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10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0738537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总论: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1 .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思邈,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一一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2 .明清伤寒学派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维护旧论派:遂辰,志聪,锡驹,念祖(修园)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尤怡,钱潢(以法类证)修园,包诚(分经审证)疡门开手第一方。二、医经学派: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座疮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五、河间学派完素 寒凉派 火热论(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六、易水学派元素杲七、攻邪学派 从正“汗、吐、下”八、丹溪学派养阴九、温补学派宋局方温燥金朱丹溪 寒凉降火苦寒明温补清寒凉十、温病学派 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温热学派:叶桂,吴藉,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造奉,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1 .麻沸

      2、散:羊那幽茉莉花根当归菖蒲2 .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3 .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思邈著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掷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革芨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 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皮半夏白薇菖蔚茯苓 神新: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对伤寒论的研究 采用了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以方类证” “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2 .关节不利,疼痛 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3 .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 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类中风风,虚 症积聚属肝,胸痹属心,痢疾属脾。小建中汤衍变的类方:补当归建中汤,补川苜汤,大补中当归汤,黄芭汤 千金要方外两方面L对外风治疗:大小续命汤(兼痰热)驱散风邪为主治疗真中风的代表方剂治疗中风莫忘:小续命汤

      3、经络宣通气络血络脑血栓:小续命汤合牵正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活动不利,舌软色暗,脉小紧)2 .阴液匮乏,痰火肆虐,风多见热证平肝熄风,清热化痰,初发病时以清热涤痰治标为先,宜竹沥汤,又宜服羚羊角,石管等3 .血证 苇茎汤?钱乙重望诊目证面上证重剂型丸散膏圆小儿药证直诀一、“脏,腑柔弱,血气未实”一一小儿生理特点,外易为六淫所侵,易为饮食所伤“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一一小儿病理特点,以妄攻误下为警戒(若误,先救药误,后治本病) 益黄敬(补脾散):皮丁香诃子青皮炙甘草温中理气,健脾止泻。二、发展儿科诊断方法六种常见脉象:“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须为肾。目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三、确立儿科五脏辩证纲领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心气热:导赤散心实热:泻心汤心虚热:生犀散心虚肝热:安神丸肝实热:泻青丸肝肾俱虚:地黄丸脾实热:泻黄散邪热伤脾:玉露散脾虚:益黄散肺实证:甘桔汤或泻白散肺虚证:阿胶散肺有痰热:亭芮丸肾虚证:地黄丸四、论治惊风的经验急惊风:心肝

      4、”热盛则风生“,(痰热客于心胃,阳盛而阴虚;无阴;受大惊,高热)慢惊风:脾虚损,脾虚无阳,吐泻等病后。完素一、1.火热论2.脏腑六气病机说3.玄府气液说4.亢害承制说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经宣明论方二、学术理论1 .脏腑六气病机说(主要说明每一脏腑各有其特性)脏腑本气:肺气清,肝气温,心气热,脾气湿,肾气寒。(盖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治脾土之病,应以“补泻脾胃之本者,燥其湿则为泻,润其燥则为补”为原则。“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互相干而病也”“热在心则实,在肾则虚;寒在心则虚,在肾则实”2 .玄府气液说玄府:气液运行的通道。经:汗空“无物不有”“乃出入升降,道路之门户也气海之隧道纹理”“玄府气液宣通”与“神机出入”有密切关系玄府郁结则“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玄府闭塞原因:主要为热气怫郁。“热盛则媵理密闭”旨在研究与论述人体精、气在幽微难见的“玄府”中运行的情况。3 .亢害承制生化和制约。“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中本质与现象的在联系。物太过则有制约。“比物立象”天气的承制一一人体脏腑的变

      5、化五运六气偏亢过极,破坏了它们之间的正常承制关系木板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板似木。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谓之亢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三、治疗经验治热病善用寒凉,自制双解、通圣寒凉之剂。(防风通圣,黄连解毒)消渴病:消渴,消中,肾消。病机:燥热。猪肚丸,根丸,人参白术散中风:地黄饮子 肾虚阳伤,痰浊上蒙主开发郁结,宣通气液。木香黄连丸: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治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芍药汤。氏治病强调一个“通”字。增加了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元素学术理论:1.总结脏腑辩证理论脏腑病:“本病在脏腑”“标病在经络 虚实寒热:“是动”“所生病” 如“肝藏血属木,胆火寄其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肝之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月经病等肝之标病:寒热症,头痛,吐涎,女人少腹肿痛等“凡肝实则两胁下引痛,喜怒,虚则如人将捕之”“肝中寒,则两臂不举,舌燥,善太息”“肝中热,则喘满,多嗔,目痛,腹胀,不嗜食,所作不定”“肝虚冷,则胁下坚痛,目盲,胃痛,发寒热如疟状,不欲食,妇人则月水不来,气急”“是动,则病腰痛,甚则不可俯仰,丈

