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

1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09572295
  • 上传时间:2023-08-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WD.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分公司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进展。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第四条 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监视管理部门、各施工处工程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自上而下逐级监管的原则。第二章 地质灾害分类及报告第五条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

      2、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本条所述数值,“以上”含本数值,“以下”不含。第六条 报告程序(一)中、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工程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到公司安全生产监视管理部;(二)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工程部应立即向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局报告,

      3、分局接到报告后速报公司安全生产监视管理部;(三)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受灾工程执行24小时抢险救援日报制度;(四)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联系 机制。 工程部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 ; 分局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 :029-81618662,18740469017公司突发性地质灾害联系 :029-86288967、029-86178686-8302(或8321)。第七条 速报内容(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直承受灾单位及有关单位、联系人姓名及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及所属单位; 地质灾害的潜在不安全程度、危害程度估计及开展趋势的初步评估;(三)地质灾害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态初步控制情况;(四)下一步方案采取的措施(包括需请求支援的事项)。第三章 保障责任体系第八条 工程部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九条 工程部负责所属工程的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第十条 工程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工程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第十

      4、一条 工程部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工程部的年度生产经营方案中,做到方案、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五同时”。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标准;(二)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负责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的排查、评估、监测、预警、培训及应急响应工作;(四)负责预警联动机制的建设及信息报送工作;(五)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和公司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六)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提高员工地质灾害防治的 根本知识,增强防灾、抗灾、救灾、避险意识。第十三条 工程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除应履行第十二条职责外,还应履行以下责任:(一)主动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参建工程责任工程部)建设联系,承受其指导,根据其发布的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施工、生活区域内工程地质安全评估,提出分析评估报告;(二)落实监测人员,做好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工作,及时传递预警预防信息;(三)组织开展本工程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核查,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四

      5、)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员工转移避灾;危急时,直接组织员工迅速避灾自救;(五)监视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演练执行情况。第四章 管理制度体系第十四条 工程部依据国家、行业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程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细则;(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值班制度;(三)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四)汛期险情地质灾害巡查制度;(五)应急调查评估制度。第十五条工程部结合所处地域及场所的地质、气候等情况,按年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并依据本工程的实际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对不安全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认真组织演练。第十六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一)所处地域及场所易发地质灾害概况;(二)防治目标及原则;(三)重点防范区域、场所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四)工程建设遭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五)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六)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七)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八)排查、监测防治原则与职责;(九)具体要求及保障措施; (十

      6、)预期效果。第十七条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一)组织机构和职责;(二)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点;(三)主要地质灾害不安全点的威胁对象、范围;(四)主要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对策,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避难场所;(五)主要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抢险救援实施对策;(六)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应急响应和处置程序; (七)宣传培训和演练; (八)保障措施。第五章 监测、预防与预警第十八条 预防评估工程部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并参考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的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展工程安全评估及安全设计,辩识、分析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地质不安全因素,评估划定本工程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安全区;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并形成地质灾害预防分析评估报告。第十九条 监测预警(一)工程部建设与当地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气象部门、业主、参建工程责任单位的灾害预警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预警的信息沟通及传递,配备相应的信息沟通器材;(二)工程部对评估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安全区,应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灾害监测预警负责人,安排

      7、监测人员,进展经常性监测,并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强化对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分析。尤其是在出现异常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要提前撤离人员、设备;(三)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汛前组织系统性的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展及时的治理;二是按照预案要求对临时避灾场地、撤离路线、应急物资和设备进展检查;三是对预警信息系统进展检查,确保预警预防信息传递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包括分包商人员);四是进展必要的演练确保每位员工熟悉预警信号及掌握相应的逃生技能;(四)工程部要建设汛期及异常气候条件下的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并严格执行;第六章 应急响应与处置程序第二十条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 实行分级响应。在进展救援的同时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害。第二十一条 小型地质灾害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公司做出应急响应,并负责处置,在救援力量不能满足需求时请求地方有关部门或相邻单位给予支持;受灾所在区域工程部及施工工程第一责任人应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协调灾害的调查处理,分局工作组亦同时赶赴现场进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按规定分级上报。第二十二条 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

      8、,分局及工程部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自救。在进展自救的同时,公司立即向股份公司报告,在股份公司的统一指挥下进展救援,同时立即向地方政府及国家相关部委报告,请求支援。第二十三条 小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发生后,分局第一责任人或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地质灾害的调查处理。第二十四条 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发生后,由股份公司成立内部调查组开展灾害调查,并协助政府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调查组组长由公司和分局或受灾单位指定,成员应由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工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必要时,应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第七章 后期处置与通报第二十六条 善后处理由公司指定牵头单位或部门,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 对地质灾害伤亡人员给予救治和救济,需要时可请求地方政府参与。第二十七条 调查报告和灾后评估地质灾害调查组在调查取证工作完毕后,应尽快提交调查报告,明确引发地质灾害原因或责任人, 及时总结经历教训,并提出改良工作的建议。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和责任认定,中型及以下的由公司报股份公司组织灾后评估,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中型及以上的由具有相关资质

      9、部门组织灾后评估,并于灾后15日向地方政府及相关国家部委报告。第二十八条 情况通报在处置地质灾害灾情中,各工程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传递,及时报告人员的抢险救援、地质灾害现场的控制等工作情况,并将公司及分局领导的指示迅速传到达有关人员。第二十九条 灾情通报各工程部地质灾害现场调查组应做好地质灾害现场的调查和取证工作。(一)中、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二)大型及以上突发性地质灾害,待政府地质灾害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公司、分局和工程部应如实向调查组汇报地质灾害的有关 根本情况,提供相关调查取证资料,并按照调查组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灾情的调查取证工作。第八章 保障措施第三十条 通讯与信息保障各工程部应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制度,确保应急处置期间的信息畅通。参与应急处置的成员单位和抢险救援单位,应确定一名负责人和联系人,并保持24小时的通讯畅通。第三十一条 抢险救援力量保障(一)由各工程部有关抢险救援力量组成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具体工作;(二)大型及以上突发性地质灾害,由电建集团和股份公司有关部门组织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三)与地方政府部门保持联系,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积极寻求地方救援力量的支持。第三十二条 抢险救援装备及物资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有关单位和工程部应做好必要的应急抢险救援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准备,以保证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第三十三条 抢险救援资金保障工程财务部门应从 根本上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由会员枫**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