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菊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一、白粉病(一)危害症状 菊花白粉病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正面居多,主要为害叶片, 叶柄和幼嫩的茎叶更易感染。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并连接成大面积的白色粉 状斑,或灰色的粉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和嫩梢卷曲、畸形、早衰和 枯萎;茎杆弯曲,新梢停止生长,花朵少而小,植株矮化不育或不开化,甚至出现死亡现象。(二)发生规律5-11月均可发病,8-10月多发病,以20-25时易侵染发病。在湿度大,光照弱,通风 不良和昼夜温差在10C以上最易发生。以9-10月发病严重,主要在秋季多雨、露、雾的潮 湿环境下多次侵染发病。在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再次诱发,在浇水多、植株 太密或干旱影响,栽培管理不善,造成植株生长势弱时,发生更为严重。(三)防治方法1. 在栽培上注意剪除过密和枯黄株叶,拔除病株,清扫病残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 减少病原物的传染来源。2. 加强生产管理栽植不要过密,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 磷钾肥,增强植株叶片抗病能力。浇水时应注意保持叶片干燥,防止浇水时水珠飞溅传播, 或温
2、湿度大,侵入寄主,造成再次侵染发病3. 用50%甲基托布津与50%福美双(1:1)混合药剂600700 倍液喷洒盆土或苗床、土壤, 以消灭菌源。发病初期可喷施50%加瑞农可湿粉剂,隔10 天喷 1次,连喷3 次;在发病期 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1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4 次。二、菊花斑枯病(一)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生于叶缘呈扇形,褐色至紫 褐色,边缘清晰或外围有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多数病斑 可使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层层变黑皱缩。(二)发生规律温度在IOC27C,只要有雨露,田间就可发病,但以秋季孕蕾开花期灌水或下雨造成 的高温条件下危害最重,连作田和分株繁殖发病重。该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在 秋季遇高温、多雨的天气发病严重。(三)防治方法1.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量。采用无病母株扦插繁殖。植 株合理栽植,不宜过密。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病叶、老叶。不偏施氮肥,配合施用磷、钾肥。2. 发病初期可用62
3、.25%仙生600倍液、80%大生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甲基 托布津800倍液、20%富士 5008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 1: 160波尔多液喷 雾。三、叶枯线虫病(一)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芽、花芽、花蕾和生长点。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出现症状, 叶片的边缘或顶端沿叶脉部分变黄,受叶脉限制呈现特有的角状褐色斑,最后叶片卷缩、枯 萎。有时植株一侧的上、中、下叶片都出现枯萎,花器受侵染后变形,花芽干枯或退化,有 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二)发病规律 雨季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进行田间传播,带病插条和病苗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翻耕较 浅、土质疏松和连年栽培感病植物的情况下常发病严重。(三)防治方法1. 搞好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避免连作或用病土育苗。栽培抗病品种,一般小花品种 比大花品种抗病。防止喷水飞溅,减少线虫传播机会。2. 用46C恒温水处理扦插苗或生根小苗10分钟,可有效杀死线虫。3. 药剂防治可用克线磷1000倍液喷雾或根施铁灭克颗粒剂。四、菊花霜霉病(一)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初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
4、色, 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稀疏,先为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春季发 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二)发病规律多发生在8月10月与3月4月的苗期,湿度大、通风不良、日照少、昼夜温差在16C 左右时最易发病。(三)防治方法 1.3月上旬,留种苗圃发病,可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防治。2. 菊花移栽时,可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苗预防。3. 栽入大田以后,春季发病可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25%甲双灵可湿性粉 剂600800倍液1-2次。4. 秋季发病,喷洒25%多菌灵800倍液混合合使用,兼防治褐斑病。5. 清除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减少侵染来源,注意通风降湿,可减少发病。6. 发病初期喷洒58%瑞毒锰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与65%代森锌按1:2混合后的5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五、菊花叶斑病(斑点病)(一)危害症状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生,病斑散生,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 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多个病斑可互相连结成大斑块,后期病斑中心转浅
5、 灰色,散生不甚明显的小黑点,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侵害初期被害植株叶片呈黄色和暗 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斑点。随后病斑中心有小黑点,基叶发黄、干枯,逐渐上部叶片、 花蕾发病。(二)发病规律常发生于秋季多雨季节,尤其是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和通风不畅的条件下易发生。通常 在高湿雨季的7月中旬出现,尤其是连日阴雨闷热、积水久湿、昼夜温差大时容易较大面积 发病。(三)防治方法1 、发病严重的地块应实行两年以上轮做。2、菊花收后,割下植株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间和翌年侵染源。3、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4、结合菊花剪苗、摘顶心,随手把下部病叶摘除,带出田外处理,减少早期再浸染病源。5、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硫菌灵等。施药时间,9月上旬喷 第一次药。10天左右喷一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6. 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营养生殖其间施用氮、磷、钾复合肥,防止植株徒长,加强通风、透 光,盆与盆之间不要放得过密,浇水时尽量避免淋湿下部脚叶。7.菊花栽培场所、生长期间或冬春季节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8.药剂防治。81
