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1、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答:审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特定社会宏观环境的产物。审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1) 社会需求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审计作为一种服务职业,其目标受社会需求的重要影响。当审计产生之处,由于经济机务较简单,控制手段较原始,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管者最关心的是其诚实性,因此审计目标主要是对财产经管者的诚实性进行检查。19世纪下半叶,英国法庭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职责的干预,使英国的审计目标转向验证会计记录及报表实质上的准确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企业破产和为取得银行信用而引起的对资产负债表的正确性审计就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利润表的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审查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2) 审计能力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制约因素审计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当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能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时,或者说当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目标和要求的认识不一致时,就出现了“期望差”,这是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这种期望差不消除,无论对审计职业界还是财务报表使用者都是不利的
2、。因此,所有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应对此有所认识,从而恰当的进行目标调整。审计能力的有限性制约了审计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因此,它在审计目标的确定中是一种起平衡作用的制约因素。当即只有当审计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时,这种社会需求才能成为审计目标。2、审计历程的认识审计历程按审计目标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个阶段: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对审计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营职能的情况,即是否忠诚老实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管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2) 第二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审计的目标转向对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一个具有专家权威的鉴证意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其发表的意见的正确性、可靠性负责。(3) 第三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露舞弊差错并重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促使揭弊查错重新成为审计主要目标的首要原因是6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出的大量企业管理人员欺诈舞弊案及诉讼爆炸。促使这种转变的第二个原因是法
3、院的判决几乎倾向于社会公众的要求。第三个原因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压力。第四个原因是职业界本身对推卸揭弊查错责任的批评案例:河南华为辩方的理由:(1)会计师事务所对宇通客车的1999年年报审计是按照独立审计原则进行的常规审计,审计行为符合行业规范要求,遵循了公认的审计标准,证监会的处罚决定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2)导致报告部分内容失实的原因完全在于企业,注册会计师对发现重大舞弊的保证是有限的,而非绝对保证。依据:事务所可以通过提交相关执业准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控方的理由:(1)河南华为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内容事实清楚;(2)河南华为出具文件存在虚假是因其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造成的。依据:(1)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2)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形成相应的审计结论。美国邮寄公司:(1)审计师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而不应和被审计单位同流合污。本案例中,审计师之所以未向股东公开说明动用储备金的情况是由于储备金的使用属于企业“秘密”,就表明审计师是和企业的串通舞弊了。(2)对重点领域和高重大错报风险项目,审计师应
4、给与重点关注和披露,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提出真实正确的评语。本案例中,因为储备金可以为了欺骗而使用,因此需要充分揭示储备金的使用,而且审计师对这些揭示还应该加以核实。注册会计师是法规的产物的理解:我认为注册会计师并非法规产物。审计的产生动因理论有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保险理论、冲突理论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结论。首先,法规的产生正好证明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通过确实是产生了法定的审计制度,但这也只是让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了形式上的存在,就算没有法规审计在实质上也是存在的。18世纪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更迫切的需要注册会计师。这在一定方面正是审计产生动因理论中的信息理论的体现。由于合伙企业的产生,管理者和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为了提高市场效率需要像注册会计师这样的独立的第三方的存在。其次,法规的产生可能是注册会计师产生的一方面原因,但绝对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就是法规的产物。1933年的证券法是强制规定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要经过审计,但这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是法规产物。就算法规部强制要求,也早在法规制定前就有很多公司都进行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因为他们
5、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低。为了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风险,他们选择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所以说所谓法规与其说是法规产生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倒不如说是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最后,不管是法规还是注册会计师的产生归根到底原因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如各种动因理论所述: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审计使信息更加可靠;为了减少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为了满足对受托人监督的需要;为了降低风险的需要;协调财务报表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利益冲突的需要。总之,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不简简单单是法规的产物。案例: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案例1、 调查的问题和目的前期调查是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对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调查的主要问题有:(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
6、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初步的审计策略;(4)对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程序;(5)对重要事项进行细致调查和相应的记录;(6)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的材料;(7)确定是否存在遗留问题。调查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对客户进行调查,以实现以下目的:(1)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一般了解,评估约定项目审计风险,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2)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具体了解,调查其内部控制,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为编制审计计划做好准备工作。2、首次和非首次审计调查对象的不同注册会计师首次审计要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证明文件。(1)管理层要已认可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其已履行的某些责任提供书面证明。(2)此外,前后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前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询问有无不应接受委托的专业方面的理由,有助于了解客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原因,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非首次审计时,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等
7、证明文件,因为这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若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则注册会计师简单调查即可。此外在非首次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已不需要与接受业务委托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3、 如果是非首次审计,需要调查什么问题?(1)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重要资产的所有权等永久性档案,在非首次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要调查这些永久性档案中的某些内容是否已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予以更新。(2)注册会计师非首次审计应当调查上期或有事项在本期是否发生变化,例如上期未决诉讼或仲裁在本期是否已经裁决。案例:剩余风险分析(1)剩余风险代表了注册会计师认为没有被控制住,并对会计报表有潜在重要影响的经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2)注册会计师根据剩余风险的结论制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计划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并实施实质性程序,从而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也就是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3)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从财务审计的角度看,审计师并不需要关注所有的经营风险的剩余风险。但从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角度看,那些对会计报表不产生影响的经营风险的剩余风险则是注册会计师据此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的重要内容。(4)P295的图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由会员s9****2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