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新增病种临床评判标准和基准点数标准一、股骨颈骨折(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编码:A03.06.0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 编码:S72.000)。(二)收入院标准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收入院治疗:有摔倒受伤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包含:1.头下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2.经颈型骨折:骨折线通过股骨颈,比头下型骨折位置靠远端。3.基底部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大、小转子之间。(三)住院基本治疗1.手法复位后固定治疗。2.外固定治疗及调整。3.内服中药治疗。4.外敷中药膏剂。5.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四)住院天数10天(五)出院疗效判定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2.外固定有效固定骨折。3.连续复查X线检查或CT检查,骨折对线对位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IF35(股骨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
2、1,二级 0.9,一级或无等级 0.8。2.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 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二、指骨骨折(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编码:A03.06.0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指骨骨折(ICD-10编码:S62.802)。(二)收入院标准诊断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指骨头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指间关节侧向活动可增大。2.指骨颈骨折:骨折向掌侧成角,远端可向背侧旋转,伤指背侧可扪及圆滑之指骨头。3.指骨干骨折:骨折多向掌侧成角,局部压痛,纵轴冲击痛,有异常活动。4.锤状指。(三)住院基本治疗1.手法闭合复位,可克氏针经皮辅助固定。2.小夹板外固定及调整(包含牵引及石膏固定)。3.内服中药治疗。4.外敷中药膏剂。5.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四)住院天数5天(五)出院疗效判定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2.X线复查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无再次移位。3.连续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3、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IF25(手外科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1,二级0.9,一级或无等级0.8。2.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三、掌骨骨折(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编码:A03.06.0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掌骨骨折(ICD-10 编码:S62.300、S62.301)。(二)收入院标准诊断闭合性骨折,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掌骨颈骨折。2.短斜形或螺旋形掌骨干骨折。3.第2及第3掌骨向背侧成角10。4.第4及第5掌骨向背侧成角20。5.移位的关节内骨折:Bennett骨折、Rolando骨折。6.掌骨基底部骨折。7.多发掌骨骨折。(三)住院基本治疗1.手法闭合复位,可克氏针经皮辅助固定。2.小夹板外固定及调整(包含石膏固定)。3.内服中药治疗。4.外敷中药膏剂。5.中药熏洗治疗、物理疗法。(四)住院天数5天(五)出院疗效
4、判定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2.X线复查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无再次移位。3.连续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IF25(手外科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 1,二级 0.9,一级或无等级0.8。2.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 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四、附件肿物(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类病(中医病证代码:A16.01.01、A16.01.02)。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件肿物(ICD-10编码:N83.900、N83.901、N83.902)。(二)收入院标准1.触诊检查发现附件区存在包块,可伴有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白带异常等症状,诊断符合附件肿物的患者,且B超提示包块直径3cm。2.血CA125正常或轻度升高(0-100U/mL),CEA值阴性。3.年龄20-50岁
5、。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可疑恶性病变等不适宜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不应纳入本路径。(三)住院基本治疗1.辩证论治(1)中药内治:桂枝茯苓汤(丸)、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化瘀消瘕汤等加减,或按照辩证论治自拟方剂。(2)中药外治:中药灌肠、中药湿敷、离子导入、B超介入给药。(3)其他特色疗法:针灸、穴位贴敷等。2.综合治疗:超短波合并中药灌肠、汤药内服合并中药灌肠等。(四)住院天数7天(五)出院疗效判定1.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经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可见附件肿物体积缩小20%以上。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中药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须达35%及以上,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ND15(附件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1,二级0.9,一级或无等级0.8。2.中医中药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未达到35%的或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周期结束6个月内症状再次复发或较前加重,或附件肿物较出院时体积增大25%
6、以上等情况再次入院治疗者,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五、跖骨骨折(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编码:A03.06.0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跖骨骨折(ICD-10编码:S92.300)。(二)收入院标准诊断闭合性骨折,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合并短缩畸形的第1跖骨骨折。2.多发跖骨骨折。3.波及关节面的跖骨骨折。4.骨折粉碎、移位。5.跖骨骨折伴脱位。(三)住院基本治疗1.手法闭合复位,可克氏针经皮辅助固定。2.小夹板外固定及调整(包含牵引及石膏固定)。3.内服中药治疗。4.外敷中药膏剂。5.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四)住院天数7天(五)出院疗效判定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2.X线复查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无再次移位。3.连续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 IF45(除股骨以外的下肢骨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1,二级0.9,一级或无等级0.8。2.
7、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六、趾骨骨折(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折病(编码:A03.06.01)。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趾骨骨折(ICD-10编码:S92.500)。(二)收入院标准诊断闭合性骨折,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骨折粉碎、移位。2.近端趾骨骨折。3.中段趾骨掌侧基底部骨折。4.多发趾骨骨折。(三)住院基本治疗1.手法闭合复位,可克氏针经皮辅助固定。2.小夹板外固定及调整(包含牵引及石膏固定)。3.内服中药治疗。4.外敷中药膏剂。5.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四)住院天数5天(五)出院疗效判定1.骨折局部肿胀减轻、疼痛缓解。2.X线复查骨折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标准,无再次移位。3.连续规律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稳定,达到功能复位标准。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六)支付标准1.符合上述要求的普通住院病例,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病组的基准点数按IF45(除股骨以外的下肢骨手术,不伴并发症与合并症)基准点数的85%确定。差异系数:三级1,二级0.9,一级或无等级0.8。2.同一次住院期间如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治疗,则按DRGs病组点数法付费。因保守治疗失败3个月内再次入院治疗的,已按疗效价值付费拨付的点数予以全部扣减。
《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新增病种临床评判标准和基准点数标准》由会员gj****cr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新增病种临床评判标准和基准点数标准》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