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GIS提取斜坡单元步骤详解
23页1、斜坡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常用的单元类型有网格单元、地域单元、均一条件单元、子流域单元、斜坡单元等。其中: 网格单元形状较规则,便于实现快速剖分,离散后得到的矩阵形式的数据有利于进一步运算,但是不能完全反映地势起伏,与地质环境条件联系不够紧密; 均一条件单元没有考虑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 子流域单元适用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对滑坡、崩塌等则不适用。斜坡单元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单元,并且在各类控制或影响因素中,河流和沟谷的发育阶段对滑坡、崩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采用基于幼年期沟谷划分的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可以与地质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综合体现各类控制或影响因素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贴近于实际。因此,在满足DEM 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斜坡单元划分较适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1】。斜坡单元划分原理斜坡单元划分的实质是基于DEM 的地表水文分析,包括正反地形无洼地DEM 的生成、水流方向的提取、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生成、集水流域的生成等关键步骤,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正反地形分别提取山谷线和山脊线( 分别对应于汇水线和分水线),把生成的集水流域与反向集水流域融合,再经
2、后期处理人工修改不合理的单元,最终得到的由汇水线与分水线所组成的区域即为斜坡单元。斜坡单元划分流程见图【1】。ArcGIS划分斜坡单元操作步骤1、生成无洼地DEM原理:DEM 是一种比较光滑的地形表面模型,由于DEM 误差以及一些真实地形的存在,使DEM表面存在一些凹陷的区域,在进行水流方向计算时往往会导致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水流方向,因此计算前应先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基本过程是: 首先,利用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DEM 数据中的洼地区域和洼地深度;其次,依据洼地深度并参考真实地形,确定填充阈值对洼地进行填充; 再次,一次洼地填充完毕后又会产生新的洼地,因此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反复填充【1】。操作:填洼选择空间分析工具/水文分析/填挖输入DEM,输出填挖后的DEM注:如果要保证结果尽量精确的话,请参照【2】“11.1 无洼地DEM生成”进行操作。2、水流方向提取原理:对于每个格网,水流方向是指水流离开此格网时的指向。在ArcGIS 中,水流的流向是通过计算中心格网与邻域格网的最大距离权落差来确定的,因此可通过无洼地DEM 直接提取水流方向【1】。操作:提取水流方向
3、选择空间分析工具/水文分析/流向输入填洼后的DEM,输出流向流向图3、流量提取原理:在DEM 的每个网格节点处赋予不同深度的水位,按照水流从高处流往低处的自然规律,根据区域地形和水流方向计算每个节点处流过的水量,从而得到该区域的汇流累积量【1】。操作:选择空间分析工具/水文分析/流量输入流向栅格,输出流量栅格(注:输出数据类型要选择“INTEGER”,否则后面的河网无法生成)。流量栅格图4、河网生成原理:河网是基于汇流累积量数据生成的。根据试验结果和地形等资料辅助检验,设定汇流累积量的阈值,其中不同级别的沟谷对应于不同的阈值,级别相同而所处区域不同的沟谷阈值也不相同,将大于阈值的栅格属性赋值为1,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栅格属性设置为无数据( 空值) ,即可获得河网的栅格文件,再通过栅矢转换生成河网图。阈值设置越小绘制的河网越精细,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来设置阈值【1】。操作:选择空间分析工具/条件分析/设为空函数输入流量栅格;表达式为“value阈值”(注:阈值是一个经验值,可以在流量栅格像素范围内选择多个不同的阈值,如1000、5000、10000等,生成河网后与实际比较,河网越接近实地
《ArcGIS提取斜坡单元步骤详解》由会员夏**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cGIS提取斜坡单元步骤详解》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