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doc
6页1、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2015年,龙里县启动了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根据县委2016年度调研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到部分镇、村,通过座谈、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就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龙里县开展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后,行政村(居)由原来的167个调整为现在的81个。其中:村委会63个,居委会18个;81个村(居)委会中,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20个, 2001人4000人的44个, 40016000人的12个,600110000人的3个,10001以上的2个;调整工作中,行政村(居)委会由原来的5个合并的(即:“5并1”,下同)有1个,“4并1”的有4个,“3并1”的有16个,“2并1”的有42个,未调整的村(居)有18个(其中:村委会8个,居委会10个)。2016年2月龙里县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有5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完成了选举,并组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二、存在问题目前,我县行政村(居)区
2、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正常,初步实现了“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优,布局调合”的新农村发展格局,在整合资源与项目、化解边界纠纷、扩大公益项目覆盖范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村(居)撤并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原村委办公用房不能满足并村后村务办公。并村(居)后,特别是由多村(居)合并的村(居),人口数量突然大增,并村后党员会、干部会或群众代表会等大型会议人数也相应大增,原有的村办公会议室(无论是原先哪一个村的)都容纳不下参会人员。同时,村干部由原来的3人增至现在的5人,日常办公也因办公室面积小、设施简陋、网络不畅等,不能适应办公需要。此外,个别村撤并后还未选址办公,不利于群众定点办事。(二)管理服务工作量增大,村干部工作力不从心。并村后,大多数村的区域面积扩展、服务半径扩大(如草原村最远的村寨老凹山距村委会驻地21公里),村民人数增多、服务人数增加,加上工作内容增多等因素,整体工作量增大。但村干部由原来的15人(5并1)或6人(2并1)削减现在的5人,事务增多而人员减少,给服务群众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并村后,新行政村的党员人数大幅增加,村级党组织设置有待优化,对党员的管理、服务尚需
3、加强。(三)村级干部待遇普遍偏低,不利于队伍稳定。目前,村干部工作几乎处于全脱产状态,干部工资每人每月1500元(相当于每天50元),外加工作中自付的车辆燃油费、电话费等支出,实际月工资收入约在1300元;村组干部每人每年460元(相当于每天1.3元),需参与村委安排的临时工作;这样的工资待遇水平,与当前村民的劳动收入差距较大,这将影响到干部队伍的长期稳定。(四)村干部还没有适应新角色,整体功能发挥欠佳。并村后,村(居)干部配齐配强,但因村干部来源于不同的村,相互间没有共事经历,缺少相互了解和感情基础,部分村班子沟通协作能力不够、工作配合不到位,整体功能发挥欠佳。现有的村干部大多数因文化水平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使用电脑打字、运用网络传递信息等办公操作困难,不能全方位开展工作。少数村干部思想转变不够,还沿用并村前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对新的工作形势还不适应。(五)原有的村办公资产闲置,村集体积累未能产生效益。并村后,新的村(居)办公地点迁移,原有的办公楼空闲,资产闲置,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除用于民生工作外,几乎没有用于经营性投资,不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成了“死钱一坨”。同时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re****.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