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1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9284255
  • 上传时间:2024-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1.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 一、基础知识训练(2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斧斤以时入山林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其皆出于此乎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解析:选DD项都是转折连词。A项,介词,按照/连词,来,表目的; B项,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代词,那里的/语气词,表揣测,大概。2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B秦人开关延敌 延:推延,推迟C兵刃既接 既:已经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风尚解析:选BB项,延:迎,请。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C作师说以贻之D并曾赋敛解析:选CA项,“知”通“智”;B项,“弊”通“敝”;D项,“曾”通“增”。4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吞二周而亡诸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天下云合而响应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选DD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2、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名词用作动词。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非我也,兵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解析:选BB项,均为判断句。A项,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D项,定语后置句/判断句。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回答了梁惠王关于“ , ”的疑问。(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帝王承担着国家兴亡的重任,但历代帝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告诫太宗应该“,”。答案:(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4分)译文: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译文:参考答案:(1)如果能做到这样,所以本国

      3、以外的人不臣服,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远方的人前来(归顺)。(2)可是一个人发难,秦王朝就毁掉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人家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二、阅读能力训练(4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孟子与邹鲁之风王志民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其为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是两支不同文化。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称,“邾灭须句”为“蛮夷猾(乱)夏”,是“周祸”。次年,鲁国“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则是“礼也”。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表现为两支不同质的文化。“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这说明: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这应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邹鲁之风”是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充分展示出儒学故乡

      4、的特征;“邹鲁”并称,邹在鲁前,这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力。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孔子去世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故乡鲁国,成为儒家发源地和孔门弟子及后学聚居讲学之所。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同时,孟子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与鲁国又有一种血缘的亲情。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其为子思门人的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孟子一生极崇拜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思想上的巨大影响。然而,孟子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邹国度过,从孟母三迁教子到成年后“始而设教,继而周游,终而归老”,邹文化的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他思想的形成应该也与邹文化有密切关系。从现有历史文献考察,我认为其主体思想“仁政”的形成,与邹国文化传统具有直接关系。战国之邹,附庸鲁国,国小力薄,但在文化上却渊源有自,丰富深厚。其为东夷土著,始终保持了夷人的文化传统。说文解字:“夷俗仁”。后汉书东夷传注

      5、引风俗通:“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由于资料缺乏,邹国是否一直沿袭这样一种“仁”俗,难于详考,但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邹穆公在与鲁国冲突失败后,不忍处置老百姓的仁义之举。贾谊新书春秋也记载了邹穆公仁政的具体举措:“无淫僻之事,无骄燕之行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致使“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穆公死后,“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刘向新序刺奢则记载,邹穆公说粮食本来就是老百姓辛苦种出的,作为国君,“取仓之粟移之于民”,是天经地义的。从邹穆公的作为看,邹国应有一种“仁”的传统习俗。邹国以弱小之国,安然存在于大国争雄间,与他们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有直接关系。在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仁”字,但“仁政”二字却从未出现,论国君如何行仁政的话语也不多见。孟子久居邹国,“聚徒讲学”,出仕为官,四十余岁方才出邹,游齐、适梁、访滕、过薛,大谈仁政理想与治国之术,邹文化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应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是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的出现和文化上的突出成就,又使战国时期的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形成了“邹鲁文化”或“邹鲁之风”。(选自国学网,有改动)8下面关于“邹鲁之

      6、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孟子及以前的文献中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说明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是两支不同质的文化。B庄子天下篇记载,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在他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C邹、鲁文化的结合培育了孟子,而孟子又使邹、鲁文化进一步整合、提升,从而形成“邹鲁之风”。D“邹鲁之风”或“邹鲁文化”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充分显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解析:选BB项,“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在他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是本文作者的推断,不是庄子里所记载的内容。9有关邹文化传统对孟子“仁政”思想的影响,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邹国应该有一种“仁”的传统习俗,从而影响了后来孟子“仁政”思想的形成。B邹国因为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所以能够以弱小之国,存身于大国争雄中,孟子对此应该感受深刻。C论语中孔子上百次提到“仁”字,从未提及“仁政”二字,可见孟子的“仁政”与孔子没有关系。D久居邹国、四十余岁才出邹游历的孟子,一出邹就能大讲仁政理想,说明其思想只可能来自邹文化。解析:选A B项,文中说“邹国以弱小之国,安然存在于大国

      7、争雄间,与他们传承仁俗、善行仁政有直接关系”,该项把“有直接关系”当成了充分条件;C项,“孟子的仁政与孔子没有关系”错误;D项,“其思想只可能来自邹文化”错误。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是东夷土著,曾被视为文化上的“异类”,但它文化渊源有自,并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传统。B鲁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它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C孟子深受鲁文化影响,他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D“邹鲁”并称而邹在鲁前,说明在邹鲁文化中,邹文化比鲁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解析:选D在“邹鲁”并称中邹在鲁前,可以说明其“重要”,不能说明其“更为重要”,而且这样说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

      8、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

      9、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解析:选B 根据“不可”“而可”的句式判断,应在“而可”前断开,可排除C、D项。“强国”“利民”是两个词组,不能从中间断开,故排除A项。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解析:选AA项,庶孽,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单元质量检测粤教版必修4》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收藏店铺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