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08599466
  • 上传时间:2024-01-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近来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从天文地理到思想品德,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并且冠以美丽的说法综合、渗入、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一而足。似乎学生一学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可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自身。特别是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后,许多教师往往更多地把目光汇集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一最高层面的评判,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措施的重要性,仿佛教学中波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其实是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简朴地划上等号。具体表目前如下三个方面:架空文本型有的教师在草草地让学生理解一下课文之后,就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参中的答案,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由课文所引申出的思想内容的对的、崇高、神圣,最后教师和学生再来一次思想的升华,达到一节课的圆满结束。目的僵化型有的干脆在出示教学目的时,故意无意

      2、地暗示学生“学习什么什么精神、体会什么什么感情”,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仿佛孙悟空再怎么跳,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同样,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还是在教师的划定的圈子里翻翻跟头罢了。人为孤立型有的甚至专门为“人文”而“人文”,把“人”与“文”割裂开来,不是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渐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解决得水乳交融,而是把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孤立地划成截然不同的几块,语言文字自身魅力的含英咀华却抛在了九霄云外。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大概是受旧时“工具论”影响颇甚,而今非得来个矫枉过正不可。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线任务语文教学的主线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和体现,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思想、道德素养,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素养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原则中提到的“语文素养”涉及: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措施与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

      3、出来的,而是重要靠读出来的、悟出来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措施。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结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并且更表目前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体现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因此然,掌握渗入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三、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这一理念是由广东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副专家在国内学术界初次提出。她觉得 “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重要是通过情感谢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王崧舟教师这样说:“我们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语文味。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目前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4、”也有人觉得“语文味的最高形式,重要体目前教师引导学生凭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足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修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什么是“语文味”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她们是那么丰富,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的特点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品词赏句,要千品万赏。语文课堂由于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干真正地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品词赏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肤浅;课堂中有了品词赏句,才干更好地使读与品赏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句话,“语文味”是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师们不必争论它们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使她们和谐发展,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语文味”更浓些。三、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1定位要准语文课要

      5、上出“语文味”,一方面要懂得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语文课不是政治课,语文课不是德育课,语文课不是审美教育课,语文课不是纯正的思维训练课,不是花哨的综艺活动课,语文课不是天文地理课或其她自然知识课,语文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或文学课。无论把语文课上成上述单纯的那一种课,都与语文味是背道而驰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倡导和期待的。因此,千万不能浮现泛语文化、超文本化的教学。.思路要明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要避免陷入机械化、程式化的境地,必须要解决好三组关系:(1)要注意解决好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新课标中虽然明确提出“不适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没有否认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字词的教学、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分析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2)要注意解决好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由于主体(教师、学生)的差别性,解读的结论也许是千差万别的。(3)要注意解决好过度地肢解文本、咬文嚼字与一味地架空文本进行道德教化之

      6、间的关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趋向是基于老式教学中过度突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功能,有时甚至有把学生异化为训练的机器的倾向。 3过程要实要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语文编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有丰厚的审美内涵,教师应运用独特的视角,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发明性及生命活力。具体地说,一方面,要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当在充足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风趣的风趣,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同样可以打动人。另一方面,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可以尝试摒弃某些啰嗦的环

      7、节,根据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单元教学的规定,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把课堂重点设计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跳读品味精美语言,具体感悟生动情节,学习借鉴写作技法,挖掘体验生活哲理从而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与自然社会同呼吸同律动一句话,不必每堂课都面面俱到,只求某个点挖深嚼透,真正让学生能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能。再次,要用好多媒体这柄语文教学的“双刃剑”。成功的多媒体教学应当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整合后更多的应张扬学科的特性,而不是炫耀游离于学科知识之外的现代教育技术含量。特别是像语文学科,语言文字内在的情味、意蕴、理趣等必须要靠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和想象,在对词语自身的咀嚼、品味中而不是简朴地读图、听音乐的基本上,才干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体现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更何况每位教师均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均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不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能上出优质课。由于4.教法要活要善于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就现代文教学而言,教师示范解说一篇,其他的篇目可以考虑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

      8、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教师作合适的补充;就文言文教学而言,难度在字词句的理解,学习一篇课文,先分段分任务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讨论,接着由一种同窗代表本组将本段的内容面向全班同窗进行解说,其她同窗可当面质疑,诠释不清晰的或错误的地方再由教师来补充改正;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先给学生的作文打分但不写评语,接着分组交叉阅读同窗的作文,然后规定学生根据教师打分的提示给每一篇作文写出评语,然后选出最佳的作文在班上范读,再请其她的同窗对她进行合适的再点评。这样,以组为单位,开展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热烈地讨论故事的形象、品味散文的意境、诵读优美的诗歌、演绎戏剧的场景等,就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步也能体会到紧张学习中收获的喜悦。5.语感为先千教万教,一方面要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限度,涉及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限度。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因此,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线索,“品”是亮点,“美”是灵

      9、魂;有“语文味”的课堂,“平等”是基本,“对话”是手段,“体验”是目的。6教师是本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语文味”可以是琅琅的书声,可以是对字词句篇的进一步揣摩,可以是教师的真情投入,也可以是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必先有“语文味”。教材钻研要深,课堂语言要美,环节设计要精,教学形式要活,意境蕴味要雅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必须先有“语文味”。如果一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长期的潜移默化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话,作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应当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本上,共同解决重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步能合适借助多媒体以最大限度地放大教学容量、激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并且整堂课可以至始至终把所有学生在这节课中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最后,套用李镇西教师的话作为今天授课的结束语:“有的课布满了知识与能力的讲授与训练,便被指责为语文课的精神荡然无存;有的课布满了思想与情感的激荡与流淌,便被指责为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或主题班会课。我们固然可以折衷某些或者说圆滑某些,把语文课上得既有知识、能力,又有思想、感情。偶尔上一堂这样全面的课是可以的,但不太也许(至少我不也许)每堂课都如此。”“评价一种教师的课与否语文,恐怕不能只凭一堂课就作结论,否则所作的结论往往为盲人摸象般的自觉得是(我有时正是这样的盲人)。如果所上的课刚好是重点进行知识传授愈合能力训练的,这样的课无疑是语文课;如果所上的课文刚好是侧重于视野的拓展、思维的启迪、感情的熏陶,这样的课也很语文。”“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整个三年中给学生毕生有用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习惯、信念、价值观等等,而不是某一堂课的面面俱到。只要是从文本出发,从语言出发,无论训练还是熏陶,都是语文课。管她工具不工具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由会员pu****.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