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濯水古镇导游词1

1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5701405
  • 上传时间:2023-1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濯水古镇导游词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您们好!车上或广场:开场白欢迎你来到千年古镇一一濯水。我是导游员XXX,希 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并祝大家旅途愉快!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南部,距黔江城12公里。渝怀铁路、 渝湘高速、319国道从这里穿过,交通十分方便。濯水古镇 集古商埠建筑群与自然山水、地质奇观、人文胜迹于一体。 清澈的阿蓬江、神奇的蒲花河、灵秀的古镇,成就了濯水诱 人的魅力。濯水古镇的商埠历史起于唐末宋初,是土家族地 区史上最具开放和文化交流意义的商贸集镇。1000多年来, 濯水经历了无数风雨,积聚了巴、楚文化的交融和久远的华 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闪光的智慧和宝贵的人文遗产, 让我们从中领悟从政、经商、为人之道。各位朋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濯水的图腾墙,墙高3.3米,长28米。图腾墙主体为抽象的西兰卡普图案,中间 的主图为白虎,是我们这一带土家族人的图腾。传说土家族 的祖先縻君死后,魂魄幻化为白虎,因此土家族人有崇敬白 虎的习俗。各位朋友,请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是2009年修 复重建的濯水古镇标志性建筑,濯水三大会馆之一一万寿 宫。万寿宫是我国古代会馆文化的代表,遍布全

      2、国各地。万 寿宫也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等。 这里是濯水古镇娱乐、聚会的主要场所,濯水人俗称这里为 “戏楼”。明清时期,江西商人带来了昆山腔、湖广会馆一 一禹王宫的南戏和濯水的后河戏在这里进行着艺术交流,使 三大古戏都有了创新和发展。大家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来这里 欣赏至今还保存下来的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河 | - - 占戏。万寿宫高15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气势宏大,做工 精细。请大家向上看,万寿宫的最上面是一个宝鼎,宝鼎下 面是莲花,莲花下面大家看是什么呢?看出来了吗?对!是 蝙蝠。在这里是借蝙蝠的蝠喻幸福的福。戏楼正面雕刻的是我国四大名著里面的一些场景,正面 最上面一排雕刻的从左到右依次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马 超追曹、三英战吕布、赵云救子,中间雕刻的是我国 古代的琴、棋、书、画、最下面一排雕刻的是红楼梦里 面的片段元春省亲。侧面:左边是千里走单骑,右边 是桃园三结义。禹王宫、李家老街接下来我带大家看看修复重建后的禹王宫。禹王宫是濯水又一会馆建筑。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二年 (1797年),供奉大禹。于1982年被一场洪灾破坏,现在恢 复重建。历经明代的“赶蛮

      3、拓业”和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大批外省移民陆续来到濯水。作为具有地缘性质的帮会机 构,禹王宫主要职能是联络湖南、湖北来濯水的商人乡情, 以壮乡威。所以,它是祭祀故地名神、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 之所。来自湖南龙山和来凤的两个戏班子常年驻扎于此,演 出从湖南带来的南戏。湖广会馆一一禹王宫是濯水古镇繁华 商埠历史的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濯水移民文化、 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朝门朝门本是古代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为由此门进行入正 朝,所以称为朝门。由于濯水古镇上码头直达万寿宫、禹王 宫两大会馆,所以当地人就把禹王宫边的这道门叫朝门。走进老街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走进古镇老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 长约1000米,宽4至5米。老街两边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 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 建筑的完美结合,坚毅中透出柔情,古朴中饱含哲理。道德碑现在大家看看这座道德碑。这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 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上刻“天理良 心,四个大字,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 于“天理良心”。天理重他律,良心强调自律,两者相辅相 成,在濯水古镇的商

