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城三月资料

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7662430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1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小城三月:在追忆中怀念,在琐碎中伤感 【摘 要】小城三月是凄哀的才女作家萧红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 的绝唱。在这个弥留之际的中篇里,她通过家乡少女翠姨的爱情悲剧给读者亮出 了作家亲身感受过的一段伤感、一段在异乡凄苦中剪不断的怀念,可以说这是笼 罩着整个小城三月的情感氛围。而萧红本是文学界公认的“风格”作家,如 所周知,她的文字总是放臵在琐碎之中,好像永远都有叙说不尽的丝丝怀念和鲜 明的悲剧意识,她坚守自我,在文学创作中至死忠于自己的人生情感,表达着一 段段潜藏在文字之下的忧怨和对命运的诉求本文将结合小城三月所透露 出的种种迹象和萧红本身的生命体验特点对这所有略作分析,其中重点还是放在 对小城三月作品本身的解读上面。不管行云流水也罢,断断续续也好,如果 能给人们一点启示,那么文章的基本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关键词】小城三月; 萧红; 悲剧意识; 怀念与伤感. 东北籍女作家萧红从1931年出生到1942年在病榻上离去,其一生只有短暂的 31 年,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仅仅是十年左右。在这短短的十 年里,她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清丽绝伦、富有深意的作品,像生 死场、商

      2、市街、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人们并不陌生。而小城三 月则是作家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最后一篇作品,可能算不上是萧红笔下比较著名 的代表作品,但因为它是绝笔,因而身份比较特殊,具有独特的论述价值;小 城三月最初发表于1941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文学杂志上迴,其叙事风 格则更像是她在生命即将终了时的绝唱。萧红的作品一贯都是于平静的叙述中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她总是用生活中的 琐碎小事串联起一段段故事情节,到后来终于串出了一个个令人神伤的悲剧。小 城三月是萧红这种风格的典型体现,尽管它的篇幅与故事本身都很“短促”。 我们知道,小说于春意浓浓、诗情画意中开篇,这样恬静淡雅而又不失喜庆的开 场却讲出了那么伤感的故事,我们不禁要问上一句“为什么”?其实,从作家的 叙事心理上来讲,这是一种因长期生活在凄凉悲苦中而孕育出的个人情感的自然 流露,什么样的作家创作什么样风格的作品,这是理所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是: 一个作家其风格的形成是长期的生活感受、或者说是生命体验所结出来的果实, 而萧红自然无法脱离其踪。但是要说明白这个很宽泛的问题是需要一番心血的, 笔者下面将分出几个小段落,对小城三月的悲剧性意识、翠姨的生命底色

      3、、 作家意欲表达的主题思想、还有作品本身的情感基调及其萧红自身的风格做一些 探索。一、三幕悲剧 围绕翠姨的爱情故事而展开的小城三月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悲剧,但是 若要留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大的悲剧之下还潜藏着包含了翠姨的悲剧之内 的三个“小悲剧”,那就是:翠姨的爱情悲剧,翠姨妹妹的婚姻悲剧、我的“堂 哥”的悲剧。同时,这三幕小悲剧之间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翠姨的性格是那样的内敛,在没有遇到“堂哥”之前的她总是和“我”谈一 些只有纯真无邪的少女才去关心的问题,比如说衣服应该怎样的穿、穿什么样颜 色的、穿什么样的料子、走路时应该慢还是快,甚至买一个别针也要拿给我看, 这很具典型的反映了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少女在正在受教育的“我”面前的矜持, 矜持的背后初步显示了翠姨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一个少女很羡慕接受教育的同 龄人、又很渴望自己也能受到如此的教育,那么当她的所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他的生命感受无疑是很悲凉的。另外,正因为翠姨的性格比较内敛、矜持,所以 她把很多自己本来愿意做的事情却不愿意讲出来让别人知道,用作品中的原话讲 就是“她似乎要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

