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1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08307535
  • 上传时间:2023-07-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1.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 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 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 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 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关键要理解贵族政治的含义,A当时不存在君主;B中平民是公民,不能随便处死。贵族政治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集体统治。所以选C。考点: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点评:本题考查对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贵族政治,即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长老会议,广大平民实际上没有权力。2.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 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 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属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排除;结合所学,索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分为四等,第四等级政治权利有限,所以C说法错误;结

      2、合所学,索伦改革的既偏向贵族,也不迁就平民,所以无意将贵族阶层排挤出国家政权,所以排除D。通过改革,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所以B符合所学。故选B。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索伦改革3.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 捍卫平民的权利B. 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C. 维护贵族的利益D. 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答案】B【解析】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需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这也体现了其“中庸”的思想特点,故选B选项。A、C项都只是说了材料的一个方面;D项说法本身错误。4.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有代表平民的“山地派”和代表工商业者的“海岸派”,正确;“平原派”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主张扩大贵族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AB

      3、C不符合题意,排除。5.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僭主政治的建立梭伦成为平民和贵族矛盾的焦点工商业奴隶主的反对贵族对梭伦改革不满A. B. C. D. 【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没有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梭伦反而成为矛盾的焦点,正确;改革中,贵族的利益受损比较多,对改革不满,正确;工商业奴隶主获益较多,不会反对改革,错误;僭主政治是在梭伦出走后建立的,错误;故选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他不得不出走他乡,原因有”,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内容、影响分析解答。6.克里斯梯尼改革A. 是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的B. 是对梭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C. 延缓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D. 使雅典开始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梯尼改革是对梭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故B正确;克里斯梯尼改革没有建立僭主政治,故A错误;克里斯梯尼改革进一步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C错误;梭伦改革使雅典开始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D错误。7.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

      4、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B. 奴隶主民主政治C. 贵族专制政治D. 平民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于近代确立,A项排除;“实质”应从阶级本质方面考虑,理解其是上层民主,同时注意雅典是一种民主政治,故排除CD项,选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8.下列改革和变法运动,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是A. 管仲改革B. 李悝变法C. 吴起变法D. 商鞅变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管仲改革是春秋时期齐国进行的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而李悝、吴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的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所以答案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性质【名师点睛】 商鞅变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

      5、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9.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A. 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 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 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的理解能力。这两次赋税改革都发生在春秋时期,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D项正确;ABC是“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内容,而不是实质,排除ABC项。10.春秋战国时期总的时代特征是A. 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B. 战争频繁C. 文化繁荣D. 大动荡、大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纷争,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逐渐确立封建制度,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总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故D正确;ABC都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的一方面的表现,不是最佳选项,排除。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B.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行C. 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 统治者增加国力

      6、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C正确;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故A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由C项决定的,排除A;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是春秋的改革措施,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排除B;D是各国变法的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 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B.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解析】【详解】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使得古代土地所有制由井田制变成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改变了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社会性质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故A正确;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只是选官制度的改变,不能体现出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B;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主要是改变地方官制,无法体现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是农业经济政策,与社会性质无关,排除D。1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 封建

      7、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根本原因的能力。重视发展生产和农民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但非根本原因。变法中推行的政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不全面;C项是措施;D项是影响。所以答案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影响【名师点睛】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4.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实质是A. 奴隶制经济形式B. 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形式C. 封建制经济形式D. 半畜牧半农业经济形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北魏是个少数民族,来到黄河流域后采用的先进经济形式应该是汉族地区的经济形式,即封建经济,这相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就是先进的,故C

      8、正确;奴隶制经济形式是北魏进入黄河流域以前的经济形式,是落后的经济形式,排除A;北魏来到黄河流域后采用的先进经济形式应该是汉族地区的经济形式,即封建经济,BD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联系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15.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 提高少数民族素质B. 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 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改变北魏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适应先进的农耕文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提高自身素质、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以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均不是主要目的,故A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目的,解题的关键是比较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找出最主要的目的即可。16. 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C.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由于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即民族融合与

      9、封建化,故改革获得成功,故B项正确。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项排除。北魏孝文帝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故C项排除。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也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成功原因【名师点睛】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17. 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管仲改革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春秋时期奴隶制改革。是封建化改革。是奴隶制改革。通过排除法,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的应该是B。所以选B。18.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 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C. 用人不当D. 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故A正确;用人不当以及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虽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的,排除BC;王安石变法措施并没有违背经济规律,排除D。【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人***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