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愤青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1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08962234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网络愤青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针砭时弊表达情绪的网络愤青群体随之出现。本文阐述了愤青的含义,指出愤青具有爱国的虚假性、崇尚网络暴力、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特征,进一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网络愤青不理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愤青自身心理特点。认为对于网络愤青现象, 应当肯定其积极的作用, 正确的引导愤青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化。 关键词:网络愤青、社会心理学、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暴力 前言 1996年,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书风靡全国,“愤青”一词渐渐被人们熟知。“愤青”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话语方式的群体。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进行批判,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愤青现象进行解读。一、 愤青、网络愤青概述(一) 愤青(英文:Angry Young Men),是“愤怒青年”的简称。 英文“Angry Young Man”这个专有词组,首先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源自于A.L.保罗的同名自传,后来演变成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愤怒青年派。到了20世纪

      2、60、70年代,Angry Young Man开始成为敢于挑战传统阶级的叛逆青年的统称。其代表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 在国内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的香港,当时特指一群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在1973年出品了影片,由此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这一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并在1990年代中后成为流行词,后来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 在我国不同时代愤青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比如上世纪60 年代文化大革命后期,被下放到农村体验生活的知青被认为是“愤青”;80 年代那些歇斯底里的摇滚青年被认为是“愤青”;到了90 年代那些标新立异的朋克被看作是“愤青”。而新世纪的愤青则被认为是那些具有较强的中国民族主义信念,在言辞、行为上表现得比较激进的爱国主义青年,其主要表现是在网络上发表爱国主义的言论。(二)新世纪的愤青。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一些网民互联网为平台,借助爱国论坛、博客、通讯软件等,表达见解、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其愤怒带有“义愤”色彩,这一群人被称为网络愤青。这一群体最早引起关注的事件是1995年5月中国驻南使馆遭到导

      3、弹袭击。我国民众纷纷举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示威活动。5月9日,人民网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论坛”,也就是后来的“强国论坛”,强国论坛创立不到12天就有近4万条帖子。这是第一次“网络愤青”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元年”。这一年国内国际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使得互联网上的舆论异常活跃。其中两次大规模的网上签名运动声势浩大。7月19日,轰动一时的反对京沪高速铁路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的签名活动在网上开始,短短十天,网站统计栏里显示的签名数字为“82752”。8月4日签名送交给铁道部时,收集到的签名已有10万多。另一件是“九一八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8月15日,爱国者联盟联络9.18爱国网、时事与国际法网、中国鹰盟网、9.18战争网、龙腾中华网共同发起声援齐齐哈尔“8.4”毒气弹受害者,开展“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一个月,最终征集到个网友签名。除此以外,孙志刚案、日本人珠海买春事件、西北大学反日事件等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网民就当下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展开激烈的讨论。这些言论在社会上形成

      4、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其中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观点甚至影响和改变了关有部门的决策。由于网络这个特殊媒介的出现,愤青的“愤怒”变得更加便捷。可以说网络造就了新世纪的愤青,网络已经成为新世纪愤青必不可少的平台,我们已经不可能离开网络谈愤青。虽然至今对网络愤青这一群体数量没有明确的统计。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愤青加入到网络愤青这一群体中,而且其影响力不可忽视。因此,研究网络愤青这一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愤怒”背后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二、“网络愤青”的特征(一)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无论什么时代的“愤青”都是有着明显的“爱国主义”特征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群体。他们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他们擅长于用激进的言论宣扬其浓厚的忧国忧民意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很大一部分愤青的“爱国”停留于口头,具有虚假成分。以往因为中国足球队输球而辱骂对方球员无非是一种个人的发泄行为, 而现在变成了爱国行为;以往打架骂人是不良行径,而现在向被扣上“汉奸”帽子的明星身上泼粪也变成了英雄行为。愤怒一旦罩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 就转变成了爱国。从这一点上

      5、来看, 愤青的愤怒和爱国就具有不少虚假的成分。 爱国行为的虚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愤青在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爱国言论,但离开网络, 回到现实生活中, 他们一切照旧, 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会把愤怒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另一方面,虚假还在于, 愤青在网络上排日斥美, 但现实中却崇尚国外的生活方式,为了可以出国留学、苦读托福 、GRE 。愤青在网上鼓吹抵制日货, 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离开日本商品。他们对发达国家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二)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简单化 网络愤青大多喜欢谩骂,逻辑简单,容易被激怒。他们对任何批评本国的言论都进行打击,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不管批评的对不对,对发表这些言论中国人的人通通冠以“卖国贼”、“汉奸”的称号。当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外交摩擦时他们把我国外交策略的必要协商和妥协理解为外交软弱。认为中国应该展示强硬的一面,热衷诉诸武力。这些都体现了网络愤青思维的简单化,缺乏思辨。(三)崇尚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网络语言暴力和网络行为暴力。从2006年至今,我国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也一个接着一个,像“虐猫事件”、“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