      4、值 得听她的告诉”这样的性格特征在“买绒绳鞋”事件中简直是表现的淋漓尽 致了:她其实早已经喜欢上了绒绳鞋了,但是她却一直不说,等到这件东西已经 不再流行的时候,却突然提出来自己想去买,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她其实也知 道这样不好、她的命由此看来是“不会好的”,但仅仅只是这点觉悟而已,甚至 到生命快要结束的那一刻她也没有把自己的心里话完整的讲出来。这种欲说还 羞、心里头喜欢,嘴角上却不说的性格弱点是造成翠姨生命悲剧的根源之一。对 于堂哥,他很喜欢,却一直不说出来,最后的酿成的结果是大家都对翠姨的死很 莫名其妙。在悲苦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又没有人能够理解,何其悲哉!第三, 严格的说,翠姨并不是没有觉醒过,比如她慢慢的开始了解到别人拥有的美好自 己也可以去享受,但这些都是被外界刺激的结果,她自己只是被动的模仿了一下 罢了;因为缺少了主动性,她的那些表面觉醒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与翠姨的悲剧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翠姨妹妹的婚姻悲剧。为什么说这只是个 婚姻悲剧呢?原因在于,翠姨的妹妹压根就没有去爱过什么男人,无所谓爱情。 看起来似乎我们的翠姨妹妹很开放,外面流行的很多东西她都是第一个试验,在 没有结婚

      5、以前他的人生是喜剧的,消受尽了作为一个少女的舒心,而在婚后她的 生命却是毋庸臵疑的悲剧色彩。一旦结婚,她就会掉进一个守旧的牢笼里边,被 粗鲁的丈夫欺打,从此就会和幸福绝缘。说深一点,这种人的悲哀在现实中不见 得就比那些因种种原因而得不到爱情的人浅些。事实上,她(翠姨的妹妹)最后 还是被惨烈的现实吞没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为这种女 性命运的改变创造出条件,一方面还和她们本身的因素有关:爱慕虚荣,满足于 眼前利益,没有人性角度的彻底觉醒,其人生注定是要以悲剧收尾的。这样的看 似“弃陈出新”,实则是悲哀的前奏,在读者的眼里,因了这样的前期喜庆,就 更鲜明的衬托出了后期的悲剧性;而在作家自己的叙述中,也是一种由喜入悲的、 由衷的哀叹。如果说翠姨和翠姨妹妹的悲剧是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相比之下“我 的堂哥”的悲剧则是隐形的,可能一般人不会去关注他的悲剧性。本质上,这里 所说的,悲剧性”属于那个时代受过改良教育的青年的悲剧。悲就悲在他自己其 实也不是完全意义上开放了的或者是觉醒了的新人,他只是形式上(比如穿着、 谈吐等)的醒悟和变化。其心理深处依然是旧时期的内敛与保守,如

      6、小说中所讲 的在翠姨父亲的面前他竟然不知道究竟应该是维护自己还是维护翠姨。在传统与 新潮之间,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并不十分懂得争取主动。他接受了新式的教育, 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身边的一幕幕悲哀,甚至他对那些我们现在谈的、古时候的人 性的悲哀全然没有察觉,今天说来,无疑是悲哀至极的。我们一般谈论萧红的时候都会挖空心思的去想一些辞藻去形容她的独特风 格,比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比如“诗化的抒情”,又比如“以乐景写哀 情”等等,这些看起来都很新奇,也确实真有其事。其实这里面尚有一个为人们 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底色:悲剧意识。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性一般是没有人怀疑 的,这是我们真真切切能在其作品中读出来的情感基调之一。上述的三段悲哀不 仅是流露在作品中的凄凉,更是作家本身的哀叹。不管是再现也罢,是表现也好, 不变的是浸透了作品、作家、读者的三位一体的悲剧意识。二、两处折磨(现代 VS 传统)这里仍旧从翠姨的爱情悲剧谈起。翠姨在经受着两种社会文化意识施加给她 的两处折磨。这两种文化笼统的说就是新旧文化或者说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我们知道,翠姨有很多的时间是在,我家”度过的,由于我家是一个“咸与维新