      4、贸活动中影响极其深远。如果以此作为 安身处世的标准,那么,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会大大锐减。这 是濯水古镇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濯水古镇之 魂。道德碑边上的雕塑是一组公平买卖的场面,商家在售货 时秤杆高高上翘,说明他的买卖非常诚信,这正是“天理良 心”的写照。大家可以在此拍张照片,以作纪念吧。同时也 警示自己,讲求自然之理,保持善良之心。无论为官为商, 请记住“天理良心”。濯河坝讲堂濯水以前曾叫濯河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河坝讲堂。 濯河坝讲堂原为樊家宅第,建筑面积386平方米,三进合院 建筑,坡屋顶砖木结构。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开设古 镇第一所义学讲堂,这比黔江区主城最久远的三台书院还早 三年。从中可看出濯水古镇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也曾有进 士和举人出自这座宅第。自民国时期,濯水就一直有较多学 子外出学习,他们也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这让我们看到了 商儒并重的世风。这栋建筑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不设 大门。门楣木雕极其精致。两个天井之间也没有门,是一片 适合学子活动的空地。濯河坝讲堂最独特之处在于这种凉厅式建筑。“凉厅街” 这一古建筑形式早已驰名中外,引起建筑学界极大兴趣。

      5、目 前在全国古集镇中,除四川犍为和濯水古镇的凉厅街之外, 尚无发现,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这里也是古镇上 唯一没有大门和售货柜台的大院;宅院空间具有较为严谨的 空间序列,造型独特,各进呈梯级移位,递次变化,并呈现 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凉厅街也体现了徽派古民居 与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结合。光顺号各们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水古镇第一大院一一光顺 号。光顺号是明清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建筑面积880 平方米,是镇上最大的古建筑。光顺号的大门是目前我国西 部古镇中发现的唯一的卷斗门,也是镇七大院中唯一采用两 开大门的大院,也是镇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 是典型的会馆式商号建筑。这座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 镇上的一家客栈,后来卖给了一个叫余光顺的当地医生,于 是改名号为光顺号。余光顺是一个瞎子,由于医术高明,被 人们称为“余神仙”。大家跟着我边走边看。这是一栋三进两天井木结构合院 建筑。各进之间用青砖墙体分隔,一门相连,门框为石条打 制。独特的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 很好。大院左右两厢三楼都有一个冲天阁楼。内院共设有七 段栏杆阳台,具有典型的会馆式商号

      6、特征。汪家油号现在我们一起参观汪家油号。汪家是濯水古镇近代工商业的领头羊。汪家拥有的房 产,占了当时整条街中建筑的三分之一。他们长期经营多种 加工业,仅榨油作坊就有三个,汪家油号是目前尚存的一个。 除了三家榨房,还有酿酒、烟墨等产业,另外还经营票号、 钱庄、运输等商务。民国时期,他们就拥有两台木炭汽车, 镇上的人们用“汪家的银子”来形容当时汪家的富有。汪家油号三道大门和三个天井在一条中轴线上,给我们 一种庭院深深的直观感觉。这座大院的格局大气中透着保 守,蕴含着浓重的明清封建习俗。丰富多变的空间布局和别 具匠心的设计施工,体现了 “前店后坊”的古商业建筑形式。 大院南边与钱庄共用山墙。作坊内现在除了原来土法榨油的 工具外,已经变成了做绿豆粉的作坊了。今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一下列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濯水名小吃 绿豆粉制作工艺。烟房钱庄现在我们到了濯水古镇最古老的“银行”一一濯河坝烟 房钱庄。烟房钱庄是濯水早期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信用机构,主 要投资方为濯河坝烟房老板、徽墨制造商詹信安。钱庄除办 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发行钱票,凭票兑换银元、货币, 老百姓称其为“钱店”。由濯河坝烟房

      7、钱庄发行的钱票多采 用十孝图为主图,雕版印刷,这种钱票很受钱币臧家的喜爱, 在拍卖市场也多次露面,是我国早期钱票的典型代表。钱庄建筑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不但是20世纪30年代前 后濯水古建筑商住一体的典范,也体现出徽文化对濯水建筑 的渗透。钱庄南北两面有封火山墙,北面与汪家作坊共墙。 过道、穿廊直接相连形成宅院的交通系统,极好地体现了合 院民居建筑的风貌特色。钱庄天井很有讲究,遵循宁小不大 的风格,体现了 “四水归堂”,“财不外流”的建筑思想。 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天井中两个相通,另一个则比较隐秘。 天井的排水是按照三神放水式的规定所做。由三天井形 成了三小院,将整个钱庄分成前店、起居、银库三个功能区。(来到第二个天井时)大家看这个太平缸,十分独特,为整石打制,而非五面合成,缸体为椭圆柱形。知道这东西 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是用于消防、灭火。汪本善旧居在钱庄对面的这一栋江边吊脚楼,便是我国著名有机地 球化学家汪本善先生的旧居。这是古镇上唯一有封火山墙的 临江吊脚楼,也是唯一站在街面上,透过大门和地下通道看 到江景的建筑。它也是古镇上目前最高的吊脚楼。汪本善是濯水古镇第一个大学生是我国有