      6、“范跑跑事件”等等,不胜枚举。网路语言暴力主要表现为,愤青因在互联网上对于不同观点的人群进行言语上的人身攻击,通过辱骂及恐吓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网络行为暴力是指愤青们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使用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杀、奸、灭”是他们常用的字眼,论坛上充斥的往往是各种漫骂和煽动性的“爱国言论”,粗鄙的人身攻击和诋毁,还有对战争的无原则鼓吹。2007年,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发表中国应停止宣仇式反日宣传一文,引起全国广大网友的愤慨,大骂其为“汉奸”。甚至有网友捏造葛红兵祖父是“葛日仁”的说法,对葛红兵构成了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这一点已经触犯了法律。这种侮辱性的行为,并不亚于身体行为中的“暴力”。 另一典型事例是2008年的“范跑跑”事件,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课堂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并因此被学校开除。5月22日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细致地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在这次事件中,人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顺理成章”的对范进行施暴,其某种扭曲的正义感加剧了暴

      7、力趋势。给其本人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充分体现了网络暴力的恶劣影响。(四)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极端民族主义表现为极端的排外,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本族或本国的便是好的,便是原则,便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再没有其他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愤青们在网络上的言论表现出极端主义的特征,特别是涉及到日本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言辞激烈的批评、谴责甚至谩骂。极端民族主义主倾向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在政治上,他们认为中国社会落后的是因为近百年的外来侵略,从而认为西方国家是绝对不会容许中国强大的。“落后就要挨打”是他们的共识,但潜台词是“强大就去打人”。日本是愤青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表现最为充分的国家。由于历史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钓鱼岛等现实问题问题,愤青们对于日本的一切都带着仇视的态度。他们在网络上呼吁抵制日货,宣扬要血债血偿,搞东京大屠杀,甚至在各论坛上大肆侮辱日本人等等。 其二,在经济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间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一些国人重新又喊起了一百多年前“抵制外货”的口号,在网络上号召民众不买这些国家的货物。08年家乐福事件便是如此。2008年4

      8、月广大网民在网上发起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的活动。在网路的强烈号召下,合肥、武汉、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加入了这次活动,纷纷上街示威游行,出现了打砸家乐福超市,辱骂消费者为“卖国贼”等不理性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爱国必抵制”的因循的、惯性的思维和行为在当前形势下,并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理性表达。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抵制或反对某个企业或产品的活动,受伤害的可能是自己。其三,文化上,大多数网络愤青以极端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持全面肯定态度,而对外来文化则全盘否定。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三、“网络愤青”不理性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网络愤青不理性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之间冲突,如日本据不承认侵华历史,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各种打压;另一方面是对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满。本文归纳了“网络愤青”不理性的几个原因:(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1.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交互性为其提供了平台 在

      9、网络环境中,愤青们可以轻易的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无需像现实生活中那样顾忌,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一种意见表达的安全感。网络的匿名性为愤青们提供了充分释放潜意识里的“兴奋”,展现自己“魔鬼”的一面的平台,可以随“心”所“欲”。匿名性使网民存在侥幸心理,很容易被人利用。 虚拟性决定了参与者身份验证的缺失,易使舆论走向极端。网络的特性是虚拟的,真正散布谣言的源头很难找到,因此一些人认为在网上发表言论可以无所禁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可以随意的宣泄愤怒,大多数这些网民都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很容易被人利用。 同时,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容易形成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群体。群体心理具有感染性、情绪化和从众的特点,网民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丧失基本的判断力,单纯的为“愤怒”而“愤怒”。(2)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复杂性 网上资源信息量大、内容复杂,导致其难辨真假,而愤青们以一些没有经过判断的消息先入为主的表达其“认为”的观点,极力打击与自己相左的观点。而网上资源的共享特性,使“愤青”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非官方发布的信息,而“愤青”们则常常会对这些看似真实的消息信以为真(大多数“愤青”认为官方的信息不可信,他们更愿意相信非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使得“愤青”在发表言论时更为理直气壮,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掌握的是“证据”。在他们看来,一切与他们的习惯思维和价值观相违背的东西都是他们极力打击的对象,因为他们坚信其所信仰的是绝对的民族主义精神,在“国家兴亡,愤青有责”的信念下一切言论行为都是其富有爱国精神的表现。2、 社会环境的原因(1)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吸收外来资金,同时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跻身世界大国之列。这引起了欧美西方国家的恐慌。对我国采取各种打压政策,甚至出现“中国威胁论”,外交

      《网络愤青的社会心理学解读》由会员鲁**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愤青的社会心理学解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