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莱蒙托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4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11625087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0.51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莱蒙托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家庭悲剧一八一四年深秋时节,凯旋归来的俄国军队打着被硝烟熏黑的军旗,开进大火烧过了的莫斯科。古城废墟上的简易住宅无不张灯结彩,欢迎远征归来的胜利者。居民们站在瓦砾堆上、残垣断壁上,欢呼雀跃。这个时候,在这种气氛下,伟大的俄国诗人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降生了。那是一八一四年,俄历十月十五日。他出生在莫斯科红门附近的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小米沙出生后不久,就被外祖母和他的双亲,带回平扎省塔尔罕内村。那里是他外祖母阿尔谢尼耶娃的领地。诗人在这座庄园里度过了整个童年。他的艺术创作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死后也安葬在这里了。塔尔罕内在诗人的整个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个家庭的悲剧,早在他充满遐想的童年,就已隐隐显露出来。诗人常常回首他所眷恋的塔尔罕内,追忆逝去了的童年时光。他曾在自己的诗篇中吟咏抒怀。塔尔罕内的每个角落都留在诗人童年的记忆里。庄园富庶,楼房宽敞,宅第漂亮,那里有家用教堂。塔尔罕内村漂亮的宅第对面,有炊烟弥漫的黑色农舍排成两行,当中是座肃穆的白色教堂,与教堂毗邻的是墓室。诗人那金属棺椁便放置在墓室的地下。从宅第往村里去,可以看到一个叫“堑壕”的小山丘。一些

      2、由泥土筑成的工事的残迹还隐约可见。这就是诗人幼年作打仗游戏的场所。他常常约农奴的孩子来做这种游戏,直到兴尽。村里的农户,都是阿尔谢尼耶娃的农奴。他们之中,有好多人刚从国外远征归来,在库图佐夫麾下,打败过拿破仑,可回乡之后却仍然逃不脱农奴的命运。塔尔罕内的生活,使米沙很早就看到了地主虐待农奴的悲惨情景。米沙熟悉他们的劳动和境遇。他从小就和农奴的孩子在一起游戏。他的奶娘就是一个农奴。他对待农奴一向和善友好。可他外祖母却对农奴极其严厉,据说在莱蒙托夫年纪还很小很小的时候,“要是外祖母叱骂农奴,他便责备外祖母;要是她吩咐惩罚谁,他简直暴跳如雷了”。他把奶娘舒宾尼娜称做“妈妈”,每次回塔尔罕内都上奶娘家去,并带去些礼物。奶娘一家被免除了劳役。他从不体罚农奴,还常对贫困人家进行施舍:或接济他们粮食,或赠给他们衣物。他长大以后,把他由母亲那儿继承下来的农奴,全部释放了。诗人去高加索之前,曾向外祖母提出要求,如果他客死异乡,就给农民以自由。村里农户都说:“庄稼人喜欢他,可官府看不上。”诗人的童年异常不幸。他还不满三岁就失去了母亲。他的母亲叫玛丽娅米哈伊洛芙娜。他已记不清母亲的音容笑貌了。他只知母亲在世

      3、时非常喜欢唱歌和弹钢琴。也爱好诗歌,偶尔也提笔写诗。在他母亲留下的一本纪念册里,就记着她生前友好互相赠答的许多缠绵悱恻的诗句。他非常珍惜这本纪念册,在里面不断地记叙自己的一些思想,也画了些颇有特色的画儿。诗人的母亲死后,他父亲尤利彼得罗维奇由于遭到岳母的怨恨,不久就离开塔尔罕内,回到图拉省他自己原来的小庄园克罗沃托夫卡。从此不再跟自己的儿子米沙生活在一起了,只是偶尔来看一看他。在一八一七年诗人年仅三岁时,阿尔谢尼耶娃就立下遗嘱。这份遗嘱证明了诗人的父亲与外祖母的关系紧张到了何种程度。阿尔谢尼耶娃在遗嘱中声明,在她死后,属于她的一切财产“均归我外孙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所有,条件是:我在世时,在我的外孙未成年之前,他须由我教育和抚养,其父,即我的女婿,不得干预。”“如果其父将其索回,并欲以此置我于极端痛苦的境地,则全部所嘱遗产,在我死后将不归我外孙所有,而归我娘家斯托雷平家族所有。”诗人的父亲远远不如阿尔谢尼耶娃富有,他不想使自己的儿子失去这份可观的遗产,因此莱蒙托夫不是由父亲,而是由外祖母抚养大的。外祖母不惜用高价为这惟一的外孙请家庭教师。莱蒙托夫受到了当时最良好的教育。在塔尔罕内