6、0月份,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65%代森锌600倍液保护叶片。病害发生后, 选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三四次,效果较好。六、菊花枯萎病(一)危害症状发病初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接着叶片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下部叶片 也开始脱落,植株基部茎秆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茎 秆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将植株脱盆,可以看到被病菌侵染的根部变黑 腐烂。(二)发病规律此病容易发生在雨水多的七八月份,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C32C,在21C时病害 趋向缓和,到15C以下时则不再发病。该病夏天发生较重,土壤粘重、排水通气性差、水分 过多更易发病。(三)防治方法1. 选择抗病品种,并从无病植株上采集枝条繁殖。2. 进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杀菌剂杀菌。3. 控制土壤含水量,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4. 掌握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风。定期用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5. 而在植株被病菌感染时,一定要迅速施药。用 50多菌灵进行治疗,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在植株出现病
7、情时,配制多菌灵 200 倍400 倍液,植株根部浇灌,并喷洒全株。开始第一 天、第二天连续两次,第四天一次,第六天一次,一般情况下,用四五次药即可恢复。但一 些重病植株,一定要拔除,最好烧掉。另外,也可用25%苯来特粉剂 200 倍400 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 800倍液淋灌根茎周围 和喷洒植株,连续数次。七、根腐病(一)危害症状根系腐烂,呈干腐状或乱麻状,叶片枯黄凋萎,多发生在开花前后。植株根部聚集大量 菌丝,引起局部或全部腐烂,茎叶发黄、枯萎。(二)发生规律 土质粘重,通透性不强,病菌大量繁殖。(三)防治方法1. 注意土要疏松、通透,平时浇水要适量,不要积水。2. 随时观察,发现菊株顶部嫩叶发黄,及时勒水,深扦松土,散湿透气,一周即可复壮。八、锈病(一)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 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 开花或大量落花,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导致叶片干枯;叶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二)发生规律雨多、湿度大时易发生。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6C以下或31C以上不易
8、侵染,而温 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C24C条件下 最易发生,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三)防治办法1.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残体,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来源。选留健壮无病的菊株作母株,培 育菊花的圃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地势高的地方。2. 合理施肥,在配合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除杂草和病 叶,尽量通风透光。切忌连作。3. 发病期间,早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 液。多雨季节用65%代森锌500 倍液或波美0.3 度至0.5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治该病蔓 延,同时也可用托布津、多菌灵预防。春季萌发新叶前,喷施0.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预防 病害发生。在生长期间,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隔2周喷洒1次,连续 喷 23 次。此外,用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或 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 6001000 倍液 喷洒病株,也有较好的效果。九、病毒病(花叶病)(一)危害症状多表现在嫰叶上,使叶片皱缩畸形,有花叶或植株矮小
9、,发育不良。花瓣染病时会曲折 萎缩失去光泽,严重时影响正常发育。感病的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坏死斑,严重 者呈褐色枯斑,使整个叶片坏死脱落。感病株会变矮,切花重量、茎长、花径等都要受到影 响。顶梢和嫩叶蜷缩内抱,中上部叶片出现明暗不一的淡黄斑块,又称花叶病;植株表现矮 小,根系长势衰弱,叶片、花朵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并遗传;病毒通过刺吸 式口器昆虫、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二)发病规律病毒只在活的花卉细胞内繁衍,通过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蓟马、红 蜘蛛等)、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蚜虫,录育蝽,以及人工带菌操作 不注意消毒而传播,多为接触感染,发病多在 46 月。(三)防治办法1. 选留健壮、无毒的脚芽和顶梢育苗。2. 选择优化的栽培管理条件,保持植物生育健壮。3 .清除杂草和病株,减少侵染源,及时消灭传毒介体,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 40%氧 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蚜虫;用40%乐斯本2000倍液或 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 防治螨类害虫。4. 病害发病初期可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高锰 酸钾1000 倍液。及时防治蚜虫和录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 粉剂 1000 倍液, 50甲基托布津1200 倍叶面喷撒进行消毒,防止传播,适当降低温湿度, 加强管理,采用健壮菊苗,及时防治蚜虫和录育蝽的危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十、猝倒病(一)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于幼苗。受害后叶片边缘变黑,顶芽停止生长,基部出现渍状,终至干枯死亡。(二)发病规律 病原体为多种真菌,随雨水、灌溉水、土壤等传播。高温高湿、土壤水分过多、通风不 畅、日照不足时易发病。(三)防治方法 可使用百菌清、王铜、稀
《菊花的农药防治》由会员桔****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花的农药防治》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