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11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98498100
  • 上传时间:2023-08-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1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精品文档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兴奋性(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及变化率)、适应性(行为&生理)和生殖二、内环境:1、体液量(60%体重)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或处在动态平衡中三、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快速、短暂、精确种类:非条件反射vs. 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分类:运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3、自身调节概念: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四、反馈调节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1、正反馈: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2、负反馈: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第二章 细胞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2、1、分子组成:脂类(磷脂、胆固醇、糖脂分子)、蛋白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糖类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即流动的液态脂类双分子层为基价,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少量的多糖分别与类脂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影响因素:a.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1)经载体扩散:通过载体蛋白的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如葡萄糖(G)、氨基酸(aa)等营养物质。特点:a.高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的与某种物质特异性结合b.有饱和现象,载体数量有限,转运的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量不再增加c.竞争性抑制,一种载体蛋白同时运转多个物质时,一种物质浓度增加,会削弱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2)经通道扩散:在通道蛋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帮助下完成,如Na/K/CL/Ca等离子特点: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控制着物质的转运a.特异性不高; b.无饱和现象; 3、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分

      3、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1)钠泵(Na-K依赖性ATP酶,当胞内Na或胞外K时钠泵酶激活分解ATPADP+E3Na细胞内:2K细胞外逆向转运)的意义:造成膜内外Na和K的不均匀分布,建立浓度势能储备;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是细胞产生电信号的基础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于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完成的物质转运,需要特殊的转运蛋白):G、aa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入胞(血细胞吞噬细菌);出胞(神经轴突末分泌神经递质)二、细胞的跨膜电变化兴奋性:可兴奋性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一)跨膜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可兴奋细胞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内负外0,哺乳动物的肌肉和神经细胞为-70-90m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状态超极化状态:静息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

      4、去极化:静息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反极化:膜内电位由负变正时 复极化:细胞去极化或反极化后,又恢复到原理的极化状态 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2、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静K动Na ,产生前提:a.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 b.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离子有着不同的通透性本质:静息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对Na+通透性小,细胞内外K+有势能储备,K+经细胞膜易化扩散,扩散到膜外的K形成阻碍K+继续扩散的正电场力,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改变细胞外K+浓度将影响Rp值(膜内负压)(二)跨膜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后,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迅速而短暂的电位倒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2、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阈刺激膜Na通道少量开放Na少量内流膜发送局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动作电位膜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浓度差由膜外快速流向膜内膜内电位迅速升高,膜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膜电位对Na继续内流构成阻力促使Na内流的浓度差与阻止Na内流的电位差相等,Na停止内流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1)上升

      5、支: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膜电位由-90-70上升至+20+40mV,主要是Na内流;2)下降支:复极化过程,膜电位由+20+40下降为-90-70 mV,主要是K外流3)兴奋期间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上升支时,A:绝对不应期:兴奋期=0,Na通道关闭,给予多的刺激也没反应下降支时,B;相对不应期:正常兴奋性0,Na通道恢复负后电位时,C:超常期:兴奋性正常,Na通道恢复,阈下刺激就可以引起兴奋正后电位时,D:低常期:兴奋性正常,Na通道准备(因为钠泵被激活,升胞内负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相反,从而使未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升高,膜外电位降低,即局部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该部位就产生了动作电位。特点:a.不衰减传导,即电位幅度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减小b.“全或无”现象,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的现象);c.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可沿膜的两侧传导。第三章 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特征(一)血液组成:血浆(50-60%)、血细胞1、血浆组成:水(90%)、晶体物(氯化钠等小分子物质)、胶体物(蛋白质等大

      6、分子物质)血浆蛋白的功能: 运输、营养、缓冲PH系统 维持血浆胶压-白蛋白提高免疫力-球蛋白;参与凝血-纤维蛋白原。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二)理化特性:1、比重血液:1.051.06,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即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血浆:1.021.03,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2、黏度:取决于液体中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力血液: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它在血浆中的分布状态。红细胞发生叠连和聚集,血液黏度增大血浆: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2、血浆渗透压:血浆中溶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1)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其中NaCl是主要物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晶体物质难以通过细胞膜)(2)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其中白蛋白是主要物质作用: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物质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等渗溶液: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可以把晶体渗透压视为血浆渗透压,临床上把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3、酸碱度:7.357.45,缓冲系统如NaHCO3/H2CO3(三)血液的生理功能:运输、免疫和防御、维持

      7、内环境稳态二、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1、功能:携氧(血红蛋白)、缓冲血液中的酸碱物质(血红蛋白)造血原料:铁、蛋白质,记忆:铁锅炒鸡蛋,V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2、特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容易迅速下沉的特性。白蛋白和卵磷脂叠连血沉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透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渗透脆性抵抗力溶血可塑变形性:红细胞按实际需要改变自身形态的特性通透性3、正常值:男性为5.0*1012/L,女性为4.2*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二)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1、分类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3%-8%2、形态与功能(1)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胞质中有紫色颗粒,含有多种水解酶,吞噬外来微生物、机体自身坏死和衰老的红细胞。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显著增多(2)嗜酸性粒细胞:核分叶,抑制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3)嗜碱性粒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则。胞质紫蓝色颗粒,内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4)单核细胞:血细胞中最大的细胞

      8、,核呈肾形或蹄形。染成淡蓝灰色。吞噬细菌和衰老的细胞(5)淋巴细胞:大小不一,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成深蓝色。可分为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3、正常值:4.0*109/L 10*109/L(三)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碎片形成,无核。正常值:100*109/L 300*109/L,7-14天生存期 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立即黏附到破损的部位血小板栓子堵塞破口;释放一些物质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形成血凝块三、血液凝固和抗凝血液凝固的本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转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网,把血细胞网络在内形成血凝块1、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共12种,除因子以外,其余均存于血浆;除Ca2+外,都属于蛋白质2、凝固过程:凝血因子顺序激活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包含3个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3、按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外”(1)内源性凝血(血管内):内。由因子活化启动,因子8缺乏引起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组织细胞):外。由因子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4、血浆中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记忆:能里能外。四、血量与血型1、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8%,一次性失血超过全身血量的20%-30%,将会危及生命1、血型: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称为细胞膜上有什么原就是什么型,自己不能抗自己2、红细胞有D抗原Rh阳性;红细胞无D抗原Rh阴性。抗原(凝集原)细胞膜上;抗体(凝集素)血浆上3、交叉配血:供血者的红细胞与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记忆:主侧别样红,次侧别样清。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组成:心脏和血管;主要功能是完成血液运输;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运行一、心脏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收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决定心率快慢:每分钟心搏次数1、安静时正常成人心率平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s时间(s)0.10.20.30.40.50.60.70.8心房收缩舒张心室舒张收缩舒张房室瓣打开关闭打开半月瓣关闭打开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由会员hs****ma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