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94468193
  • 上传时间:2023-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0M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寡人之于国也1能够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3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他的门人合著孟子一书。孟子主要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2探寻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城夺地,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孟子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1识字注音(1)重点字庠序之教(xin)孝悌之义(t)数(c)罟() 不入洿(w)池然而不王者(wn) 鸡豚(tn)狗彘(zh)弃甲曳兵(y)(2)多音字莩

      2、畜丧2字形辨认 3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勿”,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积蓄)(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4一词多义(3)发(4)胜5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表示能够、许可。(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两个词,“然”这样,“而”表转折。今义:一个词,用在复句后一分句的开头,表转折。(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6词类活用(1)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3)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5)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生者;“死”,死去的人、死者)(7)则移其民于河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3、7特殊句式(1)非我也,兵也(判断句)(2)是亦走也(判断句)(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句)(5)树之以桑(介宾短语后置句)(6)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句)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看待梁惠王的这些做法?提示:这句话是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自我表白。表现了梁惠王对自己的政绩的高度肯定,近乎于陶醉。在梁惠王看来,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救灾措施,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自己这样做,对百姓已经够尽心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惠王并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百姓疾苦的,这样的“尽心”也只是简单之举。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寡民”的担心和疑问?他的根本目的何在?提示: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想问鼎天下,人口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略地,杀人盈野;对内又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成为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4、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了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这里,梁惠王将“邻国之政”与“寡人之用心”对比,将“邻国之民”与“寡人之民”对比。对比中可见梁惠王的自矜与困惑之深,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政治雄心。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提示:(1)王道之始,恤民、养民。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实质: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效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王道之成,保民、教民。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实质:发展经济,搞好生活;兴办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加强社会稳定。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不王者,未之有也。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战喻”?“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原创者就是孟子。孟子

      5、运用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什么?这样说比直接讲好在哪里?提示:用打仗作比喻,是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用此比喻易于让他领悟“五十步笑百步”的不对,另外也告诉人们“战争”不是“仁政”的内容,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透了他的目的,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以“五十步笑百步”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多于邻国。“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非常贴切,使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同时,运用比喻说理,显得从容不迫,机智而又风趣。2“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提示: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6、,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课文第四段阐述孟子实行“王道”的3种措施和4种主张,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如何看待孟子的这些“仁政”思想,请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提示:观点一:孟子认为推行王道首先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其次是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由此看来,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重视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观点二: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致的。只不过古人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

      7、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不只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观点三:在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孟子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生态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配置作物,使我们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道理。此外,儒家思想中还有许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消费的思想,也是值得现代人借鉴的。1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面对梁惠王的询问,孟子却反问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迫使对方首肯,“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再拿梁惠王得出的判断作根据,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结论。正面陈述“仁政”主张时,先说明“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进而又用“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来说明施政的进一步要求。从“王道之始”说到“不王者,未之有也”,具体生动,很有说服力,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然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你可以推卸责任于“岁”,但这与“刺人而杀

      8、之”曰“兵也”,显然是一样的错误。这样的反驳是足以制服对方的。孟子答梁惠王,就是这样建立在有力的逻辑论证基础上的。2善于比喻。如“王好战,请以战喻”,这是根据对方特定的条件来设喻,使比喻的作用发挥得更为充分。然后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揭穿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所谓“尽心”措施,同别的国家一样不爱人民,只是程序不同,并无本质区别。文章最后,在直言统治者奢侈浪费、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之后,又用“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作比,真可谓言辞犀利,鞭辟入里。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确实高超。导练目标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孟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在比喻中,举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依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在设喻之后,揭示了寓意:梁惠王的“移民

      9、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而已。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写成一篇议论文,并运用比喻论证法。创意激活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中“坎”意味着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困难、矛盾等。可以写“为什么跨越”,也可以写“如何跨越”;可以写自己“跨越的经历”,也可以写他人“跨越的经历”。总之,一定要扣住“跨过”和“坎”。比喻论证法可以通篇运用,也可以开头以比喻引出论题,或者在文中恰当运用,只要与观点一致,能证明论点即可。范例展示必须跨过这道坎涓涓细流必须跨过青山这道坎,才能奔流至海,澎湃汹涌。翩翩蝴蝶必须跨过破茧这道坎,才能化虫为蝶,美丽轻盈。我们的生命好似这涓涓流水,好似这翩翩彩蝶,必须接受磨砺这道坎;跨过这道坎,方能使生命波澜壮阔,多彩多姿。“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或许当我们刚刚想展开翅膀飞向自己的天空时,便被周围人的怀疑或嘲讽的声音击碎了梦想的翅膀,失去自信,感到自卑。然而面对自卑,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没有一种草不是一朵花。陈胜不相信命运不可改变,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发了一场辉煌的农民起义。苔花虽然只有米粒大小,却学牡丹开放,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尊重。没有自信,涓涓细流便不敢面对青山之阻挠,无法奔流入海,感受生命的澎湃。没有自信,毛毛虫便无法面对茧的挑战,化身为翩翩彩蝶,飞舞人间。我们需要手持自信这把利剑,跨过自卑这道坎。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当我们生命的画卷展开时,我们必定会面对无数沟沟坎坎,这是让人生丰富多彩的必由之路。

      《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m****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