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

1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96020863
  • 上传时间:2023-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一、传染病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二)传染病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

      2、传染病。二、传染病感染过程(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二)、传染的五种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2、病原携带状态。3、隐性感染。4、潜伏性感染。5、显性感染(发病)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 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 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

      3、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2六、学校常见的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肠道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等。(一)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

      4、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辅助检查:1.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依据。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行病学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

      5、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三)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易感人群:1-5岁儿童较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于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四)水痘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

      6、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五)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重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

      7、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六)猩红热猩红热: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莓样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弥漫性充血并散布着针头大小的充血性皮疹。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日褪尽。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2-4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七)麻疹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麻

      8、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表现: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疹间皮肤正常。出疹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消退初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

      9、历时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性感染率高。2.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而3、4月为高峰。儿童多见。临床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临床表现: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 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直径l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l3周内痊愈。(九)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由会员hs****ma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