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版必修3

1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94467850
  • 上传时间:2023-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寡人之于国也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后人所加,用的是文章开头的几个字,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孟子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思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是韩非所说的“争于气力”的时代。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但是,诸侯长期对外征战,对内暴政,又造成了兵员严重缺乏。劳力不足,是当时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所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魏国曾是强国,但梁惠王统治期间,在与齐国的争夺中,连遭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

      2、,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治国设计。本文仅记述了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针对本文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的学习方法。第一、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讲求逻辑性,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说服人,读议论文就是要读出它内在的逻辑。本文的难点在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要认真探讨它与课文的中心议题有什么内在的关系。第二、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这种语体,我们比较生疏,因此必须字字句句认真推敲。对课后的练习题和本书“训练提高”中的习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严防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课文解读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用尽了心思啦。梁惠王: 战国时期魏 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

      3、对自己的谦称。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如果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如果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亦然:也是这样。)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考察邻国施政,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是邻国的百姓没有再减少,我的百姓没有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无如:没有像。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这是课文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议题:民怎样才能加多?古代以土地宽广,人口众多作为国家强大的标志,因此,梁惠王迫切希望“民加多”,国力强盛,称霸诸侯,但国内多灾荒,于是他用尽心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但是仍然“民不加多”;而邻国没有这么劳神耗力,却也“民

      4、不加少”。对此,梁惠王大惑不解,于是向孟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故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或:有的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凭着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凭着,借口。笑:耻笑,讥笑。)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直:只是、不过。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曰:“王如知此,则无

      5、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无:通“毋”,不要。)这是课文第二部分,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孟子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为什么说梁惠王的“用心”与邻国的“不用心”,就好比“五十步笑百步”呢?原来梁惠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只是“治标”的做法,不是“治本”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梁惠王的治政与邻国的治政就如同“五十步笑百步”一样,只有数量上的、形式上的区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孟子仅用一个比喻就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从驳辩的角度看,孟子的技巧也是很高明的。孟子先不直接回答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和喜爱的事例设喻,“王好战,请以战喻”,不仅使对方感兴趣,而且使对方容易接受。然后举出“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进而反问对方:“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便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的观点,两种情况只有数量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就“逃跑”这一点来说,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样,梁惠王就在无意之中接受了孟子的观点:观察问题不能只看形

      6、式,要看本质。至此,孟子设喻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突然转入正题:“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大王你如果真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即看问题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本质,那么也该明白,你的治政与邻国的治政也同样只有形式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也就不要指望“民之加多”,百姓会纷纷前来归顺于你了。言下之意是,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治国的策略。梁惠王听到这里,当然会若有所悟,但也很自然地会生出下面的问题:既然你孟子说我治国只是“治标”的做法,不是“治本”的做法,那么怎样才算是“治本”呢?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从正面提出治国的根本大计在于实行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谷:粮食的统称。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密。罟,g,网。洿,w,深。鳖:bi,甲鱼或团鱼。斤:与斧相似,比

      7、斧小而刃横。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粮食和鱼鳖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一个层次,孟子正面阐释了他的“王道之始”,也就是“王道”的最低纲领:“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实现这个纲领的条件是: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具体的措施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树:种植。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豚:tn,小猪。彘:zh,猪。畜:x,畜养,饲养。无:通“毋”

      8、,不要。)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夺:失,违背。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戶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戶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庠,xin。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义:道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黎民:百姓。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未之有:未有之。之,

      9、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个层次,从正面阐述“王道之成”的主张,也就是“王道”的最高纲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对这个最高目标,孟子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孟子先从物质的角度,紧承上文,继续提出发展生产的措施和目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种措施与上文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大大提高。在孟子生活的时代,只有奴隶主贵族方可“衣帛”、“食肉”,一般的平民百姓与之无缘,而孟子却提出不仅要使黎民不饥不寒,而且要让民之“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那是一个很高的理想。接着孟子进一步从精神的角度提出要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强调要倡导敬老尊贤的社会风气。孟子认为,只要按这样的理想治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就一定可以使百姓归顺,天下一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检:检点,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莩,pio,同“殍”,饿死的人。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岁:年岁、年成。)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不再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罪:归咎,归罪。斯:则、那么。)这是谈话的结尾,很重要

      《高中语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壹****1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版必修3》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