      6、夫蕨疝,妇人小腹肿,甚则嗡干,面尘脱色;主肝所生病者,胸中呕逆,除泻,狐疝,遗尿,痛闭病”肝:有余泻之(行气血,镇惊搜风) 不足补之(补气血)本热寒之标热发之2.医学启源(泻木,泻火,攻里)(和解,解肌)探讨遣方制药理论味为阴,味之浓为纯阴(大黄),味薄者为阴中之阳(茶苦) 气为阳,气之浓为纯阳(附子),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淡竹叶)炮制:熟升生降根梢:根升梢降,中守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黄连泻心火,黄苓泻肺火,白芍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石膏泻胃火。3 .药类法象风升生:味薄则通 味之薄者,阴中之阳 防风、荆芥热浮长:气厚则发热 气之厚者,阳中之阳 干、附子、肉桂 湿化成中央: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淡,其兼味苦甘辛咸,在人以脾应之 黄英人参 燥降收:气薄则发泄气之薄者,阳中之阴寒沉藏:味厚则泄味之厚者,阴中之阳大黄、石膏4 .创药物归经和引经报使太阳:在上者,少阳:在上者,阳明:在上者,羌活。在下者,黄柏。柴胡。在下者,青皮。 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厥阴:在上者, 太阴:白芍 注重扶养脾胃,青皮。在下者,柴胡。少阴:知母脾喜温运,胃

      7、喜润降。治脾宜守补升。治胃宜和攻降。“养正积自除”从正攻邪派儒门事亲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一、学术理论攻邪理论:1.论病首重邪气 (天地人、汗下吐、上下中) 2.论天地人三邪发病 3.贵于血气流通治疗经验:1.祛邪三法 汗法:疏散外邪(解表):漂、洗、熨、烙、灸、蒸、熏、 出血二发汗针刺、枝射、导引、按摩。吐法:引涎、追泪、漉涎、噫气 不卧散:川茸石膏藜芦甘草人参细辛 止吐:藜芦一葱白石药一甘草、贯众草木药一麝香 下法: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2 .食疗补虚“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治腰五药:杜仲牛膝狗脊骨碎补川断3 .情志疗法以情胜情杲 东垣老人 补士派 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 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一.脾胃伤说1 .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元气即真气,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 “人身诸气莫不由胃气所化,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2 .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自然界一切事物时刻运动着,运动形式:升降浮沉。3 .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伤发病主要病机:脾胃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主要病因:1.饮食不节则胃病。杀HP中药:蒲公英2 .形体劳逸则脾病3 .精神刺

      8、激(三者中最重要)(逍遥散)累及它脏:“脾胃一虚,肺暴受病” “脾胃虚弱,阳气不开”“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二、伤热中证:脾胃伤,元气不足,阴火炽盛。阴火:虚之火,气虚。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坎高丸:黑豆大枣。(治虚劳)三、制方遣药特点1 .益气泻火益气泻火并重(元气不足,阴火炽盛):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益气升阳为主(补中益气汤):治本之法泻火降火为主(朱砂安神丸):不宜久服,2 .升清降浊升清之法:调中益气汤治噎嗝:润肠丸降浊之法:三棱消积丸降浊之中佐以升清升清降浊并用:通幽汤、丁香茱萸汤。补中升阳和中汤:氏治麻木代表方(补中益气汤+白芍当归甘草黄柏苍术茯苓泽泻草豆蔻佛手草)朱丹溪朱震亨元代代表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一、阳有余阴不足论阐述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旨在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天人合一(天道即是阳有余而阴不足)1 .人之阴阳动静,动多静少。2 .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3 .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二、相火论1 .相火为生命之动力一生理之火2 .相火妄动则为贼邪一病理之火:指人体功能过于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

      9、。原因:房劳过度;饮食厚味;情志过激等。三、阴升阳降论从五脏、水火、气血三方面论述。(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心肾相交)治疗经验:滋阴降火,补阴配阳。“杂病用丹溪”气(四君)血(四物)痰(二)郁(越鞠)1 .滋阴降火法“气有余便是火”:相火妄动致脏腑功能活动亢盛而表现为阳热有余。代表方:大补阴丸(阴精虚,补阴即火自降)(阴血虚:四物+知母黄柏)2 .升补阴血法代表方:四物汤。阴虚阳盛,强调静养、淡食。3 .气病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元气,尤其重视后天脾胃之气及气机失调的治疗。气虚、脾胃虚弱不欲饮食:四君、六君。脾胃气虚,饮食不进,呕吐泄泻,或病后胃气虚怯者,参苓白术散主之。“形病相应”一一可治。病后发呃逆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现。4 .血病治疗经验重养血活血,以四物汤为主方,重视气与血的相生关系,重视相火对阴血的危害。阴虚火旺:四物+清相火。妇科血病:以气血虚实为纲,以四物汤养血调经为主剂(补血药多于补气)5 .痰证病因病机:脾虚、气郁。“百病兼痰”痰核(脂肪痛)一一痰在皮里膜外:荆沥、竹沥必佐汁。痰在胁下:白芥子。二汤为治痰基本方,理气健脾,燥湿化痰。6.郁证滞而不通。病因病机:气血郁滞一一脾胃为升降枢纽,凡郁皆在中焦。辩证:气郁关键一一郁而化火治疗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由会员枫**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