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心智活动的飞跃-“悟性”培养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7975676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心智活动的飞跃-“悟性”培养 内容提要:读书要讲究悟,悟的古义为觉醒,理解,悟性一词,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悄然出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是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对学习客体,即教材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与否,悟性的培养正是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阅读者主体学生直觉力,想像力,知解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感性经验的升华. 关键词:阅读悟性培养升华 北宋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清代著名教育家陆世仪亦十分强调学必求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作了界定.不难看出悟性的培养应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那种岁月跋涉的艰辛,那种命运燃烧的激情,那种无以言说的真诚,那种博大精深的超远,那种崇高脱俗的境界等等,学生多依赖教师的传授而获得,其实,学习效果怎样,很大程度应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悟性的培养正是学习者能动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忽视,抑或是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学习的主体者学生感性经验的升华与飞跃,无疑都是不可实现的,高考语文试题融于阅读能力检测而得分率一直绯徊在较低的事实说明: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意义非

      2、常.我以为,悟性培养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悟性培养的基础应入境 据统计,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文章是文学作品,均是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台湾著名学者姚一苇说:艺术属于直觉的知识.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其精要,首先要引导学习能进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建构起来的具象,然后让他们置身于其境之中.荷塘月色中有这样几个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妙的梦.初读这段话,学生多只能说出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这只是对这段文字的表面意义的理解,如果再细读,他们就会觉得不只比喻用得好,而且动词泻,浮,洗,笼用得更妙,再进一步朗读,品味,又会觉得这几个动词展现了一种幽清,宁静而又朦胧恍惚的境界.于是,学生即可感知这段文字所描绘的艺术画面,也领略了作者的内在情感.又阅读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要设法让学生眼前出现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辽阔的大漠,奔腾的大河,孤烟袅袅直上,夕阳悬挂西天地平线上一幅北方旷远荒凉静寂的图画.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则能理喻作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月

      3、光,山川而立言之情,之旨. 悟性培养的基础其方法一般是通过表情朗读或绘声绘色的转述.因为声音信号比文字信号更具有音乐性,形象性和感染性所以,它能很快地引人进入作品创设的艺境.要说明的是,一些文章,象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要想入境,非需教师指津不可.因为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地方,却是学生最容易忽略处,也许恰是入境的最紧要的地方,试看文章中的一段: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禅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假如教师在引导学习阅读这段文字时,对所加点的词和短语能略作点拨,学习便会很快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如此,才能真切参悟到鲁迅先生写此文的思想感情,才能领悟到这位伟人记录这一伟大和卑劣并存的历史画面的真谛. 二,悟性培养的重点应察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显然,一首诗,一则散文,一篇小说或一个剧本,常常是客观人物的情感信息激发作家的情感功能的产物.作家的愿望是真诚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传达给读者,以唤起读者相类似

      4、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 但是,要把握文章的情,绝非易事,它要求阅读者入境后,要加以细察,咀嚼,体味.说明白,即是察情,是悟性培养最重要的方面.通常用的察情方法,我以为是: 1,寻找动情点.一些作品在表现作者感情时,往往有画龙点睛之笔,抓住它,就能感悟作品浓烈的感情.茅盾的风景谈在描绘了沙漠驼铃的画面后,情不自禁道: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从景语入手,感悟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深情,这样的景语,有时需要寻觅. 2,设身处地的感受.有的作品,要悟出其中的精妙来,需让阅读的学生以当境者一员的身份,调动和发挥自身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再创造潜力,认真思索,切实体验,全身心地投入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要求同学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所描写的情景之中,去感受作品的情意,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就要努力使学生进到1934年作者写此文所处的时代中去,并感悟作者当时的处境,体察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客观描绘,正是作者当时心灵的折光和映射. 3,换角度思考.其实是一种对作品的语言作增,删,调,换,从而悟出原作表情达意的精妙的方法.高中教

      5、材守财奴中写到葛朗台赞美女儿,说:你真是我的女儿!他为何不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呢鲁迅先生在描绘祥林嫂手里拄着的竹竽下端开了裂,将这五个字删去行吗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的执字换成握,拉,捏,抚,牵等动词,表现力会有怎样不同培养学生擅长使用这种方法,对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的感情脉搏很有帮助,它势必能引导学生体察到作家创作作品那种特有的观察,感受,体验和情感. 三,悟性培养的升华应悟理 文学作品中的情,理总是相互交融,难分难解的,然而,它们又相互有别,理,往往决定着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所以感情强烈,就是因为情建立在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理性之上,否则便失去该诗震憾千古的感染力.由此说来,对文学作品的理性理解,应是语文教学中悟性培养的升华. 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据此,悟性的升华程度,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与阅读者的素质相关. 由此得知,悟理的培养起码得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让学生不断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成为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指导并帮助学生能在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面前,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