      4、,米沙过早地看清了人们的不幸。不幸也在他的家庭中投下了阴影。莱蒙托夫记事以后,已经注意到外祖母与父亲屡屡发生争吵,而纠纷又演成了家庭悲剧。这对早熟而敏感的莱蒙托夫是有很深的影响的。当初,外祖母曾经强烈地反对过自己所钟爱的独生女儿跟尤利彼得罗维奇莱蒙托夫结婚。她不相信这个退职上尉对玛丽娅的爱情是真诚的。她怀疑上尉求婚是为了陪嫁。她说什么也不同意这门亲事。然而玛丽娅米哈伊洛夫娜情有独钟,她的热情已达到不顾一切阻挠的程度。阿尔谢尼耶娃最后还是顺从了女儿的心愿。于是他们结了婚。尤利彼得罗维奇是个既无财产,又无地位的退伍军人。他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祖先是爱尔兰人。论门第,他是配不上这位富家小姐的。不过论年龄相貌,两个人都年轻漂亮,倒是招人喜欢的一对儿。阿尔谢尼耶娃为了女儿过得幸福,特把自己的领地交给尤利彼得罗维奇经管。一八一四年秋天,玛丽娅快生孩子的时候,阿尔谢尼耶娃带着女儿女婿一起搬到了莫斯科的住宅。玛丽娅生下了米沙。几个星期之后,他们全家又返回塔尔罕内。可是,在玛丽娅生育期间,尤利彼得罗维奇的不忠露了马脚,出了丑。接着,责备和眼泪便给家庭生活增加了无边的忧伤和痛苦。上尉本来是有罪过的,可

      5、他居然怀疑妻子不贞,甚至大动肝火,无端地动手打过玛丽娅。妻子有苦难言,一天天憔悴下去,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又度过了两年。阿尔谢尼耶娃尽了一切努力给女儿治病,盼她早日康复。可是女儿再也不想活下去了。她日渐衰弱,元气大伤,在孩子不满三岁时,就悄然离开了人间。女儿的葬礼一结束,阿尔谢尼耶娃就要求尤利彼得罗维奇离开塔尔罕内。阿尔谢尼耶娃把外孙看做是命根子。她宠爱他,关怀他,还特地允许将村内的小孩一群群领来同米沙玩耍,免得他觉得孤单。米沙从小身体羸弱,外祖母曾多次带他到高加索五岳城矿泉去疗养,使他快些康复。那时候去高加索还不通火车,需要乘坐马车颠簸,往返的路程要费时两个多月。光阴荏苒,童年过去了,莱蒙托夫离开塔尔罕内,随外祖母迁到莫斯科。他在那里读了中学和莫斯科大学。莱蒙托夫上大学以后,他父亲从图拉省专程赶到莫斯科,想把自己的儿子带在身边。尤利彼得罗维奇每次来领儿子,阿尔谢尼耶娃都情不自禁地全身战栗,很怕孩子从此离去。如今按照双方约定的期限,外孙已经有了选择的能力,何去何从须由他自己定夺。外祖母出于不得已,便把家庭悲剧一五一十地向米沙讲述了。外祖母这番话,使莱蒙托夫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怎样选择呢

      6、?最后,还是让父亲孤苦伶仃地离去了。尤利彼得罗维奇乘兴而来,依依辞去,一年以后,便死在孤独之中。母亲不幸的生活,父亲的孤独,父子不得团聚的痛苦,时时刻刻萦绕在莱蒙托夫的脑际。生活的孤独,命运的不幸,家庭的悲剧不断地牵动着他的思绪。他在后来的许多著作中,都反映了这些往事和他的感受。比如人与情和奇怪的人这两个剧本便是莱蒙托夫的家庭悲剧的真实的艺术再现。作者不惜笔墨引用了阿尔谢尼耶娃遗嘱的内容,还保留了当时女管家的真实姓名。他在祝愿中用点拨的手法追述了家事和自己的经历,在孤独和不幸中透露了心灵深处的隐痛和创伤,他写道:我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少年,父亲直到临终从未有过平静,母亲含恨离开人间,剩下我只身一人,好比人间盛宴上的多余来宾,有如断根枯树上的嫩枝一根;徒有绿色,汁液已干,死神的后代注定了死的命运!他认定自己是苦命人的儿子。生活的现实和思想上的追求不能统一,使他陷入悲伤和忧愁。令人窒息的生活和家庭悲剧,使他无法摆脱孤独和不幸,于是他预感到:不但要继续受苦受难,还“注定了死的命运”!少年岁月如果说诗人的童年与塔尔罕内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么,他的青少年时期则与莫斯科密不可分。他在这里度过了学生时代,

