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度及

1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98717435
  • 上传时间:2023-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度及影响其转移因素实证分析魏 婕【摘 要】 本文在对实地调查思考的基本上,通过运用合理的测度措施对陕西省近些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度量,并进一步考察影响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问题,为提高剩余劳动转移速度、加快都市化进程提供政策启示。【核心字】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制度因素 主成本分析一、调查的思考问题的提出笔者所在班级在过去的两年里分别对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镇和宝鸡市岐山县北郭村就“三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走访调查。两地的共同特性都以经营农家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的支柱,以及在此基本上带动着本地及周边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本地经济发展,两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一特性较为明显,因此这也引起笔者极大爱好和关注。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所调查的家庭中基本上都存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家庭成员,一般来说五口之家就有2人从事非农产业。此外总结这些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共同特性不外乎如下几点:. 转移者所有为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且多为男性成员;2. 转移的指向有二:一是在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如从事农家乐经营;二是进城务工,如在都市餐饮行业、建筑行业做工等

      2、;3. 超过0%转移者转移动因都“想赚取更多的钱”,体现了农村劳动力但愿通过转移来提高收入的迫切盼望;4. 两地农村人均收入绝大部分来自非农产业,占总收入比重超过了0%,可见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5转移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初中如下文化限度占到所有转移者的85;6. 向城乡转移的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涉及制度因素、自身文化水平等等。通过以上的调查,促使笔者思考一种问题:陕西省作为一种落后的西部农业大省,目前的农业究竟需要多少劳动力?除去农业需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又有多大?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有多少实现了顺利转移?那些没有实现顺利转移的,制约其流动的重要因素又有哪些?基于以上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结合现实,较为浅显的分析下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及影响其转移的重要因素,以期为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合理的建议。二、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度量陕西省作为一种农业大省,末乡村人口为23万,占陕西省总人口的6277,这样多的农村人口又存在多大规模剩余劳动成为我们关怀的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从经济学理论上,最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界定的阿瑟刘易斯觉得

      3、“在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为零或为负的状况下,农村浮现劳动力剩余”;后来拉尼斯费景汉将劳动边际产品低于“制度工资”的劳动力称之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中国学者在此抽象的基本上,更多了加进了现实的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自己新的定义:郭熙保(5)的“地劳比例原则”觉得,“当一种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呈下降的趋势时,我们觉得该国(或该地区)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何景熙(19)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界定的基本上,将有效工时局限性所引起的不充足就业作为劳动力剩余界定的原则。本文考虑如下部分度量的需要和实际的概念,定义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超过农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即从农业中分离出去,且不影响农业产出的那部分劳动力。这是一种动态和相对的概念,它随着耕地面积、机械化限度、技术进步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由农业劳动力剩余引起来的,可以觉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中通过农业和其她产业充足就业后富余出来的那部分劳动力。也就是说农业剩余劳动力一部分被农村二、三产业所吸取,其他就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些年,随着国内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不断

      4、提高,这势必导致农业剩余的浮现。但不容忽视的是,居住在农村的人不一定都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从事加工业、商业、交通运送等非农产业生产的。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并不等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觉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非农业生产占用劳动力。本文亦是遵循这样的观点。(二)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算一般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措施有生产函数法、国际原则模型法、耕地劳动力比例法、农业技术需要法等等,以上种种多忽视了农民自身的理性行为,因此异于以上的措施,从城乡收入差距,以农民理性人的视角重新估算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在本文中,笔者采用侯风云在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及外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的观点,充足考虑把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以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来测算陕西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基本思路和措施:()农民的行为是理性的,城乡收入差别影响劳动力的剩余规模和限度。(2)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可以吸取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潜在的剩余规模。(3)进程打工的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很难对都市较高素质劳动力形成竞争,只能与城乡较低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进行竞争,因此,她们的收入

      5、将与城乡居民较低收入相称。在选定城乡较低收入水平作为参照时,在此选用城乡集体单位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职工的平均收入。这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这些行业是较低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容易进入的行业;第二,记录数据易得。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农业劳动力要素实现最优配备的均衡条件为: 或 其中,、定义为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平均价格;、定义为城乡集体单位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平均价格。A、对农业劳动力剩余比例及数量的估计 式中,t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比例;t年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农村劳动力人均农业收入;城乡集体单位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劳动力平均工资。1995陕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测算如表。B、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估计由于农村二三产业吸取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一定不不小于农业劳动力剩余规模,即,其中,为t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第二三产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具体估算入下表。表陕西省19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表乡村劳动力(万人)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元)城乡集体单位制造业平均工资(元)城乡集体批发零售业平均工资(元)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万人)乡

      6、村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万人)乡村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万人)995149.2759472609645825.807812.98.68.50899610461263.5629632734795.08127.15.86666201991.7357.22284183.4411291167.1.535998104741.3593848983129.178.6717.289103.10294036370881.616713511.575.1722102.6.47894416857.833136.2404.8320.737985.93685.484358387339022.16.599681.41520483961065815.522.1460388.96730.0764797868.11515.6253.676137957.05843.4318162183537173824.966.681949.2920.276746353824.7571975690266.46数据来源:历年陕西省记录年鉴、历年国家记录年鉴 三、影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具体估算出陕西省近十

      7、年来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后,我们就需进一步分析这样多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如何一种环境因素,从而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根据的政策建议。(一)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刘易斯(195)创立的典型模型提出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是导致人口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因素。托达罗(1970)修正了刘易斯模型,觉得导致人口城乡转移的因素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而是“预期收入”差距。由于刘易斯、托达罗模型的假设前提与发展中国家实际状况相去甚远,因此国内不少学者在两者的基本上都作出了自己的扩展,以期对影响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作出解释。陈吉元、胡必亮(1994)构建了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拉”模式,觉得国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可通过来自农业部门的推力所发明的供应,及由来自非农业部门的拉力所引起的需求量之间的较劲而得到阐明和解释;景普秋、陈甬军等()把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概括为:来自农村的排斥力、来自工业化与都市化的推动力以及来自转移过程的摩擦力。显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一般而言,农业剩余劳动力越多,劳动力转移动

      8、力和转移能力越强;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越大以及转移制度因素越少,就越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因素应当涉及: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此选择第二部分测算出来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于选用的转移劳动力数量里增长了乡村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因此这里考虑影响劳动力转移因素应当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这是剩余劳动供应的源泉;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劳动力生产率俄高下与变化快慢,反映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释放”的数量大小和速度;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动力。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文化和知识能力。二、三产业产值占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几种指标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大小,以及非农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制度因素。国内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始终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而本文选用非国有部门的就业率和都市化率作为反映制度的指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重要流向的是非国有部门,同步都市化率也大体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变为都市人口的数量大小和速度快慢。本文选去所有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指标如图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Y供应源泉转移动力及能力转移空间制度因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X2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农民人均纯收入X4农村人力资本存量X5 二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X6第三产业就业比重X7 非国有部门就业率X8都市化率X9剩余劳动力数量 X1图根据图1,可以建立如下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采用陆学艺的计算措施,即城乡从业人数减去城乡职工人数得到进入都市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减去农业就业人数得到农村中非农劳动力数量,而之和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第一产业劳动力生产率用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表达;农村人力资本的计算公式为:式中:H为人力资本;为多种文化限度劳动力所占比重;为教育折算系。本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度及》由会员枫**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测度及》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