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数字媒体的形态变迁 周怡提要:与生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等元素的自然环境一样,移动互联网已成了人类社会中依赖性极高的新兴虚拟环境。以二进制形式来记录、处理、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数字媒体,在科技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里,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形态变迁。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数字媒体 形态变迁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各自独立发展后自然融合的新兴虚拟环境。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各种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来自Www.lw5U.com接入互联网来处理业务和获取服务。移动互联网具有亲和性、便捷性、即时性等特点,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冲击着因陋守旧的传统行业,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中坚力量。数字媒体严格来说是指与人的感官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数字化感觉媒体,包含文字与文本、图像与图形、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数字化感觉媒体的信息载体在数字媒体上下游设备中以二进制数的形式来进行获取、记录、存贮及运算,通过有线网(固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来进行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相对应的
2、数字媒体终端收到目标信息载体后,在设备中还原成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内容。数字媒体终端使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各种数字媒体内容,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喜好,对接收到的数字媒体内容进行编辑、反馈、互动和交流。数字媒体具有传播特性。其核心是数字化的媒体内容,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覆盖空间的数字化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传播。数字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使数字媒体的形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变迁,不断产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效应,对数字媒体产业的未来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力1移动互联网架构的发展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接入互联网来处理业务和获取服务的新兴产业链和消费链,其中包含网络架构、终端、软件和应用等多个层面。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是立体的网络架构,建立在中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架构的快速发展上。从时间上分,中国移动通信架构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G时代(1992-2009),移动通信网萌芽期:中国移动组建了GSM (2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PRS(2.5G)数字移动电
3、话系统;中国联通组建了GSM (2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CDMA95 (2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CDMAIX (2.5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3G时代(2009-2013),移动通信网发展期:中国政府公布了三大运营商重组及3G牌照分配方案,中国移动拿到了自主研发的TD-SCDMA网络牌照,组建了TD-SCDMA (3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中国联通拿到了世界上最成熟的WCDMA网络牌照,组建了WCDMA (3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中国电信拿到了中等水平的CDMA2000网络牌照,从中国联通手中接管原CDMAIX (2.5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经网络升级后建成了CDMA2000 (3G)数字移动电话系统。4G时代(2014年以后),移动通信网爆发期:201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TD-LTE(4G)牌照;2015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FDD-LTE (4G)牌照。至此,全球TD - LTE和FDD-LTE两种4G网络制式在我国全面铺开,宣告中国高速移动通信网时代的到来。综上所述,经过二十多年移动通信网架构的升级,网络的传输速度从2G
4、 (9.6K/s)提升到4G (100M/s)。相比2G网络,4G网络提速了1万倍,相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 (4M/s),4G网络提速了25倍。中国高速移动通信网的产生,使承载在移动通信网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架构发生了质的改变,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2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指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导航仪等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接入互联网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实际上,随着智能手机在外形、尺寸、硬件和软件上的不断创新,智能手机逐步具备了移动互联网终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开放的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开放式的操作系统,给开发下载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带来便利,使原来只能在(PC to PC)上实现的功能搬到了(Phone to Phone)上。终端硬件不断升级:智能手机CPU主频从600Mhz发展到2.7Ghz,内核从双核发展到四核,机身内存ROM从4GB增加到27GB,动态内存RAM从512MB增加到2GB。使智能手机具备了高速、高效、大容量处理文件的能力。硬件与软件的融合: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中,将采用智能芯片和嵌入式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使智能手机更加低功耗、高速
5、率、多功能,来灵活处理数字媒体中的多媒体文件。实际上,PC能做到的事情,智能手机都能做到;PC不能做到的事情,智能手机也能做到。互联网用户基于PC的各种需求已经在慢慢向智能手机转移。智能手机名副其实地成了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数字媒体与人之间的媒介。3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架构无所不在,包围了数字媒体受众的个体空间,填充了数字媒体受众的碎片时间。当人们早上醒来,在家用宽带的WiFi信号下刷微信、吃早餐;当人们开车去上班,在3G、4G基站信号下精准导航、交换信息;当人们乘公交出行,在地铁和公交车厢中接收3G、4G转发的WiFi信号来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当人们到了办公区域,在WLAN的局域网下开始办公、处理事项。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网络架构覆盖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移动互联网终端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概念。数字媒体通常指感觉媒体,而人是靠感官来感知世界和获取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可穿戴技术的实现,使人类拓展了感官的感知能力。就像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赋予了使用者感官的“超能力”。人们佩戴上智能眼镜就能通过移动互联