      7、成为一个诗人。阿尔谢尼耶娃为了使外孙求学方便,将寓所安置在小莫尔恰诺夫卡,那是一所带阁楼的黄房子,两侧的邻居都是些五层楼房。同来的家庭教师约翰卡倍,原是个受伤被俘的亚尔萨斯人,曾在拿破仑的禁卫军中当过军官。他喜欢讲战争故事,还常哼马赛曲。他给了莱蒙托夫很好的影响。约翰卡倍到莫断科不久便患肺结核死去了。外籍教师还有荷兰老人冉德罗,英国人汶德逊,莱蒙托夫就是跟他学习用英文直接阅读拜伦和莎士比亚作品的。少年时代的莱蒙托夫很勤奋好学。他天资聪明,所学课程,门门都能心领神会。莫斯科的一切,都使莱蒙托夫感到心情激动,兴奋不已;他对故乡的受与对古老的俄罗斯都城的爱交织在一起,从而唤起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激发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自豪感。他在自传体诗歌萨什卡(1839)中,曾经表达过他对莫斯科的爱。一八二八年秋天莱蒙托夫考进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寄宿中学与莫斯科大学关系密切。在这里任教的也是那些教授、那些先进的教师;学生中的自由思想颇为流行。十二月党人卡霍夫斯基,和十二月起义的其他许多参加者,都曾经在贵族寄宿中学学习过,这使学生们引为光荣,永矢不忘。他们瞒着当局,暗地抄录普希金、雷列耶夫和其他十二月党

      8、诗人的禁诗。他们像全国当时许多同庚青年人一样,希望把十二月党人的事业继承下去。莱蒙托夫这一时期的学习情绪与日俱增,思想也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阶段。当时的学监是巴甫洛夫。他信奉谢林学说,在学生中曾极力宣传谢林的哲学观点。那时,许多学校都出版手抄本杂志。贵族寄宿学校出版了曙光杂志,莱蒙托夫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他的诗作印第安娜和他翻译的席勒的作品。此外,寄宿中学还出版了蜂房和灯塔两种杂志,莱蒙托夫也参加了其中的工作。莱蒙托夫非常喜爱普希金的诗。由于诗歌的吸引,他自己也开始写起诗来。有一次,他在文学老师拉伊奇创办的文学社的集会上朗诵了自己试作的诗篇。拉伊奇听了很高兴,对他大加鼓励。不久,莱蒙托夫便占据了文学社的首要地位,成为全校知名的诗人了。拉伊奇在学生中积极倡导练习翻译伟大诗人们的诗篇。莱蒙托夫选择了席勒,他利用课堂以外的一切闲暇时间,孜孜不倦地献身于这项启人心智的工作。这一段时光,他大量地阅读了普希金、莎士比亚、拜伦、歌德、席勒、司各特、托马斯摩尔、雨果等人的作品。这种阅读丰富了他的诗歌写作经验;他如饥似渴地吸取了俄国诗歌和欧洲诗歌的精萃。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竟然读了那么多,写了那么多,

      9、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在寄宿学校的两年求学期间,他是个优秀生。他同时写了六十多篇短诗和几篇长诗。长诗恶魔也是在这里开始写的,原稿上标有一八三年初写于寄宿学校。莱蒙托夫写诗的尝试,却有着模仿普希金和拜伦的痕迹。比如高加索的俘虏和海盗的原稿,还依稀可见作者是个不够成熟、也不很老练的诗人。两首诗,不仅在标题,而且在行文中都不乏模仿的痕迹。这位年轻的诗人,就这样逐渐地成长起来了。莱蒙托夫在学习普希金和拜伦的同时,又摆脱了他们的模式,从创作一开始就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自成一家。为此,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过:“莱蒙托夫某些不十分成熟的诗篇,就外部形式而论,是仿效普希金的创作,但这只是外部形式上的模仿,而不是思想上的模仿,因为其中的思想完全是莱蒙托夫的,是匠心独运的,它已超出了普希金思想的范围。”莱蒙托夫的诗作,一开始就浓郁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和自由的主题。他自称是“自由之友”,不断地呼唤着自由:爱情、虚荣与青春的毒鸩,我将要把你们永远遗忘,我将要重新自由地飞去,求取那永恒无上的荣光!他为祖国的“沉闷”和不自由而烦恼,并在一个没有封面的不大的本子中写道:祖国的空气似乎很沉闷,心情又沉重,又无聊他在另一篇小诗中却尽情地欢呼为祖国争自由的人们:高傲的人们,你们又奋起,起来去争取祖国的独立,那些专制君主傲慢的后裔,他们又在你们面前倒下,血的自由旗帜又重新升起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的年代,俄罗斯在反动的苛政下奄奄待毙。人们为“奴役和锁链”而呻吟。诗人在土耳其人的哀怨中,借土耳其人之口述说了俄罗斯的悲惨和不幸。他在“附记”中点明:“饶恕我这任性的暗示吧;让虚伪把真实掩盖起来。”他的“暗示”和“掩盖”则是在自问自答:你知道暑热的阳光下这个野蛮地方吗?在那里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是痛苦的,在那里人们呻吟在那奴役和锁链之下,在那里紧跟着欢乐飞来意外的灾祸!朋友!这地方就是我的祖国!自由,祖国,人民促使莱蒙托夫不断地深思,时时刻刻感

      《莱蒙托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由会员cn****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蒙托夫的生平、思想与创作》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