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

4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01526231
  • 上传时间:2022-09-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0.50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编者按:本辑所编内容,由于来源于不同文章,有少部分词语或成语重复。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编者没有做调整。特此说明。媒体最易误用的词语辨析1. “望其项背”追得上1998 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与成语有关的题目难倒了不少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 B 球队望其项背。”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一头雾水, 考完之后查了词典才明白自己判断错了。“望其项背”出自清代汪琬的与周处士书 :“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意思是说,其言论很精彩,后代文人不能超越。但是,单是“望其项背”就能表示出别人无法超越吗?从“望其项背”这个词本身来看, “项”是“颈项”,而“背”,就是“脊背”的意思。既然能够看得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那么就肯定离得不是很远。比如摩托车拉力赛上,后边的运动员如果能看到对方,那么距离就很近;相反,如果连前边的人都看不到,那就相距很远了。所以,“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说还可以看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上述高考语文卷子上那句话要表达的意

      2、思是“成都五牛队实力很强, 别的甲 B 球队无法相比”,但用上了 “望其项背” 后,表达的意思却成了“别的甲 B 球队可以赶得上”了,这当然跟句子原来的意思相悖。需要注意的是,“望其项背”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 所能望其项背” 。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这个词用反的。例如: “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 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2. “叹为观止”是赞叹新浪网在 2005 年 10 月份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国民党一百年来因为坚持独裁导致衰落的历史事实。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也出现了错用词语的失误。 比如在介绍到国民党因为独裁导致贪污成风时,作者写道:“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贪污腐败,使国民党民心尽失。”这句话中,“叹为观止”显然用错了。“叹为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出自吴国公子季札之口。季札出使鲁国时,观赏鲁国音乐舞蹈,对各种舞乐作出了不同评价。当他看到跳韶箭舞时,断定这是最后一个节目,并由衷地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我们就看到这里吧。后来人们就用“

      3、观止”一词来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没有更好的地步,是褒义词。如今,“叹为观止”这个词语用错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 ,当贬义词用,显然不妥当。上文中那个句子,就是因为这样而产生错误的。再举一个类似的错句: “为了骗取扶贫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 其行为之恶劣, 令人叹为观止。”另外一种错误用法是,没有区分主语是人还是物。如果主语是人,就要用“叹为观止”;如果主语是物,就要用“令人叹为观止”或者是“让人叹为观止” 。错误的例句如: “她的舞蹈动作优雅,表现力强,叹为观止。”3. “明日”黄花非“昨日”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总会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 “同仁堂的百年盛誉会否成为昨日黄花?”又如: “美网球迷爱红颜 昨日黄花遭冷落”。还有:“多彩台历走俏 挂历已是昨日黄花”。不由得纳闷,明明是“明日黄花” ,怎么变成了“昨日黄花”了?所谓“明日黄花” ,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中

      4、又用了一次:“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同样一句话,苏大学士用了两次,可见他对这句话比较满意。后来,人们就把“明日黄花”比喻为过时的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就称: “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那么,既然这句话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犯错呢?莫非仅仅是按照日常生活知识来判定,觉得“昨日”比“今日”更能表示“过时”的意思?我们不如再把问题的本质转回苏轼所作的诗词本身。从逻辑上讲,菊花今天开得很好,但是明天和后天会不会没有变化?花期再长,花儿终究是要凋败的;而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其实,苏轼在诗词中反复用“明日黄花蝶也愁” ,他的意思是:看到菊花那样,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菊花一样已经过时了,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迟暮不遇的心态。了解了这点,也许就很容易记住“明日黄花”了。5. “不刊之论”不能改因为每个汉字都含有多个不同的意义,所以使用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切忌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有则征稿启事是这样写的: “为提高本刊的整体质量,为读者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从即日起,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哲理散文。请读者朋友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 ” 这则

      5、启事中,“不刊之论”显然是用错了。实际上,这“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报刊,自然也就没有“刊登”这回事。正确的解释是,“刊”当“删削”或“修改”讲。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 “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 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 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 ,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 “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 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所以,仅依“刊”字的今义, 就将“不刊” 指为“不刊载”,将“不刊之论”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 ,那就

      6、完全错了。6. “不足为训”非准则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 ”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 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 诗薮续编卷一,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 “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 ,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许慎的说文解字给“训”字作了完整的解释。训,从言、从川。本意作“说教” 解,意思是用嘉言教导人之意, 故从言。又以“川”本作“水流贯穿”解,有疏导水流使其通畅之意,认为“训”是能教人通于义礼的“说教” 。“训”字的义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典法曰训。如诗经大雅:“古训者,故旧之道,故为先王之遗典也。 ”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

      7、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 ”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 :“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 :“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 一曰训诂精确, 二曰声调铿锵。”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 “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7. “不负众望”再度夺魁?有位记者,写了一篇新闻,题目为青工代表队不负众望再度夺魁。可是,报社总编大笔一挥,将“不负众望”改为“不孚众望” 。结果报纸一发行,挑错电话就响个不停,原来“孚”与“负”字意思正相反。这本是笑谈,但在日常生活中,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这两个成语经常被人们混用,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负” 、“孚”这两个字的意思。先说“负”。“负”原意为违背, 背弃,后引申为辜负, 对不起。“不负”就是“不辜负”之意。曹操曾有句名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意思是说,曹操宁愿辜负天下人, 不能让天下人辜负他。而“孚”

      8、字的原意为“信用” 。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一句,即是此意。后来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 ,如曹刿论战中就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很明显,两个字的意思根本不相同。要表达“不辜负人们的期望”这样的意思时, “不负众望”和“深孚众望”就成了同义词。不过,虽然意义比较接近,但是两者相比起来,还是“深孚众望”的程度更深一点。至于“不孚众望”这个词,则是人们根据“不负众望”与“深孚众望”这两个词,重新组合的一个新成语,意思当然与前两者不一样。根据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明白“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语:“不负众望” 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突然想起,在书法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贺作品中,有“一以贯之,不孚众望”之句。想来也是不加区分,错用了。11. “犯而不校”是宽容“非典”肆虐时期,有部分大学生不顾禁令,私自回家,后来被学校开除了。针对这件事,有位专栏作家歪解过“犯而不校”这个词:犯了错误,擅自行动,就不能再回到学校了,是为犯而不“校” (“校”念去声 ) 。同时他还举了个例句:我上学的时候,有两个男女同学因非法同居被开除,犯而不“校”了。作者文章写得很好, 当然对这个词他也是很了解的, 不然不会“歪批”,更不会用这个词造句子。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还在文章后面列出了成语的意思:“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作者还列举了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可见作者是很负责任的。受到别人的触犯或者无礼,不去计较很多,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 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则主张 “君子贤而能容罢, 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

      《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由会员cn****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