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07061132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间型企业:如何打赢人才的“资源战争”苗兆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沃纳菲尔特认为:企业竞争先后经历了劳动力、制度、技术的竞争阶段,今后,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将成为市场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所有资源中,最为宝贵的就是人才。对中间型企业而言,人才已经成为公司。对中间型企业而言,人才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许多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血本,却面临一方面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又无人可用的窘境。即使好不容易觅得良才,一次次的阵痛却不断袭来:从方法到理念,从执行力到价值观,“空降兵”们都与公司多年的既有习惯格格不入;随着公司的“吐故纳新”,原有的薪酬体系显得不合时宜,任何对新老员工的厚此薄彼都会引发不满,令士气一落千丈.对中间型企业而言,如何走出“中间型人力资源困局”,使人才培养与引进成为系统建设与战略转型的助推器?【案例1】王总是Y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最近他的心情不大好。董事长胡总认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存在不少问题,他责令王总尽快解决。“求贤若渴”却为何“无人可用”首先,胡总对“创业元老”们的状态很不满意。要知道,Y公司是在业界也算小有名气,可公司近年业绩增长明显放缓。胡总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业元老缺

      2、乏学习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为了改变局面,公司引进了职业经理人。然而,在如何使用这些人才的问题上,胡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些职业经理人拥有新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对公司的发展不无裨益;但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的一些想法总是有意无意地遭到“元老们”的抵触和反对。最近,胡总想擢升几个表现不错的职业经理人,可又怕因此伤害了元老们的感情,触动企业的根基,最终只能作罢。其次,公司的薪酬体系存在问题。从创业之日起,Y公司就一直沿用“谈判工资制”:即在薪资上采用“随行就市”的办法,员工入职后的待遇是由其与公司谈判确定的。这种“谈判工资制”的弊端显而易见:由于每位员工的待遇都是自己“谈出来”的,很多员工“同工不同酬”。尽管Y公司一直对薪酬严格保密。但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知道别人的待遇后难免有人心里不平衡。一些员工甚至直接找到胡总,要求“同工同酬”,这令胡总不厌其烦。再次,引进的人才常常“水土不服”。近年,Y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惜血本, 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了物色到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总监王总干脆当起了“伯乐”,四处“招贤纳士”。令人惋惜的是,尽管Y公司引进了不少优秀人才,但却

      3、鲜有人能真正融入公司。不可否认,职业经理人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却并没使Y公司的业绩实现增长;新引进的人才忠诚度不够,稍感不如意就辞职走人;新人与老人之间很难融合,创业元老们嘲笑职业经理人只会夸夸奇谈,职业经理人则嘲笑创业元老思维陈旧,器局狭小;一些职业经理人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创业元老们之间磨合已久,团队意识更强。最后,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公司不断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事业部的经理却总抱怨无人可用,一些中层甚至“股肱之臣”相继离职。于是,胡总开始反省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引进人才绝对没错,但为何总是事与愿违?其实,对于公司存在的问题,王总早就心知肚明。但他也深知,这些问题相当复杂:创业元老曾为公司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当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之时,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要知道,这些元老和老板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战斗友谊,处理不好是很难收场的;薪酬激励同样相当棘手,尽管王总深知公司的薪酬体系有失公平。但他也深知“工资是刚性的”,涨工资容易降工资难。新老员工之间的融合同样并非易事。由于经历上的不同,新老员在价值观、能力结构、行事风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4、一些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眼看着自己的上司和上司的上司都是从外部引进的,便难掩失望之情:自己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呢?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面对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胡总和王总怎一个“纠结”了得。谁是“中间型人力困局”的元凶?“无人可用”已经成为掣肘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的问题。一方面,创业元老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已经不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甚至沦为企业的冗员;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发展,中间型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于是,人才引进往往被中间型企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结果便是,在企业中高层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毋庸置疑,这种集中式的人才引进确实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知识和经验,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负面的结果:随着人才的引进,原有的业务骨干感到自己被逐渐边缘化,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在失望之余甚至萌生去意。新进人才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具有不同企业经历的“多国部队”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但这些听起来新颖的观念很难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一些观念甚至与企业既有文化和习惯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很多企业缺乏统一的薪酬体系,不同时期、不同员工的薪资可能迥然不同。这不仅使员工心理失衡,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企业内部员

      5、工被“不同的薪酬”贴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严重时造成企业内部政治环境复杂,人际关系恶化。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困局的元凶是谁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间型企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实际上肇始于在创业时期。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日本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成熟企业演进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出现过“中间型问题”。大前研一发现,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出现“中间型问题”的时间早晚不同,美国企业通常在销售收入超过12亿美元时出现中间型问题(表现为增长速度放缓,经营效率急剧下滑,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等特征),而日本企业通常在销售收入达到1.2亿美元时就会出现中间型问题。为何日美企业出现问题的时间不同呢?大前研一发现:日本企业创业成功的标准比美国企业低,相对而言,日本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储备与规划较少。因此,日本企业通常比美国企业更早遇到“中间型人力资源困局”。其实,中国企业的“中间型人力资源困局”来得比日本企业还要早。对多数行业来讲,当企业销售额达到2亿3亿元,中间型问题就出现了。与日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劣,市场竞争层次更低。为控制成本,创业企业在

