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12997653
  • 上传时间:2022-09-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6.50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耳穴埋籽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二、目标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三、禁忌症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盆。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捧(或棉签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3)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3.核对

      2、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l-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l-3天,冬季留置7-10天。5.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6.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六、效果评价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严格消毒。2.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七、护理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灸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核对医嘱并评估体质及艾灸处皮肤情

      3、况。2.患者既往史、当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当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信心。二、目标1.遵医嘱进行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如胃脘痛、泄泻、风寒痹痛、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的临床症状。2.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三、禁忌症凡属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1)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力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2)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3)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约3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4.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

      4、适引起的饥体痛苦;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人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六、效果评价1.施灸部位的准确度及局部皮肤情况。2.施灸中及灸后患者体位安排是否合理舒适。3.了解患者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及预期目标达到的效果。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2.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多或少烧坏衣物。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一、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体质及拔罐局部皮肤情况。2.患者既往史,当

      5、前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目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识。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五、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起罐时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六、效果评价

      6、1.体位安排是否合理、操作熟练度及局部皮肤吸附力。2.操作后局部皮肤情况,患者的心理、生理感受。3.评估预期日标达到程度。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一、评估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2.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3.患者心理状态及对此项操作的信任度。二、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患如头痛、牙痛、胃痛、腹胀、便秘、失眠等证候的临床症状。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四、物品准备治疗巾。五、操作程序1.向患者讲明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尿。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冬季注意保暖。4.准确取穴,根据患者的症

      7、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5.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7.洗手,必要时记录。六、效果评价1.所选穴位及按摩手法与临床症状是否对应;取穴准确度。2.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目标达到程庋。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3.各种出血性疾患、妇女月经期;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皮肤破损处、瘢痕等部位,忌用此法。八、按摩基本手法按摩又称推拿。临床中推拿手法很多,本章仅介绍几种常用手法。1.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

      8、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3.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盐,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5.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迸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9、6.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7.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8.振法用手指端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9.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10.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11.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12.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cl****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