      6、了解它们的诸多侧面,让悟性的灵性戴上哲学的光环.第二,于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摸索出自己悟理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仍以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入境,以感知到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夏夜清华园内的一幅明丽,恬静的画面,接着在欣赏荷塘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画面中,学生便可以领悟到作者所处在那个白色恐怖年代里那种颇不宁静的心绪,体察到他彼时彼地内心那种淡淡的哀愁和难得的淡淡的喜悦的感情,进而,经过一定的思索和联想,学生也就自然领悟了一位民主爱国主义者不满当时黑暗现实而尚未找到出路,幻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超脱的复杂矛盾,苦闷彷徨的心迹. 悟性形成的因素的确比较复杂,但是,也是有方法可寻,那就是: 1,善于分析作品中的寻常小事,琐细之物的文字.文尚含蓄,常以微言寓意.司马迁在史记中评离骚时说:其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是深得文理之三味了.善教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留心微言,认真分析的习惯,使之对寓大义之微言往往有较强的感悟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由眼前竹中一滴水,看到西江十八滩,见墙头一枝红杏,知墙内满园春色的能力.我曾经在教授荷花淀时,就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人细微动

      7、作的描写让学去体味,他们从中均窥见了女人心底的瞬间波澜:突如其来的惊讶,深情的依恋,别后的为难,又继以理智的自律.从而认识到一个进步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 2,善于发掘隐匿因素.文忌一览无余,因为一些重要的语境因素或主旨,常匿而不露,踪消迹灭,或粉面半遮,造成种种跳跃的思路.授课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这类隐匿因素,是达到深刻理解,把握主旨的关键.就此,以下谈几点做法: (1)寻找隐境.隐境有间隔远的隔境和文面上玉颜未露的暗境两种情况.先看隔境.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在询问姐妹们读何书时,探得外祖母的口风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她明白了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位居至尊的外祖母,原来不喜欢女孩子多读书,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答话失了口,于是才在回答宝玉时改了口,以与老祖母的思想保持一致.这是她留心在意的具体行动体现.若对这相隔甚远的语境因素不联系起来作综合分析,那么理解就难得要领了.再看暗境.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一句描写极为有趣,此句描写众佳丽晨起理云鬓的情景,黑发被描写成绿云,其实语境不在文面,而是那林木葱郁的碧色和朝霞初染的晨光,如此文字描述的境界产

      8、生了妙趣横生的艺术美.如果杜牧直书黑云扰扰,乌云扰扰,则会大煞风景. (2)另辟蹊径.对文章的理解,往往问题十分复杂,包含着不同层次的性质和旨义,存在多异的认识,有险夷,曲直,明暗,远近等的区别,学生学习时常囿于一个固定的观念,惯于取道直夷明近,于是总难领会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很难抓住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要旨了.因此,阅读中悟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求其臻妙神境,揭示其蕴藉虚涵的意味,廓清那迷离的意象.(3)认识风喻.讽喻性作品的特点一般是,主旨不便说,或者不明说,故意遮掩,或者婉转暗示,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话中生活,弦外有音,含而不露的独特意蕴.现行中学教材运用讽喻手法的文章比比皆是,象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式的外交令;欧亨利式的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幽默;王熙凤讨好祖宗式的媚言诌语;过秦论,六国论的借古讽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巧喻等等,皆意隐不显,含而不露. 晚唐诗人朱庆余的绝句洞房昨夜亭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几很具含蓄的代表性.诗人想象主考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合时宜,又不便直露,以显失雅乏文,于是巧妙地以新婚燕尔,蜜意脉脉的闺房情事设喻,意寄笔墨之外,诗中所写,尽是闺房情事,而问考之事不露丝毫痕迹.两件事在诗中呈现一明一暗,巧妙地融为一体,寓意深切,熨贴而和谐,婉转而风趣. 不难看出,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提高学生善于分析作品中的寻常小事,琐细之物的文字,善于发掘隐匿因素的意识,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中那些意蕴含蓄,旨趣隐含的内容了,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删繁就简,抓住关键,深思明辨,提高对隐性文字的感悟能力. 悟性的培养是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是阅读主体者学生直觉力,想象力,知解力的三位一体,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培养,应该深引我们教师的充分注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心智活动的飞跃-“悟性”培养》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心智活动的飞跃-“悟性”培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