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9041730
  • 上传时间:2023-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本篇论文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我校部分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对小学生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目 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1内容摘要1关键词1正文2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21、人际交往 22、焦虑 33、自卑 34、对抗行为 3二、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3三、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41、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42、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64、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 65、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6结论 7参考文献 7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

      2、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人际交往不适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

      3、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 2245的小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 38的小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

      4、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 “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2、焦虑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5、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 ”、“晕场 ”等。(2)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3、自卑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什么都处以冷漠的态度;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变得

      6、孤独、畏缩、与世无争,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班级成长也造成消极的影响。例如,李萌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个子已经很高了,但他总是低着头,贴着路边走,上课也不敢抬头,更不要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在班上他几乎没有朋友,班级的活动也从不参加。在一次考试失败后,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家出走。在李萌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每做一件事都很想把它做得很好 ,但总是做不好。我没有能力、胆子又小,处处受人欺负 ,不能很好地和同学相处,学习有困难也不敢问别人,总担心自己问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被人嘲笑。所以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差,大家都看不起我。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我觉得别人都那么快乐,只有我做什么都是失败。”李萌的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感到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恰恰什么都不行,这是自卑的表现。4、对抗行为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10,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对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二、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这种农村小学大面积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

      7、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

      8、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老师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和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三、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2、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针对各种心理问题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 人际交往问题小处方:这类情况,我们应当意识到,主要和我们父母、老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为此,要帮助小学生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是从调整认知、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习惯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在心理辅导中,要强调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明白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要从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入手,注意到改变中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应当保持一致,说到做到。考试焦虑小处方:首先,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有几种缓解方法可供借鉴:其一是安静下来,暂停阅卷、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转移注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工****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