      8、机地球化学 方面的权威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及勘 探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从事有机地球化学、 石油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他和傅家谟院士一道开创了我 国有机地球化学新领域。建筑依河岸坡地而起,高达五层。室内结合地形,中庭 竖向产生丰富空间变化,灵活解决交通与采光问题。我们从 这个通道往下走去看看。这个天井处于平街之下的一层,沿 着这一坡的台阶,我们可以直通江边。从江边仰观这栋吊脚 楼,绿树掩映之中,高耸的楼宇显得非常壮观。抱厅朋友们,古镇老街在这里突然转了个拐,我们把这里叫 “三倒拐”。经过“三倒拐”,我们就到了又一个极具特色的 古建筑一一抱厅了。这里是我国遥感事业的先行者、物理学 家龚沛光先生的旧居。龚沛光是中国科技大学首批学生,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 师。研制激光雷达、遥测系统、珠峰科考气象遥测仪等设备, 被评为重要科学成果。龚沛光还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吊脚楼是土家族人赖以生存的栖居之所,是土家族文化 最典型的标志之一。龚家抱厅更是土家族吊脚楼中稀有的宠 儿,备受观注。它最具特色之处在于过厅上的歇山式屋顶一 一“抱厅”。临河的吊脚楼实际上在正屋的背面;而到了江

      9、 边,却又成了正面。这种一进一抱厅的干栏建筑,在我国民 居中非常少见。以前,住在抱厅里的龚禹夫一家,每年至少用三个月时 间给过往穷人煮稀饭吃。清朝年间还得到了一块皇帝赐的牌 匾,匾上题有“乐善好施”。由此可以看出,龚家抱厅里主 人的仁慈、善意之心。这也是他们遵循“天理良心”这一道 德准则的体现。万天宫残墙现在我们看到的残墙是以前万天宫的外墙,万天宫是当 时在濯水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筹建的,始建于清乾 隆年间,为砖、木、石构结合。尽管万天宫现已不复存在, 但从这斑驳的城墙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 的沉淀。朋友们,介绍到这里,我想考考大家,我向大家已经介 绍了几个濯水古镇的会馆呢?对了,三大会馆,万寿宫、 禹王宫和万天宫。在我国古镇中,同时拥有三大会馆的并不 多见,这足以说明濯水古镇曾经的辉煌。大家看看现在这里的两组古镇居民生活场景的雕塑。有 兴趣的朋友参与进来吧,和他们一起打械耙、推磨,拍照留 念。土家族在过年过节时总是免不了打檄耙,推绿豆粉、油 耙耙、做豆腐(简单介绍土家族节庆和习俗)。八贤堂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濯水古镇天井最多的一个大院 八贤堂。八贤堂原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的进士宅第。 规模之大竟仅次于光顺号,为古镇第二大古民居。整座宅第 共有33扇门,66座雕花柱磴,99根立柱和188朵雕花窗, 古朴典雅,较好地体现了渝东南民居建筑的风貌特色。大院 共有五个天井,这是古镇上天井最多的一个大院。沿大院中 轴为三个天井,靠南面封火墙有两个挂壁天井,只有三面, 一面由墙代替,故名“挂壁天井”,就是把天井挂在墙上的 意思。大院地下设有水道,水道使五个天井地下水相通,然 后从地下暗沟排入河中。这座大院的主人姓余,余家是一个书香门第。相传,余 氏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健的后代,南平王铁穆健当时有九子 一婿,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入元大都,为避灭门九族之祸,铁 氏九子一婿立即逃亡漠北,但是北归的路途被一条大河阻断 了,眼看着追兵即至,在

      《濯水古镇导游词1》由会员m****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濯水古镇导游词1》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