      7、” 过的开明家庭,所以她得以接受了很多新的先进文化的熏陶,比如“风琴”、,网 球场”、“哈尔滨城里头读书的又对女性特别友善的男学生”等等,这些都构成 了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氛。同时,她又是一个旧社会的产儿,从小就接受的是封建 礼仪型的那套指教,思想封闭、性格保守矜持。这样,所谓的新旧文明交织在一 起,对翠姨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一股心理上的多愁善感。一方面,她 从表面上接触到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气氛,并诞生了向往的思绪;另一方面,她只 是一个传统的、在旧环境中长大的中国少女,她无法摆脱自己而去超然的生活。 她背着旧社会的精神枷锁,在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新社会面前找不到出路、觉醒后 无路可走迴。正是这两种文化意识的相互交织,把翠姨命运的悲剧性点燃了。这是两处折 磨,折磨的最终那个结果是翠姨欲罢不能,忧虑成疾,黯然谢世而去,留下了无 尽的深思,通过作家的笔端,流出一段没有觉醒的悲伤。(待续)小城三月:在追忆中怀念,在琐碎中伤感 2三、一种呼唤(个人觉醒和社会觉醒)难道萧红笔下流淌的仅仅只是伤感么?其实,伤感的背后还有着作者个人的 一种诉求:即要求个人觉醒、也要求社会觉醒的呼唤,只是这样的、伴随着

      8、创作 活动本身生成的隐性意识潜藏在了作家平静的淡淡的叙述当中,很难被一般人发 现而已。萧红说过:,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着作者起 着一种思恋的情绪迴”。那么和作者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熟悉起来,肯定是 要有所希冀、有所目标的,他们(指作家)不可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们是 因为有了情感表现的需要而去写作的,尤其是五四以来直到建国前的那些作家, 像萧红这类自身就有着深厚的生命体验的作家就更是如此了。萧红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毕竟是进过学堂的,而且她的一生又凄 苦不断,所以她深切的知道和理解人们命运的不幸之处,并对此有着深深的同情, 同时还希望这一切都能好起来,所以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来一种呼唤。小城三月 在行文中细致地描绘了围绕着翠姨展开的一系列悲哀的故事,并且在平淡中揭示 出了造成这些悲哀的具体原因,包括社会环境角度的和人性角度的。在此基础上, 作者顺理成章而又意味深长的在小说的结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与呼唤:“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 的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些日子。”萧红是在用自然的春象征着人间的春,即就是社会

      9、环境与人类命运的和谐 之风。但是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想法仅仅只是一个理想而已,所以现 实逼迫她在无法实现这一切的时候通过笔下的悲鸣,带着殷切的希望进行一种渴 望型的呼唤。当她快要离亡,而没有看到春风吹遍人间的时候,她呢喃着:“我将与蓝天 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了别人去写,身先死,不甘不甘iviv”这是她 与命运不断抗争、不断追寻自己心底呼声的低鸣。就像雪莱说的那样,在小城三月中,作者是把希望与呼唤用无助的绝望 表达了出来。“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天还会远么? ”可惜的是,萧红在写 完了小城三月之后,再也看不到春天的景象了,只把那一段低沉的呼唤留给 了后世,给我们的同情心留下了许多悲惋与遗憾! 四、结语:在追忆中怀念,在琐碎中伤感说是结语,其实是对萧红小城三月文字风格与情感氛围的一种解读。在女性文学史上,萧红比不得庐隐、凌淑华、石评梅还有冯沅君等人那样有 极其深厚的教育背景,因而她没有学贯中西的知识底蕴,但她和她们一样,同样 具有“才女”的天赋。她与那些人(指庐隐等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写作都是从 现实生活中取材,但是萧红的作品中却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和近乎直书的呐喊, 所以人们认为萧红的写作风格比较边缘化,没有正统的章法,其实萧红只是,更 真”了一些而已,她就只是懂得应该稀松平常地去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 萧红又是细腻的,她的作品已然细腻到了每一个词句都能细细玩味的地步,尽管 这些词句话语删去一些后仍然不会让故事的整体变味,但是若多了它们无疑更 好。这却纯然不同于那些宏魄的作品,虽然少了有些词句就会让故事变个方向, 但它们放在那儿却绝然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这都是风格,无所谓孰优孰劣,这 里想说明的只是这样一句话:萧红确实与别的作家不一样,其风格堪称迥异。读起萧红来,我们总能在恬淡与平静中感受到丝丝俏皮的怀念,就好像一刀 切开了一个新鲜而古老的南瓜,点点汁珠,都是追忆,追忆中透出的是对逝去的 怀念,我们试看下面的评语:,沉浸在往事的回想之中,萧红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然而接踵而来 的是心境的愈加悲凉。这种心境投映在创作中,便使得她的作品在恬静的追忆中 弥散着淡

      《小城三月资料》由会员工****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三月资料》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