      6、人力资源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通常只考虑现实的投入产出效率,对员工的成长、学习则无暇在组织层面统筹安排。在创业阶段,人力资源上的“欠账”并没有显现。直到有一天,当企业需要战略转型时,员工的能力已经和企业发展要求严重脱节,不仅创新乏力,甚至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阻力。此外,中间型企业的职业化人力资源市场也不成熟,创业企业的员工很少来自职业化人力资源市场,更多地来源于非组织关系所维系的圈子。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下,中国创业企业更早遇到人力资源的瓶颈可谓顺理成章。“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本质是企业组织化过程中“更广更深专业化要求”与“创业期形成人力资源固有结构”之间的矛盾。企业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自从亚当斯密发现财富创造效率来源于分工这一基本规律后,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就进入了快车道。在创业阶段,企业因规模所限,很难有足够的任务量支持细化的分工,这一时期,“多面手”更加适合企业的需要,对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多面手更受欢迎。因为这样不用雇用更多的人。随着规模的提升,企业内部的分工水平逐步提升,需要更是专业水准的人才,早期如鱼得水的多面手却陷入“会十八般兵器,却样样稀松”的

      7、窘境。专业化分工深化衍生另一个问题是协同。不同专业之间需要协作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因此各专业之间需要建立共同遵守的协同规则,这种规则在很多情况下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对于多面手来说,不同的技能往往统一于自身,但在协同方面却缺乏经验。这很像靠手艺为生的匠人,很难适应专业化协作的要求一样。这种人力资源结构上的矛盾便成为中间型企业很难逾越的一道坎。“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中间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创业时期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历史欠账,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继续用功利的态度对待人力资源,不仅会造成管理层与员工的对立,也会破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连续性,使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发展脱节,战略成为空中楼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间型企业应着眼于人力资源问题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引导人才转型,另一方面在组织安排上基于现有人才结构,对人力资源进行“补课”。从“事后论功行赏”到“利益共享平台”为了有效解决“中间型人力资源”问题,使人力资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助推器,中间型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变革,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打造一个人力资源平台。而对中间型企业而言,明确利益共享机制是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有效运行的基础

      8、。只有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承担起责任,企业才能够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引导,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做出合理的规划。员工能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承担责任,取决于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企业在创业阶段很少有清晰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分配上通常采用“论功行赏”的模式:不强调目标约定,而强调事后灵活分配。事前即便有约定,如果企业整体业绩不理想,承诺也可能不予兑现,即便没有约定,如果年终业绩不错,老板也会有所表示。这种分配模式的基础是所谓的“江湖”或“义”文化,强调相互之间“不辜负”,而不是基于契约文化。在这种分配模式下,企业的领导人在利益分配上处于支配,员工在人格上并没有完全独立,他们对企业领导人存在或多或少的依赖关系。这样一来,员工很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起责任。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契约为基础,在这种关系模式之下,企业成员之间应当首先围绕企业整体,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形成各自的目标,进而约定个人完成目标应得的回报。在利益共享机制下,员工的人格是独立的,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承担责任。总之,中间型企业应改变原有“事后论功行赏”的分配模式,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是其进行人力资源变革的基础。

      9、中间型企业在搭建利益共享平台时,应本着开放的原则,避免人为设置进、退障碍。华为老板任正非就深谙此理。【案例2】1987年,任正非在创立华为之初,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公司允许内部员工持股。1995年,华为销售突破14亿元,“中间型问题”变得日渐突出。在任正非的授意之下,华为基本法顺利出台,它标志着华为完成了成就一个伟大企业的系统思考,为日后华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华为基本法,华为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内部利益共享平台明确下来,从而将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华为的股权结构是开放式的,当有持股员工退出时,除了竞业禁止和保密条款之外,并没有别的附加条件。这不仅保证了利益平台的信誉,也激发了员工的动力。开放式结构没有造成大规模流失,大多数员工选择在企业不断学习、提升,从而为华为储备了充裕的人力资源。在搭建利益共享平台时,中间型企业应兼顾历史因素,解决历史欠账。【案例3】Q企业是一家刚创业时间不长的中间型企业,为了解决“中间型企业问题”,老板决定吸纳优秀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层,但此时的Q企业销售额不足2亿元,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于是老板希望通过期权方案来激励职业管理层。但这时却遇到了另一个麻烦:创业元老们明知不能适应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却不愿退出管理层,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冲突不断。为此,Q企业专门制定了创业元老退出机制与退养方案,对创业元老的历史贡献做了评估,根据评估等级授予每位创业元老不同的原始股认购权,并根据工作年限为每位创业元老建立了养老基金账户。公司承诺,如果这些元老选择退出企业,可以根据认购的原始股权和养老基金的额度享受企业分红。通过这一方案,Q企业解决了历史欠账问题,也让元老们心甘情愿地让位于新招募的职业经理人们。对于那些经过评估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元老,则允许其通过竞聘担任合适的职务,同样可以享受期权激励。Q企业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管理层的职业化改造,将公司顺利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建立企业内部的人才“孵化器”人力资源的自我供给、自我补充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哪个企业单纯依靠外部人才就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因此,能否搭建起有效的人

      《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会员大米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间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