心爱护自己,处处感受到教师爱的存在。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要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一要求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情绪低沉时,就将个人的痛苦或不愉快迁怒于学生,也就是说,不能心里高兴时,工作顺利时,就喜欢学生,而在心境不佳时,就迁
6、怒于学生,以至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这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那些真正爱学生的教师,他们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一颗爱心。二要求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更替而影响自己对新生的感情,让新生一走近自己,就体会到爱的温暖,尽快的沟通师生的感情。三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很强的教师角色意识,而且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很好的控制自己,以利于学生的成长。三、尊重学生是促进创建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有理想、有意志、不容别人忽视的人来加以尊重、理解和爱护,这也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验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进而对自己的信心和希望,积极的肯定自己,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对自己懂得自尊,并且自强不息,在各方面获得进步。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调动学生能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才会取得成功,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虽然年龄小、幼稚,但是,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要教育学生,就必须要尊重他们,这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秘诀”。“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是教师应该具有的高尚道德。
《热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doc》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