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史前史

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97547884
  • 上传时间:2023-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国史前史(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延续的时间很长,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当缓慢。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第一章 原始群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早期阶段的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这两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第一节 猿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猿人化石及其意义我国境内的猿人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极其丰富,遍布南北各地。 1、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为两枚上中门齿化石,可能属于男性青年。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炭屑和烧骨。经测定据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 2、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新发现化石为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10余枚牙齿。共存的还有打制石器。经测定距今约6580万年。 3、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

      2、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性。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9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 此外,在山西、河南、贵州、湖北、辽宁等地,都发现了属于猿人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 丰富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表明,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的发展比较进步,但头部却相对落后。在四肢中,手的演化最快。北京猿人体质形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证明了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是一伟大真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猿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采集植物果实、挖掘植物根块是猿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狩猎也是当时人们重的生活来源。打制石器是猿人的主要生产工具。 北京猿人的洞穴中保留有成堆的灰烬,说明当时人类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能有意识对火进行控制使用。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人类在征服自然进程中所取得的

      3、伟大成果。 猿人时期的婚姻形态还处于杂交状态,与这种婚姻关系相适应,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这样的群体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第二节 古人时期一、我国发现的古人化石“古人”生存的时间,距今约一、二十万年。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化石分布地域更广,内涵也更丰富,华北、长江流域、西南、华南等地区都发现了古人化石或遗址。马坝人: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的一个洞穴中,所发现的化石为一具不完整的头骨和一些动物化石,其年代比北京猿人要晚。1、长阳人:1956年发现于湖北长阳县赵家堰的洞穴中,所发现的化石为一上颌骨的一部分和三枚牙齿,其年代晚于马坝人。2、丁村人:1954年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发现,所发现的化石为属于同一个体的两枚门齿和一枚臼齿,其年代又晚于长阳人。3、大荔人:1978年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此外,在山西阳高许家窑、贵州桐梓、辽宁喀左鸽子洞等处也发现了古人化石或遗迹。古人的体质形态比猿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二、古人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古人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仍然是采集和狩猎两大部门,使用的工具仍主要是打制石器。这一时期可能已经

      4、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由这样的婚烟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叫做“血缘家庭”。第三节 有关原始群的传说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原始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和亲族关系以及经济生活等情况的神话与传说。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 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韩非子五蠹中还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等记载。 这些古文献的成书时间虽晚,但其中的有些传说由来已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群时期的某些社会面貌,对我们了解原始群时期的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章 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我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公社出现于距今约两万年之前,这时的人类体质形态已进入新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

      5、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是在距今约7千到5千年左右。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一、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我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及其遗存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新人化石: 1、柳江人:1958年发现于广西柳江通天岩洞穴中,有一具完整的头骨和部分体骨、肢骨等。 2、河套人:1922年在内蒙古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发现一枚小孩牙齿。1956年又在大乌审旗嘀哨沟湾村附近发现一块右侧顶骨碎片和一段股骨。3、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发现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一男二女)和其他骨骼,至少有8个男女个体,还有动物化石及其他文化遗物。经测定,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万年。 4、麒麟山人:1956年在广西来宾麒麟山发现老年男性个体的颅底骨化石。 5、峙峪人: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发现枕骨化石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及动物牙齿等。 6、左镇人:1972年在台湾台南菜寮溪发现距今13万年的头骨,是目前在台湾发现的最早人类。就体质形态来说,新人已基本上消除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现代人开始形成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山顶洞人。 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突出

      6、成就,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时期人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已有爱美的观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当时人们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 二、氏族制的确立 新人阶段由于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 族外婚是氏族产生的前提。族外婚的出现除了上述经济原因外,还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母系氏族制确立的经济原因是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女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婚姻关系所决定的,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都是各代女儿的子孙,这就必然确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一

      7、、星罗棋布的母系氏族公社遗址 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建国以来,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6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的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分别分布于河南省中部,河北省邯郸地区,关中平原的渭、泾流域和陕南的汉水、丹江上游。这几种文化属于早期新石器文化,距今七八千年。 1、仰韶文化:分布地区很广,目前已发现1千多处遗址,距今约5千年到7千年。 2、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距今约6千到7千年,是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3、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甘、青地区,距今约4500年左右。 4、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的发现。 除上述文化外,已经发现的还有川鄂三峡地区的大溪文化,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淮河流域的青莲岗文化,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等。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原始

      8、农业的发生。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多经过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铲、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同时,原始农业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副业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原始农业虽然已经发生和发展,但采集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来源。 其次,家畜饲养业也已发生。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渔猎经济在当时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原始手工业的发生和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当时的手工业以制造陶器为主。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处就是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为我们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情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父系氏族公社是继母系氏族制之后的又一个社会阶段,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第一节 父权制的确立一、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

      9、存 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我国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 1、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延续时间较长。 2、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 3、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 4、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 此外,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还有东南沿海的几何印纹陶文化,广东境内的石峡文化和福建境内的昙石山文化等。 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明了铜器。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中均发现红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这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取得的最大成就。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3、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业等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玉骨器的制造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父权制的确立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 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度。

      《中国史前史》由会员大米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前史》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