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教师版)

8页
  • 卖家[上传人]:咸**
  • 文档编号:503895474
  • 上传时间:2024-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5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意境”这一概念,包括其内涵、外延以及与相关概念(如“意境”、“山水画”、“文学创作”等)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山水画艺术的独到见解。2.能够理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从哪些方面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能够理解材料是如何用来证明或阐释作者的观点的【教学难点】能够将文章中提到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的鉴赏中去。第一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基础积累1.文题解读“山水画的意境”是评论对象;“意境”是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标题点明了论题。2.作者介绍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以山水画成就最高。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4.字词积累正音正字灵魂(hn) 惆怅(chu chng) 气概(gi) 真挚(zh) 暮霭(i)渲染(xun)赋予

      2、(y)颐和园(y) 惨淡(cn)浮光掠(l)影 理解词义:惆怅:伤感,失意。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语不惊人死不休: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一、阅读与讨论(一)明晰概念和相互关系。活动:默读课文,依次从文中圈点勾画出本文的概念。说说概念间的关系,并确定哪个是核心概念。概念: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匠: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意境与意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意境需要意匠来更好的传达,意匠需要意境来着脚,否则无从发挥。核心概念:意境。(二)圈画观点,梳理思路。1.默读课文,请大家依段圈点勾画出的观点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如果没有观点句,请概括或说明那一段的作用。然后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第一段:第一段的观点句是什么?第一段就是观点句,而且是中心论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二段: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

      3、、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第三段: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借李太白的诗证明景是如何产生情的,即为什么景能表达情,从而创造出意境来的。第四段: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

      4、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借毛泽东的十六字令证明景是如何产生情的,即为什么景能表达情,从而创造出意境来的。第五段:第五段起什么作用呢?设问,承上启下,引起读者的思考。观点句: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第六段: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第七段: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人。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

      5、和思想的崇高境界。第八段: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6、。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第九、十段: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2.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阐释什么是意境山水画的意境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得出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二、反思与应用(作业):1.抄写读读写写字及文学常识并记住。2.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可以是简笔画、素描或水墨画等任意形式,重点是要体现出山水画的意境和自

      7、己的情感表达。1.你真正掌握了字词并且会应用它们吗?2.你真正理解了“意境”的概念以及它与“意匠”的关系了吗?3.你学会怎样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了吗?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三、阅读与讨论2活动:1.以第6段为例,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预设:句是因果关系,所以句是本段论点。句通过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说明论点。作者详细描述了齐白石是如何通过长期观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逐渐深入地认识虾,最终能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个例子生动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只有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有意境的作品。句进一步强调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指出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非常熟悉,这是他能够画出好作品的关键。这进一步证明了作者的论点,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句总结了客观对象的重要性,指出如果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的作品。这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论点,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2.第七段怎样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句提出了写景是为了写情的观点,强调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中,这一观念是明确的。这是作者要论证的总论点。

      8、句进一步解释了写诗和作画的共通之处,即都需要站得高于现实来观察、认识现实,这样才能全面深入。这是对总论点的进一步阐述,为后续的论证做铺垫。句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为例,具体说明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和证明前面的观点,即写景是为了写情,并且需要高于现实来观察和认识。 3.第八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荆浩画松树为例,论述中国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注重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某位作者作画的例子,与荆浩画松形成对比,论述了“作画不经过长期观察不可能创造意境”的观点。道理论证,引用俗语,证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四、迁移与拓展模仿第三段,鉴赏天净沙秋思。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包含着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凄凉悲苦的情境:沟壑纵横的老树上缠绕着枯藤

      9、,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荒凉古老的路上,秋风瑟瑟,一匹枯槁的马驮着游子踽踽独行。而身旁小桥下流水潺潺,不远处的人家已经炊烟袅袅情寓于景,以哀景抒悲情,以乐景衬哀情。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没有一句写作者感情;然而就在这三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五、反思与应用(作业)阅读材料,完成作业。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略有改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之说,可溯及六朝宗炳的“畅神”之说与山水诗的兴起,后达宋人“诗画一律”之论。于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与古典诗词便有了难分难解的关系。但新文化运动兴起,文言文及古体诗受到了白话文与新诗的冲击,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此风尤烈。而李可染1920年在徐州拜画家钱食芝为师,据称习王石谷一派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曾听过康有为的演讲;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西画。这种经历使李可染认识了中国新山水画中的“意境”。在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漫游山川,一路写生,其山水画面目一变而“新”,形成特有的山水画语言范式。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而所谓“魂”者,便是他在本文中所言的“意境”。参考材料和课文内容,写一段漓江胜境图的推荐鉴赏语。(建议从景和情结合的角度思考)1.在解读山水画的意境时,我是否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主旨、观点、论证方法等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估?我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中与他人交流碰撞?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咸**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教师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TA的资源
  • 中考数学-黄金卷01(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数学-黄金卷01(全国通用)(解析版)

  • 中考数学-黄金卷02(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数学-黄金卷02(全国通用)(解析版)

  • 中考数学-黄金卷03(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数学-黄金卷03(全国通用)(解析版)

  • 中考数学-黄金卷04(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数学-黄金卷04(全国通用)(解析版)

  •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解析版)

  •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章节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章节复习(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第十三章-《内能》-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第十三章-《内能》-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节复习(导学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节复习(导学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复习(导学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复习(导学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第5讲 被动语态(讲义)-2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5讲 被动语态(讲义)-2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 第4讲 动词的时态(讲义)-2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教师版)

    第4讲 动词的时态(讲义)-2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教师版)

  • 第3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第5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九年级)(解析版)

  •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第6章 平行四边形(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平行四边形(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第4章 因式分解(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因式分解(教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