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推荐-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1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08617421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14年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又称Bells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二)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与痉证的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

      2、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而面瘫主要为口眼歪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无其他肢体症状。(2)与中风的鉴别: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呙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而面瘫则精神无异,无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故容易鉴别。推荐精选2.西医鉴别诊断(1)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常伴有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容易鉴别。(2)中耳炎、腮腺炎、乳突炎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多有原发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病史,鉴别不难。(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内。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运动)。(四)症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

      3、,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推荐精选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

      4、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一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亦可采用阳明筋经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针刺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一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随

      5、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推荐精选膈俞。2.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3.拔罐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 ,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4.本科特色治疗名老中医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运用:(1)刺络拔罐法:分别位于瘫痪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经筋所过之处的阳白、颧髎、下关、颊车等部位刺络拔罐。操作:每次选取两个部位用三棱针点刺35个点,速用闪火罐法,观察其出血情况,令每个部位出血35ml,留罐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以上部位交替使用。(2)经筋刺法: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如:阳白四透、承浆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操作:以瘫痪经筋透刺、围刺、排刺为主。阳白穴以四

      6、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5寸,手法同前,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四白、迎香分别透向睛明,进针1.5寸,施术同前;人中、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寸,施术同前;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总计施术2分钟,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分钟。(3)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调神,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的复式手法,施术1分钟;印堂横刺0.3寸,施雀啄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1分钟;四神聪直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0.5分钟。推荐精选(二)推拿治疗1.治法:舒筋通络2.原则:发病一周内面部一般不行强刺激推拿手法,可根据病情,行轻柔和缓的手法及上颈段规范颈椎整复手法。3.常规推拿手法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顶床边,用一指禅推法自患侧印堂、睛明、攒竹、丝竹空、阳白、承泣、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往复施术5分钟;按揉下关、颊车

      7、、颧髎、太冲各1分钟;抹前额部1分钟;擦面部,以透热为度(注意不可擦破面部,可用凡士林作介质)。患者坐位,先按揉双风池、对侧合谷各1分钟;继之拿风池穴1分钟。(三)中药治疗(本科特色治疗)1.中药内服方a急性期(初期):选方:焦树德教授“正颜汤”加减治法:散风活络,化痰解痉方药:荆芥9g 防风9g 全蝎6-9g 白僵蚕10g 白附子6g 白芷9-12g 钩藤20-30g 葛根12g 鸡血藤15g 红花6-10g 蜈蚣1-2条 当归12g 山药20g 甲珠2g(冲)(风热者加黄芩10g 菊花12g )用量:每日一剂,3-5剂为一疗程加减变化:兼高血压偏头痛者,加石决明30g(先煎)或草决明30g(先煎)蔓荆子12g兼头晕肢麻者,加天麻12g 白芍15g 杜仲炭12g兼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加全瓜蒌30g 酒炒大黄6g 大云10gb.恢复期:选方:参芪四物汤加减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方药:黄芪20g 山药20g 党参12g 当归12g-15g 白芍12g-18g 川芎6g 生地12g 白芷8g 葛根10g 鸡血藤12g 苍术12g-15g 丹参12g-20g 推荐精选 茯苓10g 甘草6

      8、g 2.中药外洗方(适用于急性期)方药:桂枝30g 防风20g 赤芍15g 鸡血藤20g 用法:水煎约500ml,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热敷患部,每天两次,每次热敷2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连续使用3-10天。(四)其他疗法1.TDP红外线灯照射(针灸后加用效果更佳)2.搀针:a.部位:内颊车穴(口腔颊粘膜),第1次治疗双侧均划割,以后划患侧即可;b.针法纵向划割4-5下,见血即可,以免损伤大血管,每周一次。3.穴位埋线:适用于面瘫经久不愈者。四、面瘫病的中医治疗难点1.在针刺治疗时如何把握补泻手法的运用。2.针灸治疗面瘫病的最佳作用时间点。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及临床体会1.针刺补泻手法的时机选择对疗效尤为重要,经临床观察,患者面部筋脉弛缓者施用补法,筋脉拘急或伴有板滞者施用泻法;患病初期,虽然面部筋脉弛缓,仍用泻法或先泻后补法;患病日久面部筋脉拘急或自觉面部发紧者,仍用泻法,然后扶正,否则邪闭难愈。2.有的人认为面瘫病初期不宜做针灸治疗,然而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越早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只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即可,让患者知道针灸可激发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具有

      9、广泛的良性调整作用,可用于疾病的各个阶段。3.顾护正气 顾护正气是治疗过程中随时必须注意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病因:本病多脉络空虚)正气不足易致邪留,同时也延缓病愈时间。因此,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急性期,祛邪勿忘扶正,不论用针法还是用中药,均以中病即止,切忌针药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所以取穴时,足三里与三阴交表里相配,益气活血,用于治疗面瘫各个阶段。恢复期以参芪四物汤为主方加减,以党参,黄芪补血,四物汤补血活血。推荐精选4.局部与整体结合本病病位虽在面部,但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针药联合运用的目的也在于全身的治疗。故取穴方法也应以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包括健侧选穴)相结合,面部取穴少而四肢背部选穴较多,病侧选穴少而健侧选穴多(不同时期必须灵活应用)。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中医症候疗效根据中医症候积分来评定。即(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00%。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面部功能正常,治疗指数90%。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正常,70%疗效指数9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面部功能部分正常,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二)评价方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评分,见附表。推荐精选中医病证(面瘫)疗效评价标准症状选项分值入

      《推荐-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ni****g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2014面瘫中医诊疗方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