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
5页1、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岩石、沙和黏土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5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首先用图片和文字使学生意识到岩石、沙和黏土之间是有联系的,接着通过回忆和讨论三者的发现地,引发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带着疑问和猜想在探究实验中寻找答案。在探究实验中,学生通过感官观察三者的外部特征后,又通过“团球”和“涂痕”的实验认识到沙和黏土在黏性上的区别,为研究三种类别土壤的特征做好知识储备,并将实验结果作为证据,使学生合理解释岩石、沙和黏土的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运用分析和推理的思维方法认识到岩石破碎后形成沙和黏土,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也为后面研究土壤奠定知识基础。【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岩石、沙、黏土三种物质并不陌生,对研究岩石、沙和黏土有很强的兴趣,并乐于动手进行实践活动,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正是学生探索岩石、沙和黏土特征的基础。但是,他们并没有通过实验认真观察、比较过岩石、沙和黏土之间的不同,也不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但能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描述、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明确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2、,为学习土壤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将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支撑自己的猜想,推断出岩石碎裂后会变成沙和黏土的结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l 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科学探究目标l 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l 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l 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l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岩石、沙和黏土的不同特性。难点:发现岩石、沙和黏土的关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的样本,白纸,水。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出示山区图片)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岩石。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极有可能会碎裂,从而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2.提问: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岩石、沙和黏土的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自然界真实景象
3、的图片,学生们会认识到:岩石在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被风化,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的事实,从而认识到岩石、沙、土壤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本课探究的问题。二、探索活动一: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认识1.谈话: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哪里见过岩石、沙和黏土呢?预设:岩石:大山、河边、海滩;沙:沙漠、海边;黏土:田地、花坛。2.填写班级记录表。3.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难发现:三者虽然发现地点不同,但相互之间又是有关联的。这一发现将会引发学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活动二:观察岩石、沙和黏土(一)用感官观察岩石、沙和黏土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点不同,那你们观察、比较过岩石、沙和黏土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2.谈话:你们看,这里有一些干燥的岩石、沙和黏土的样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它们呢?眼: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鼻:用手扇闻。手:用手指触摸、捻一捻。3.实验方法:(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由会员m****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