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物理问题思维四“走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3页1、解决物理问题思维四“走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表现形式往往就是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的形成取决于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由此诞生出各式各样的解题方法. 人的思维必须建立在题目的物理情境上,不能把握物理题目的过程是无法下手解决物理问题的,这就需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注意思维“走向”,进而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我们应当借助实验、借助图象来帮助学生体会出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境与过程.同时,解题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能实验,也应想象一下,也可运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果平时观察得多一些,头脑中的物理背景厚实一些,那么,解题时就容易联想一些,过程分析就透彻一些,从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就更快一些. 一、从整体分析到局部分析的思维走向 阅读审题是物理应用的重要环节.在阅读审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了解问题,尽可能全面正确地获取信息.例如,题目涉及的对象、对象如何运动或作用、遵循怎样的规律、已知或未知什么等. 如果题目中有尚不清楚的,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测,以“莫须有”的方式去强行解决,应借助题目提供的整体信息,从全面阅读
2、走向重点阅读,形成具体问题情境的大致轮廓,并对解题方向做出初步判断,然后从整体把握走向局部把握.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优先考虑整体;在选择物理过程时.优先选择全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因素,较快地解决问题. 在建立方程前,要有整体意识,比如,本题有几个未知数、能建立几个方程等,这样就能减少解题的盲目性. 二、从过程分析到状态分析的思维走向 物理应用最终要达到对所给物理情境的过程和状态的把握,应用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建立方程,尽管解决的题目最终体现为对状态和状态间关系的把握,但思维则应从分析过程开始.只有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过程的始、末状态,过程的转折点以及这些状态所满足的条件,才能理解所选状态的意. 很多同学就题论题,只关注某一题目的某一状态,似乎快速高效地解决了问题,但形成了不好的思维方式,换一个情境,就不知从何处入手了. 分析物理过程中就是要分析研究对象在物理环境中的运动变化过程,尤其要注意过程的转折点以及所满足的条件.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本质. 三、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思维走向 分析物理过程包括定性分析、定性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这几种类型. 定
3、性分析从质的方面把握物理过程的性质、特点,找出物理过程的本质特性,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模型. 定量分析利用物理公式找出物理量在各个过程间的定量关系,特别是要找出物理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及临界状态. 定性半定量分析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具体解决问题时,能定性分析的不要定量分析,能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定性推理得到结论的,不要数学推导得出来,要学会合理选择并找到解决问题最简捷的方法. 四、从基本方法到物理模型的思维走向 概念规律本身就包含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直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平时应尽可能把多种题型纳入到基本方法的框架之下,这样才会越学越清楚.因为知识结构越简约就越有可能快速解决问题,只有对于一类典型的问题,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从基本方法到该类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距离才建立物理模型,并记住其结论. 对建立的物理模型,要弄清楚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于结论,要知道其推导过程.碰到新问题,应从基本方法入手,如果有必要才过渡到物理模型,避免乱套模型、乱用结论. 例如,在讲完“焦耳定律Q=I2Rt”以后,可以做这样的演示,把两只“220V,500W”的电热水器分别串联或并联后加热同样的一杯水.实验结果将表明把水煮沸并联时需时少,串联时需时多. 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实验现象,把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结合起来就可得到焦耳定律的变形:玅=U2R.当电压U保持不变时,Q与R成反比.两个电热水器并联的电阻小于串联时的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并联时需时少. 总之,解题需要抽象思维,更需要观察与想象,观察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在解题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素养,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解决物理问题思维四“走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博****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物理问题思维四“走向”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