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DOC 26页)

2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97556917
  • 上传时间:2022-09-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7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这次教育实习,虽然短暂,但是对于我们即将步入教学生涯的实习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币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教育实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当看到不做庸师的书名时,我就在想:我是庸师吗?如何能“不做庸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读了常作印老师的这本力作。这本书分为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四辑,系统阐述了作者近些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书中许多观点,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追问,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着良知的教育知识分子,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这是一个对生命对教育无比崇敬热爱的青年教师,高举理想主义大旗的执著奋勇的呐喊。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现状离这个理想状态还那么遥远。要“诗意地栖居”,首先应摆脱平庸,让自己走向杰出。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则是教育的

      2、悲哀。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不做庸师,需要有思想,有个性,有激情,追求深度,需要我们努力提高教育生命的质量,“作为教师,有思想才有尊严,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又何以成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是谁把教师引向发展的雷区,石破天惊的呐喊叩问着“人性”的残忍,质疑着所谓的“优秀”;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引领着人们深思;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呼吁着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篇篇的文章如一声声的惊雷,唤醒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陈旧模式和灵魂,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如果一位教师只顾低头拉磨,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而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读李镇西老师的文字,总是十分感动。感动于他对教育的倾心与热爱,感动于他洋洋洒洒的铺陈式的写作方式。这次,看李老师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除了感动,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李镇西老师,并透过李老师的文字进一步感受到了

      3、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魅力。相比于李老师几十万字的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等著作,这本十四万八千字的书更显得轻盈灵动。我甚至于半天时间就情不自禁翻了个遍。李老师谦虚地说“这些纯属私人的文字”,确实,本书写作的思路非常简单清晰,以李老师本人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的三次见面为线索,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人文情怀通过李老师朴素的心灵独白式的语言于字里行间一点点地展现给读者。我觉得李镇西老师的简介很有趣。李老师写过很多书,获得过很多荣誉,也担任很多职务。但是,总不忘在简介里写上“班主任”这个称呼。“班主任”,这个大多数教师都会得到的一个称呼,一个职务,堪称天下最繁忙的一个“主任”,也可能是级别最小的一个“主任”。但是就是这个也许别人不屑一顾的称号,李镇西老师却津津乐道,并且乐此不疲地身体力行。李镇西老师的许多著作写的都是他作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能感受到李老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对学生的关怀之情。如果说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是教育科研的结晶,那么,没有理由不相信,教育是做出来的,教科研是“真教育”,“教育科研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冥思苦想的脑力劳动,而同时也是与学生一起摸爬

      4、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聆听的李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的那场报告。在他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与浪漫主义情怀的教育学者。在威海的蓝天碧海的背景下(这是他早上刚刚在海边拍摄到的)他侃侃而谈,和我们一起分享着他的教育成长经历。他从自己刚刚考入XX师范大学讲起,谈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自己年少时的激情与浪漫,特别是对“未来班”寄予的厚望与实践:包括给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写信请她为班级写班歌,并以此为起点而开始一段长达三年的友谊;把学生的成长过程编成班级史册,在无人的月夜独自印刷时的那种愉悦;以及在假期内与学生同游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举在峨眉山巅用躯体在雪地上写成的大大的“一班”这些的种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及对教育的浪漫情怀。细细品读,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写作方式依然是李老师一贯的风格。日记的形式,主题的方式,娓娓铺叙,字字透露出的是真,真人,真事,真情的流露,真实的写照。回想起李老师的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行文风格何尝不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啊:“将理论融注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之中,或者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教育个例,并自然而然地以极其精辟凝练的语言

      5、表达着自己的教育见解,既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染,又给读者以思想的冲撞。”李老师最崇尚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架上,仅是关于他的著作,就有几十本;而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是他学习与实践的楷模。李老师将这两位中外名家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一种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的完整幸福的教育新生活,这就是我们当代的“新教育”。最让我折服的是李老师的毅力(虽然他自己戏称自己现在是想不写都很难),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天天坚持上(听)好一堂好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至少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坚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五个一工程”,让他受益匪浅,现在他已著书十几本,成为当代教育的名家。“细节决定成败”,真的是这样的。这让我想起了曾在一本书上读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个词最可怕,一个是“认真”,一个是“执着”,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而最终的结果是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李镇西老师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执着与满怀的激情而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他被称为中国当代的“苏霍姆林斯基”。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到底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

      6、习什么,李老师一言以蔽之:“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实际上,教育不是象牙塔,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主流媒体对他的教育观进行抨击的时候,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教育主张与理念,并潜心教育与研究,即使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无所谓。可见,追求“纯净朴素”的教育需要勇气,需要坚持,需要不怕困难,需要不怕孤独让我们一起同李镇西老师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如果说天使就是传播福音的使者,那么书籍就是天使为人类准备的“不必为通行税伤神”的“节俭的车”,承载着我们的录魂到达理想的彼岸。最近,我们亲爱的校长赠送我们教师每人一本书,我有幸分到了常作印老师的不做庸师一书,读后我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阅读是生命的加油站,也是精神的洗车房。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从阅读开始的,孩子也只有在书香中成长,精神才不会残废。生命因阅读而美丽,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阅读要博。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如果每天不能鲸吞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书能把我们托得多高,取决于我们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我们带到多远

      7、,取决于我们品味过多少书香。”阅读要深。对于经典,必须像牛嚼反刍一样反复研读,这样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相信,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会得到书中的精髓。所以,我认为,读书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应该更多地追求质量。阅读要精。人的时间和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选择。精读经典是读书最大的经济学。要注意精读的“聚焦原则”,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时,那就能做出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的事情来。如果瞄上几位大师的经典作品,潜心研究,深入思考,就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甚至以一当千,你就等于坐上了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直升机。阅读要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善于思考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的缝隙里看到别致的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天使的灵魂。书籍只是智慧的载体,而不是智慧的全部。只有经过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只有经过思考的阅读,才能把别人的思想玫瑰移到自己的精神园地,进而开出自己的绚丽的思想玫瑰。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世上读书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咀嚼别人的思想,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思想当中,真正具有清醒、独到判断力的没有几个,庸众便是这样形成的。管是轻松的

      8、随心阅读,还是苦涩的磨脑子的阅读,我们都应该提醒自己,注重心灵的舒展与自由,注重灵性的提升与生命质量的提高。人最怕的是“心为形役”,我想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也要避免“心为书役”,一个人如果丢掉了自己,那读再多的书又能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该自负,但也不能成为别人牵着走的动物,只有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才能支撑起赖以自由呼吸和直立行走的“脊骨”,生命的旅程才会更加精彩。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做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

      9、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而我们的孩子们,从进入学校似乎就像进入了舞台,把自己装扮起来,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们表演着,如鹦鹉般说着台词;就是他们的作文,也在矫揉造作地抒发着不知谁心中的感情。“真”成了多么一个遥远的字眼。所以说,要想让生求真,先从师求真开始!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就像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种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责任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有计划的、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教育。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走到社区去,参加社区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品行教育、爱心教育等系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平易近人、热爱学生、求真务实,他的教育思想,育人故事,朴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DOC 26页)》由会员博****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七篇(DOC 26页)》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