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建设总体情况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在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与教学用具的开发;进行专业技能教室的创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下,通过推进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重点推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重点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特聘和引进兼职教师,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与紧密结合型企业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开设行业企业专家论坛等措施,推进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学生创业实践制度的建设。二年的建设周期,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2.专业发展变化构建了“333”专业课程体系,
2、专业设置服务了地方经济。其构建模式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依据“333”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教学层面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创建后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为此,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委派,动物工程系负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首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牵头开发。开发了职业教育特色教材,教学内容对接了职业标准。建设期间,依据“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征的思想内涵,开发了8本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使用。其项目课程教材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2012年10月获教育部首批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称号。项目课程开发与内容编排设计课题2012年12月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第二届精品课题称号。农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教材改革创新项目2013年3月获教育厅省教学成果奖受理。教材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本校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使用后,学生反映:“学习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简明扼要,关键环节的图示直观明了,爱读
3、!特别是技能的关键性提示很好,会做!学习后,我们知道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的联系了,学习的目标与目的性更强了”。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非项目课程教学班级。教材的编写体例被高教出版社作为范例,用于其他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其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经验,在“高教社杯”全国说课比赛中作大会交流;在2011年黑龙江中职教学经验活动中作大会交流。推行了“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提升了技能水平。即“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线,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学”为目的,以校内实验室验证实践为主,重视将知识原理和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开发的出版的畜牧兽医核心技能训练教程为指导,以校内实训、强化训练为主线,将职业岗位群以动作技能为主的、不具备生产时段特征的、有显著物化结果的技能,通过反复的操作和训练为专业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以学生参与完整的生产、工作程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主线,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本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对口就业率有效提高。注重了教师的职业培训
4、,教师队伍提升了“双师素养”通过推行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教师担任贫困乡科技特派员和挂县强农驻村专家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二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5篇,双师素质达85%,教师在技能大赛、省“两课”评比、创新教材、精品课题、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获奖项目和级别明显提升。3.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系统设计、扎实推进;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学习借鉴、推介交流;总结自查、完善提升。二、项目建设重点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创建“3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创建的前期调研见表1表1调研内容与要求调研方向调研内容调研要求畜牧兽医相关行业、企业行业企业发展现状、运营状况、生产能力、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标准情况;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岗位标准、从业人数、对岗位从业人员专业理论及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关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期望(职业道德、初级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安全知识、自学能力、专业技能)选择规模养殖企业龙头加工企业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相关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设施、对中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对对口升学学生中高职段知识衔接的
5、建议;省内知名对口单招高职院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情况、师资配备、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前景等情况;省直辖市中专与职业高中养殖大户和兽医门诊创业、经营情况,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再学习情况,希望学习的理论和技能;省直辖市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力毕业生对口就业时遇到的问题,离职原因,对学校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建议。省直辖市中专与职业高中“333式”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333式”专业课程体系是从课程的“宏观”层面进行的、从学术学科向技术学科转型的设计与探索。是“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技术实践三大课程结构并存;“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打造专长”三条教学活动主线并行以及理论考试教师主导、技能考核基地主导、技术实践企业主导的三元课程评价模式并举的简称。其课程体系论文公开发表,获全国教育教材工作委员会一等奖并出席全国会议交流。“333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依据职业技术应用依据岗位适应与迁移依据生产工作程序划分基础知识科目确定核心技能项目开发技术实践课程科目就业导向知识重组强化训练奠定基础校企合作锻造专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
6、三大课程”结构基本特征思考“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不以知识的系统性与储备为目的划分课程科目,是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岗位技术应用需要的知识进行重组,以支撑技术应用、技术迁移为满足选择课程内容,以避免学科体系课程较大的知识冗余量给学习时间和职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有限性带来的弊端,提高知识的应用和针对性。“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专业领域具体的单项技能,也可理解为不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部件”或“组件”,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灵活的拆分与组合,课程以动作技能为主,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场所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教学目标。“专业技术实践”课程由理论知识、实际经验、生产流程、情境设备、生产时段等因素构成。强调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使学生体验工作、安全、责任、服务、创新的意义与要求。3.践行项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333式”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下,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科目中,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其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教材2012年10月获选教育部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公示。“项目课程”在实施中,采取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 “认
7、知与解读”的内容主要由教师讲授;“分析与思考”是将“认知与解读”的内容转化为问题,由学生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与体验”由学生实践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项目讲评和归纳总结,以解决“教、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项目课程已不是被简化或被压缩的学科课程的翻版,不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意味着有了社会所需的职业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意义上的突破。4.尝试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依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基本特征开发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教材。教材注重了与“家畜繁殖工”、“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畜禽饲养员”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的对接,遵循技能在生产中“核心”、“关键”、“运用广泛”、“操作性强”以及“有物化结果”的原则。 “教程”作为技能实训包、职业资格培训以及顶岗实习的指导书使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见图8)。5.突出“专业技术知识”课程的技术和应用在“专业技术知识”类课程中开发畜禽营养与饲料利用技术教材(见图9)。教材实行了对原学科体系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解构,根据畜禽生产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并参照国家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标
8、准,重构了学习内容。其特点是从设计学习情境入手,引导学习者将动物营养基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以达到会调制青粗饲料、能检测常规饲料营养成分含量、能设计畜禽配合饲料配方、会组织配合饲料加工及鉴定饲料质量的技能目标。6.开发模块化特色系列教材遵循项目课程教学的要求,开发了牛高效生产技术、禽高效生产技术、猪高效生产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畜禽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等课程教材(见图10、图11)。教材于2012年8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国相关职业学校使用。教材编写中吸收和采用了本领域的生产新技术,尤其是根据畜禽养殖的实际生产过程,重构了学习内容和编排了学习顺序,以期使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以培养学习者科学组织畜禽生产以及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理论知识的阐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技能培养贴近生产,针对性强,在重要的学习环节穿插了必要的图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面的科学性,以及一定的先进性。7.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与企业合作完善校级精品课程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建设。课程设计贯彻了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参照点,围绕工
9、作任务选择相关知识,使课业具有“职业”特点;围绕工作任务培养技能,使技能具有“职业”属性的设计理念。完成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构建了习题库、课程标准、教学实录等网络学习平台。完成了牛高效生产技术、禽高效生产技术、动物防疫与检验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构建了习题库、课程标准等学习平台。8.努力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按照实地考察、形成初稿、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制定方案等步骤进行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组织相关老师赴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训基地学习考察,进行了动物养殖与畜禽医疗技能教室建设方案的初步设计(见图12)。组织相关老师赴郑州金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动物标本制作洽谈与考察。制订了动物内脏器官、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动物整体骨骼、整体解剖陈列标本的制作计划,针对教学的要求,提出来部分陈列标本着色与拉线标注组织结构的要求。邀请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及行业专家对动物养殖与畜禽医疗技能教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完成了动物养殖与畜禽医疗技能教室建设方案的制定。收集并整理和研讨现有的教学课件,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教学用具等教学资源的研讨与开发。进行了“犬胃切开与吻合术”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此课件可结合课堂实物操作+课余软件练习+临床病例应用。其教学及使用意义是:爱生命、关爱小动物,减少因实习而损伤的小动物数量。进行了“犬猪牛全身骨骼的组成”课件开发,以解决标本施教时因角度以及学生观看距离不等所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平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公****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doc》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