6、网看所需的文字、图像,听喜欢的音乐、歌曲,欣赏直播的流媒体视频。微软的HoloLens全息眼镜和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沉浸式体验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HTC+Valve虚拟现实VR穿戴设备以及微软的IllumiRoom项目都是个非常好的例子。综上所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数字媒体的形态变迁数字媒体是随着互联网出现而开始兴起的,数字媒体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互联网的自然发展形成了三个阶段,即PC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高速移动互联网阶段。因此,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数字媒体也从初始形态发展到现实形态并逐步走向未来形态。1数字媒体的初始形态在PC互联网阶段,数字媒体主要通过PC toPC来实现处理和传播,彼时的动态数字媒体有电子版报刊、数字广播电台、网络电视台、门户网站、IPTV、户内外电子广告牌等;静态数字媒体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人们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通过固网来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浏览门户网站、向户内外电子广告牌发送广告内容。同样通过固网,人们可以
7、足不出户,在办公室或家中使用台式机或笔记本来浏览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馆藏内容,学习知识、了解历史、陶冶情操。2数字媒体的现实形态在移动互联网阶段,数字媒体主要通过PC to Phone或者Phone to Phone来实现处理和传播。其现实形态表现为:在初始形态上增加了短信、小区广播、彩信、微信、微博、手机报、手机小电影、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多项数字媒体。人们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浏览门户网站,浏览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数字媒体,还可随时收发短信、彩信、微信、微博,在特定的区域内收听小区广播,还可随时收看手机报、手机小电影、手机动漫、玩手机游戏等。3数字媒体的未来形态在超高速移动互联网阶段,数字媒体主要通过人体可穿戴设备和彩色激光虚拟三维显示屏来实现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和显示。光计算机技术、人体可穿戴设备、彩色激光虚拟三维显示屏等未来高科技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数字媒体形态的认识。数字媒体的未来形态表现为两类。一类为依附于人体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形态(如全息眼镜等):视觉文字片段、视觉场景片段、听觉震动流、嗅
8、觉传感器数字流、智能语音控制数字流、触觉激光传感器数字流等。另一类为依附于彩色激光虚拟三维显示屏的未来形态(Productivity Future Vision):彩色激光平面文字片段、彩色激光三维场景片段、动作激光传感器数字流、触觉激光传感器数字流等。在室外活动中,通过人体可穿戴设备,人们可接收到一切数字媒体的形态,可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控制各种数字媒体进行切换,并对数字媒体的内容进行直接反馈。在视觉和听觉接受数字媒体的同时,通过嗅觉传感器,人们也能接受到场景片段中的气味。未来的室内空间里,彩色激光虚拟三维显示屏是一种标配的信息设备。在其有效感应距离内,人们通过自己的声音和手势比划动作,控制彩色激光虚拟三维显示屏,把需要的彩色激光平面文字片段和彩色激光三维场景片段呈现在自己面前,利用嗅觉传感器来闻场景中的气味,利用触觉激光传感器来触摸场景中的人和物,使人们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触摸媒体的交互式体验。移动互联网对数字媒体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架构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从宏观上对数字媒体和数字媒体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数字媒体因其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自然进化也发生了形态变迁,不断产生出新的数字
9、媒体形态。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微观层面对数字媒体产生了深层次影响。1粘合性(1)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与来自www.Lw5U.coM数字媒体内核的粘合数字媒体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来记录、获取、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其核心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的发展不可分离。大家都知道,数字媒体的特性之一是信息量巨大,传输量巨大,要求信息传输速率高。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硬件的出现,使其具有直接加载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能力,可实现终端设备存贮器与云端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双向动态高速传输,实时分享云端后台服务器中的海量大数据。硬件上网传输速率高、传输量大,刚好满足了数字媒体的特性。就是说,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硬件的出现,直接把数字媒体内核所需的全部功能粘合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上,使移动互联网终端变成了数字媒体终端,从而无所不在。(2)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与数字媒体界面的粘合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在系统软件方面,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中,嵌入式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把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软件直接嵌入在硬件上。在数字媒体设备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有线电视机顶盒、带有上网功能的读书机、MP3、MP4等产品都是通过嵌入式软件技术对其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使其成为了新一代数字媒体形态的载体。通过嵌入式软件技术,把数字媒体客户端的界面和操作功能粘合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界面和内核中,使数字媒体的功能界面变得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这几年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的快速发展见证了应用程序与数字媒体大面积粘合的过程。随着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的普及,新生代数字媒体受众已经习惯了用数字媒体客户端上网来获取数字媒体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企业争相进军移动互联网,在影音图像、阅读学习、新闻资讯、休闲益智、角色冒险、体育竞技等多方面开发出海量的手机阅读和手机游戏等应用程序。几方面的合力,使移动互联网的APP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更增加了数字
《论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数字媒体的形态变迁》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数字媒体的形态变迁》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